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妍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全面健身發展規劃下,促使人們關注自身健康與體育鍛煉。乒乓球納入到全民體育鍛煉熱潮中,因其運動項目自身特點,以及普通大眾對其的認知與接受力,利于發展與組織各種活動,表現出明顯健身特點和娛樂特性,以及比賽所帶來的觀賞性、趣味性與普及性,對發揮全面健身功能有積極作用。對此,把握好我國“國球”運動在全民建設中的能動作用,引導更多大眾參與到全民健身行列中,幫助其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身心素質,對于加強全民身心素質奠定了基礎。
乒乓球作為我國的“國球”,無論是人數參與數量,還是其運動發展水平來說,皆作出了較大的成果。從乒乓球運動的自身特點來說,其借助于格網練習球對抗,表現出一定的競技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是體能、技能和智能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同時也是國民健身提倡的主流運動項目[1]。
乒乓球的入門較為基礎,學習起來也較快,初學者可以快速掌握乒乓球技巧,且根據聯系者需求來變換乒乓球的轉換速度和打球形式,專業運動則可以控制打球方向。對于不同的來球方向,鍛煉了練習者的眼神與肢體反應力。
乒乓球運動項目形式較多,如團體項目、雙打項目與單打項目,練習者按照實際情況進行自由選擇,且不受到場地的限制。團體和雙打項目強調練習者之間的配合程度,而不僅僅是乒乓球練習者個體的思考、作戰能力與運動技巧,強調團體或運動伙伴之間的默契與合作精神。
乒乓球運動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較為簡單,主要運動器材是球拍,無論是室外還是室內專業場地,都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乒乓球練習。但是,因乒乓球運動量的速度和大小,還是因練習者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與控制,這項運動不受年齡、身體素質、性別等條件的限制,更有利于在全民健身中進行普及和推廣。
乒乓球運動鍛煉中,人體各個肌肉組織處于快速反應和高度敏捷的運動狀態,根據相關調查結果,人體動作敏捷與肢體協調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運動練習下,刺激身體神經中樞而達到的結果,提升了人體在面對外界事物的刺激下所產生的反應能力。加強人體快速反應能力,進而更好地掌握身邊環境的時空變化,調整自身靈敏性。對此,乒乓球項目運動能夠很好地鍛煉人們的快速反應與動作靈敏度。且人們進行乒乓球運動中,因需要時刻面對對方出球和自己的發球位置等進行信息判斷,包括乒乓球的旋轉方向、戰術意圖、準確地球落點、球體的運動速度等,并且需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快速反應進而還擊[2]。關于乒乓球對抗中的系列過程,都需要運動者在日常乒乓球練習中,逐漸培養其動作反應與判斷能力。可以說,乒乓球運動能夠提升人們的綜合反應速度與靈敏素質。
乒乓球運動項目不僅是全民娛樂體育運動,同時也是一種競技類運動。在乒乓球項目比賽中,運動員神經保持著高度緊張,其情緒會因外界和主觀情緒而產生波動,參賽者在比賽中承受著心理壓力與外來刺激較大,都會加重參賽者內心的獨白活動。并且,乒乓球比賽中會出現很多臨時情況,并戰局情況復雜,勝敗結果不能完全把控。對此,在乒乓球體育運動比賽中,參賽者需要克服心理壓力,比賽激烈程度的加強,參賽者神經系統的消耗也會上升。這就對乒乓球參賽者的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進而克服這些外在與內在因素。不僅是專業、業余運動員,還是喜歡乒乓球運動項目的愛好者,在日常娛樂性質的比賽中,也能促使其身心健康得到鍛煉和發展,進而形成體育精神。
乒乓球體育運動項目對球技有一定的要求,若兩位水平相當的人,會發生一些競技摩擦,進而碰撞出精彩的內容。乒乓球運動的一個顯著特點,即為不受到練習強度與時間的限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是需求來定奪。因此,男女老少都能很快地融入到體育運動中,進而享受體育鍛煉的同時,還能獲得友誼。在乒乓球運動鍛煉中,人體器官得到鍛煉,有著強身健體的作用。
乒乓球運動項目在我國呈現出明顯的全民參與共性,并且其平均運動負荷明顯低于傳統球類運動項目。在乒乓球體育運動中,運動負荷量僅占運動時間1/3。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是就業之后,依然能夠看見乒乓球運動的“影子”,進而其間接反映出乒乓球運動已經深入廣大群眾的喜愛,并表現出明顯的運動適應性[3]。
當地政府應該從宏觀政策上,鼓勵全民參與乒乓球體育運動,以及相關活動的組織,予以管理指導,增加項目建設與投資活動,來進一步促進乒乓球體育運動的公共設施建設,推廣并普及參與性的群眾體育活動,促進全民身心健康發展。在政府的政策調控下,支持全民參與乒乓球,并發揮政府作用,來調動更多群眾參與并熱情體育運動,從學校場館、到社會社區場館來為群眾提供體育健身空間,促使社會功能支持當地的體育文化建設。政府的政策引導可以落實乒乓球健身運動,進行規范化管理,促進有條件的基層社區來為乒乓球健身運動提供服務,輔助進行個人或組織等多渠道融合來建設發展乒乓球全面健身,是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基礎。全面健身指導下,形成有組織、有發展、有創新,以及符合國情的乒乓球運動健身體系,讓乒乓球“國球”成為人們熱愛并以之為榮的運動,進而促使人們愿意且積極參與全民健身計劃。
組織并支持多元化形式的乒乓球賽事活動,為乒乓球全民健身構建良好的氛圍,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是相輔相成的。乒乓球全面健身計劃,是發揮“國球”優勢的一種提升全民身體素質、加強體制、培養體育精神與品質的一種運動計劃。通常以社區或者是學校團體,激勵更多的群眾參與到乒乓球休閑娛樂中,而運動場地可以選擇學校、社區或者是老年活動中心等。而運動賽事的組織者可以調動乒乓球協會的能動力量,以及相關健身俱樂部、愛好者等參與到競賽活動。從而進一步豐富乒乓球愛好者的競技經驗,提升其乒乓球戰術應用水平的同時,促使其增進健身自信心與決心。
體育場館、運動器材等資源短缺,是影響乒乓球全面健身運動發展的主要客觀因素。全民健身體育經費的短缺,會影響乒乓球健身運動的功能與價值的有效發揮,應加大資源投入或者是經費的規劃管理。對此,設立專門化的群眾性質的全面健身基金,構建長期發展機制,重視并加大對器材、硬件設施與活動場地的投入,改善運動健身環境。在有條件的地區或者是組織單位,形成良好的有序循環。在企業聯系社區,形成共建型體育運動場館,豐富從業人員的體育文化,以及文化活動形式,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健身資金的短缺問題,還能以乒乓球健身運動為契機,深入發展全面健身活動。
乒乓球體育運動所需要的場地較小,因此投資較少,但是競技性、娛樂性功能優勢明顯,有利于展開全民健身運動,也有效地發揮了全面健身活動的價值引導作用。因其他形式的體育運動活動,如街舞、爬山、攀巖等受到人群年齡或場地的限制,又或者是游泳受到身體素質與環境的限制,參與或者是選擇其作為日常健身運動的人數相對較少。而乒乓球運動活動組織、項目管理,很容易產生示范效應,促使不同行業、年齡或地區的群體,結合自己的運動基礎或時間等因素,來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促使人們嘗試進行健身運動,身體力行地“以人為本、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生活,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愛好,增強了人民體質[4]。
一方面,根據目前的全面健身情況,電視傳媒、新媒體等傳播媒體形式,為各行業發展提供了宣傳契機。借助新媒體的傳播力量,將乒乓球器材、賽制等進行推廣,提升乒乓球運動的普及性、適應性,促使乒乓球健身運動呈現出一定的賽事娛樂化特點,擴大參與人群數量,還激活了體育運動消費市場,為該產業帶來經濟來源,同時也為全面健身提供發展動力。
另一方面,發揮互聯網推廣平臺的優勢作用。新興媒體的傳播,手機刷屏成為人們的日常,而借此機會來宣傳乒乓球健身運動,通過動態圖、短視頻等形式來了解該運動,并發現一定的樂趣,進而愿意參與其中。對此,挖掘新媒體對乒乓球健身運動的傳播作用,促使其得到推廣普及,對踐行全面健身計劃有著實踐意義。
總而言之,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在世界范圍內各體育比賽中均獲得了良好成績,因此也深受廣大群眾的追捧。我國乒乓球運動成為踐行全面健身運動的標志性體育項目,也是展開全民健身運動的必要環節,真正實現了全民鍛煉、全民健身與全民參與的目的。在體育項目運動的多元化發展趨勢下,會有更多的群體參與到體育健身運動中,不僅有利于提升全民身心健康發展,如釋放生活與學習壓力,同時還能發展體育運動項目,培養自己興趣愛好,形成一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