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學校 王合善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行為,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積極主動性進行思考,不斷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體會,進而能夠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不僅如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愛好做定位,提倡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性進行教學任務的布置,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時還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教授不同學生不同的閱讀方式和技巧,從而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
小學語文學習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所以閱讀學習非常重要。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在閱讀之前、閱讀中、閱讀之后三個不同的階段,給學生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法進行提問的方式來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從而找到問題的解答。還可以讓學生看著文章標題會產生哪些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閱讀。另外,在閱讀中教師可以不斷提出疑問和話題,讓學生不斷地深入研究文章。閱讀之后,可以通過文章所學課堂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將語文學習拓展到廣闊的視野。實踐證明,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引導小學語文教學閱讀中還應注意相應的問題:第一,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要進及時地行引導,提醒學生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心、仔細地研讀文章內容;第二,要鼓勵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提出相關問題,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第三,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途中多體會作者的感受進行情感交流,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在閱讀教學中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認真探索以及盡情地討論,以此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相互學習交流和合作的課堂氛圍。若學生在課堂中一味地感悟,只是對文章讀到底,而聽、說、讀、寫能力沒有提升,那么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人文情懷、生命發展的感悟根本就無從談起。由于小學生的思維具有靈活多變性,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仔細推敲和體會,通過設計多樣的練習將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相結合。例如,在教學的《窮人》的最后環節里,教師可以對文章進行相關的拓展。首先提出問題:漁夫和桑娜在收養了兩個孩子之后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其次,引導學生將自身與文章內容聯系起來,如果你是桑娜,你會怎么做呢?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把文章內容引申到實際生活中。同時,教師還應在語文課堂中將練習放在首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閱讀與練習相融合,讓學生不斷積累詞句,領悟語言的魅力,充分運用語言。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方可有效提高。
在新課標和語文教學發展的要求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發展,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充分運用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語文教學活動,通過為學生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有趣的問題走出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知識、發展個性化閱讀。在這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活動最后帶著深深的感觸和答案走回課堂,教師再進行總結和分析。在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同時教師要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結論,避免靈活的藝術被蒼白的文字所取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構成系統的知識架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個體的認知,這樣學習過程才能將學生的差異性進行整合,才能在拓展廣闊知識的基礎上發揚學生的個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內容時,教師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因為語文教學中閱讀和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學生在語文中的詞句語言思維都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得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層次的,教師應該從各年級的持續發展性中整體把握,不能只關注本年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如低年級的學生按照讀準—讀通—讀懂—理解的層次進行,高年級按照讀通—讀懂—品讀——感悟的層次進行。不同的年級段對文章有著不同的賞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層級階段學習能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閱讀能力。
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并且對身邊一切事物具有好奇的心理。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盡可能地多挖掘教材中的創新知識點,以此啟發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時,文章第一段的內容寫道:“那時候我有點驚異了,為什么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通過筆者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閱讀文章后仔細想想魯迅先生為什么能夠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呢?”以此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暢所欲言,讓學生能夠發揮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可以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多挖掘一些創新題材,設計一些練習,讓學生對課文中潛在的情節進行合理、富有創造的想象。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能夠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興趣,讓閱讀教學更加高效。
總之,閱讀教學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位置,是奠定學生基礎的根本保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全面學習和發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引導學生不斷發展和進步,采用風格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不斷探索和積累知識。個性化閱讀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上的改革,教師通過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力,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營造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語文課堂真正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中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