■山東省平陰縣安城鎮中心幼兒園 劉艷麗
為什么要進行繪畫表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事情。那幼兒游戲中遇到的好玩的故事怎樣才能記錄下來呢?幼兒怎樣用他們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呢?這就需要表征,表征是一種記錄和回憶,尤其是繪畫表征,幼兒通過繪畫表征將游戲的過程進行回憶和思考,同時也能促進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且通過幼兒的表征,教師與幼兒的交流,教師也能更好地理解幼兒,讀懂幼兒,了解幼兒的需求。
首先,繪畫表征可以保存下來,可以反復欣賞,還可以與幼兒不同時期的發展進行對比,教師通過探究幼兒繪畫表征的特征,能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展,通過表征顯示幼兒不同年齡段而呈現出的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在寫寫畫畫的過程中體驗文字符號的功能,激發書寫的愿望,而幼兒在進行繪畫表征的功能就與此不謀而合。繪畫表征能豐富幼兒的游戲,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游戲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表征,可以把它們編成故事和小朋友分享;也可以進一步鼓勵兒童將這些故事演出來,促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得到和諧而全面的發展,促使幼兒的游戲也向更高水平發展一步。
區域游戲將幼兒的學習與生活融為一體,將幼兒的認知轉化為游戲,使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它有利于幼兒自主學習、自我發現,不斷成長。下面對幼兒在區域游戲活動中繪畫表征“畫畫我自己”作品進行分析。

圖一

圖二
這是一組表現人物相對靜態的表征作品。
圖一、圖二繪畫內容完全符合“畫畫我自己”這一主題的人物形象,對人物進行了清晰的表征。兩幅圖片都有人物面部細節,尤其是嘴巴部分所表現的笑這一表情動作。
圖一為幼兒小班作品,人物形象各部分構圖欠合理,缺少細節表征,沒有空間感。
圖二為幼兒中班作品,該幼兒使用的線條相對流暢,繪畫了正面的人物形象,各部分是運用不同的形狀組合而成,幼兒所繪人物形象更加合理一些。圖二,在主體形象之外,背景細節有所表征,豐富了背景,云彩、太陽、城堡等細節,突出了人物形象在小作者心中占有的主體地位,做到了主次分明,畫面更加飽滿。整體觀察兩幅圖片,呈現出了一種動態發展的過程,同時也看到了幼兒繪畫表征能力的提升。
下面分析一組該幼兒不同時期戶外游戲中的繪畫表征作品《郊游》。
從整體來看,圖一到圖五繪畫表征從造型、構圖上不斷豐富,符合郊游這一主題,通過天空、植物、動物、交通工具等,讓表征主次分明、秩序感更強,創設了不同的情節。在色彩表征情感方面,由隨機選用色彩到逐漸按照個人的喜好選擇色彩,色彩由單一到豐富多彩,幼兒還對色彩的情感范圍漸漸擴大,在表征人物時的女性形象多以暖色為主。

圖一(小班)

圖二(中班)

圖三(中班)

圖四(中班)
1.《去郊游》在表征的內容上
圖一:畫面內容與繪畫主題不相關,只是簡簡單單的三個人物形象,對主題的表征不明顯。從圖二開始,依次向后,畫面內容與主題密切相關,能夠清晰地表征主題,畫面有了清晰明朗的細節。圖三表現了集體一起乘公交車外出郊游的情景,圖四則是一家人外出郊游。
2.《去郊游》在表征的形式、造型上
圖一,用圓形這一基本形狀與線條組合在一起,形象區別性較低,不清晰,畫面沒有空間感、比較單調。圖二則是把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多種圖形與線條組合成想要表達的形象,具有形象的大概特征,但形象比例及表征的空間感比較隨意。
從圖三到圖四表征中線條與圖形有機結合,勾勒出整體輪廓,比如:集體乘坐公交車的設計就讓畫面比較整體,能有大小、高矮的空間概念,比如圖五能清晰地看出大人和幼兒的形象。
總之,通過兩組繪畫表征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幼兒動態發展的一個過程,而且幼兒對事物的表征具有獨創性,能夠做到獨立表征和構思。
幼兒的繪畫表征的所思所畫是與他本身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連的。因此,作為成人要為幼兒創設豐富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還可以帶領幼兒多接觸大自然,以增強其視野的感知能力,為幼兒繪畫表征的發展奠定基礎。成人不可過多地干預幼兒的繪畫和思維,不宜以“像不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切忌“一刀切”。教師和家長要做有心人,平時收集幼兒作品,在解讀幼兒繪畫作品時對幼兒過去和現在的作品進行比較,以幫助幼兒發現自己的進步。最后,鼓勵幼兒用繪畫表征的形式記錄發生的事情,讓表征成為習慣。
關于繪畫表征不是最終目的,幼兒的各方面得到發展才是硬道理。作為成人,我們要通過表征總結經驗,改正不足,及時反思幼兒的游戲行為,及時提供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達到表征的真正目的,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