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俊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自素質教育改革開始,我國教育部及高校都非常重視和關注大學生體育健康發展現狀。特別是隨著近幾年我國教育部持續推廣的“全國億萬大學生體育陽光運動”活動以來,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開始積極參與到體育陽光運動當中[1]。但是即便如此,從目前大數據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監測報告測評結果看,各大高校大學生體能素質依舊不高,且耐力素質更是持續降低。因此,全面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體育素質格外重要。
“體育陽光運動”出現于2007年4月,是當時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共同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啟一項有助于學生提高自身健康的活動,切實全面的推動全國億萬學生的體育健身活動,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進自然,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活動。
“體育陽光運動”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參加體育健身現狀。
第一種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在課題研究的背景下,遵循科學的問卷調查方法,全面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對當地高校大學生展開全面問卷調查。合計問卷調查600 份,實際發放問卷572 分,回收問卷532 份,回收率為93%,有效問卷共計501 份,有效率為94.17%。
第二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一般情況下文獻研究法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中。在此次課題研究背景下,進行大量資料查閱,借助知網、萬維網等具有權威性網站進行搜集“體育陽光運動”背景下,大學生體育健身現狀[2]。同時,借助大量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知識基礎。
第三種研究方法:數據統計法。本次研究基于使用簡單的數據統計法,其主要對調查內容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發現,目前我國總體上大學生體育鍛煉頻率和態度比較良好,但是存在部分大學生對于大學體育鍛煉表現的態度為不喜歡,甚至是討厭。其具體體現如表1所示。
表1 當地大學生對于展開體育運動喜好程度(%),(n=655)
從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目前大學生對于體育鍛煉健身“非常喜歡”程度表現為男生多于女生,且男生占比更是高達38%;“喜歡”程度男女相差不大,持平衡狀態;“一般喜歡”程度上女生占比明顯多于男生;“不喜歡”和“非常不喜歡”程度上也是女生占比多余男生。綜上所述,對于現階段的大學生體育健身態度和程度上男生比女生更加熱衷,且表現積極。同時,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現狀堪憂。因此,日常教學輔導中高校大學生教育需要全面提高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和喜好程度,促使男女比例持平,這對于全面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綜合體育素養具有重要意義[3]。
除此之外,在這次調查研究中,筆者也對其高校大學生日常體育健身頻率進行統計,具體數據如表2。
表2 大學生每周鍛煉頻率(%),(n=655)
數據表明,總體而言現階段大學生體育鍛煉頻率較好,整體上呈現良好發展趨勢。但是出現的極端現象是男生“偶爾參加”的占比高于女生,這對于平衡大學生男女體育鍛煉非常不利。同時在數據上顯示,男女生全體對于每周體育鍛煉頻率相對呈現比較集中形式。雖然高校大學生每周體育鍛煉頻率較高,但是整體上還是不太理想,需要提高關注,并采取一定的科學方式和手段,全面促進大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
筆者在進行研究調查中可以看出,在“體育陽光運動”背景下大學生參與體育健身鍛煉的主要動機分為兩種。一種是學分制度要求,只有完成相應的體育鍛煉頻率才可以獲得相應學分,從而完成畢業;另一種就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體育健身鍛煉,在沒有任何外界要求下,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健身鍛煉。
在此次問卷調查中,筆者在最開始設置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男生主要參加體育健身的動機動因大致為“強身健體”占比34.12%、“興趣愛好”占比21.65%、“基礎社交”占比19.52%,“其他原因”占比24.71%;女生主要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動因大致為“強身健體”占比35.16%、“情緒宣泄”占比22.21%、“基礎社交”占比19.23%,“其他原因”占比23.40%。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獲取最直接的信息是目前高校大學生對于進行體育健身的目的性非常明確,特別是“強身健體”“基礎社交”方面占比分布均勻。從側面也可以明確高校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健身的認識觀比較健康。
從全文提及的數據中可以發現大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受其對現有的體育項目影響很大,這對于研究“體育陽光運動”背景下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改善和提高現階段大學生體育綜合素養能力的重要依據[4]。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球類運動和慢跑性運動是目前大學生,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體育運動健身項目。球類運動受其國際性體育競賽的影響,本身在大學生體育鍛煉中就具有一定的影響性,而慢跑類運動因其可以強身健體和自身運動刺激性較小,對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都非常有吸引力。綜上所述,大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對于現有的體育項目選擇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而且該類的體育運動項目也具有一定的益處,不僅僅表現在增強大學生身體素質能力,而且可以愉悅大學生身心,增強大學生個人素養能力,促進社會進步發展。如此看來,對于現階段大學生體育鍛煉項目中男女生的喜歡也有所偏差,其中球類是男生比較喜歡的,而且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喝追求,從個性上也符合男生大學生狀態和需求。而慢跑和球類中排球的選擇更多的是女大學生。因其運動量較小且一直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點項目,具有一定的普及型,所以非常適合女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對于提升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大學生可以接觸非常多層面的體育鍛煉途徑,不僅僅局限于日常正規課堂體育教學,從調查結果中發現,現階段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途徑主要有四種方式,其分別是個體參加型占比為25%、自由組合參與型占比為16%、團體合作型占比33%、日常教學組織型占比33%。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在各類大學生體育鍛煉方式中團隊合作型和日常教學型比較受歡迎,在日后體育鍛煉推廣方式中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發展和創新。
但是,這四種方式也各有優缺點。例如,日常教學型雖然可以督促現代大學生積極完成基礎體育教育活動,但是存在缺陷,沒有個性發展空間,無法綜合型的提升現代大學生體育素養能力。而個人參與型一般都是競賽性質的體育鍛煉活動,這樣的活動若沒有專業的培養和引導很容易使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發生身體問題,如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但是同時大學生在進行參與個人參與型體育鍛煉活動可以很好的提升培養自身素質和開拓眼界等重要作用。因此,在進行分析和探索現階段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時,一定要詳細分析和解析其參與的形式和方法,這對于后期改善和提升體育鍛煉具有實踐基礎性意義。
除了前文提及的關于現階段“體育陽光運動”中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各種方式途徑及類型,在研究調查中發現其也有限制因素,主要分為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主觀因素只要是指大學生自身的身體條件、學習態度、體育行為等,它們使得大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抑制了其更深層次的拓展[5]。而客觀因素指的是學校現存的體育設備、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指導等方面。經調查研究,主要限制大學生進行體育健身鍛煉的因素有“體育設施不足”,其占比為62.5%、“課程組織內容單調”,其占比為22.63%、“自身因素”占比為12.12%,其他占比合計為2.75%。
綜上所述,“體育陽光運動”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體育健身鍛煉現狀相對較好,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原因。造成這樣現狀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改善。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更是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形式[6],及時更新和引進先進的體育機械設備,全面提升和促進大學生體育健身鍛煉機會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