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威 遼寧省大連市交通大學體育部
網球作為三小球運動之一,是國際賽事中一項重要項目,作為一項以技術為主導的隔網對抗運動,深受廣大青少年群體喜愛[1]。而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培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對提高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有重要意義。近幾年,隨著網球比賽對抗性逐漸增強,對抗時間不斷延長,對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體能提出更高要求,諸多青少年在網球比賽中因體力不支而失敗。對此,加強青少年體能訓練,提升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體能,使其在賽場上能夠保持充沛體能與精力,實現身體訓練平衡發展。下文對此展開探討。
網球作為一項球類運動,網球運動場為長方形,長23.77m,單打場地寬8.23m,雙打場地寬10.97m,中間隔網,比賽雙方各占據球場一方,以網球拍擊球。網球在法國孕育,在英國誕生,在美國形成普及高潮[2]。據悉,在1896年雅典第一屆奧運會上,網球男子單打與雙打被列為比賽。隨著其不斷發展,網球逐漸向世界普及,廣受群眾喜愛。
不斷培養青少年網球運動員,是國家網球發展的基石。據調查發現,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自我國網球運動員孫甜甜、李婷奪得冠軍之后,我國網球運動進入迅猛發展階段,社會人群參與力度、廣度顯著提升。但是,相比于國際青少年網球運動的普及程度、發展水平,我國仍存在較大差距,青少年參與網球訓練的基數較小,后備力量薄弱,不利于我國網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面對該情況,我國網球協會逐漸認識到提高青少年網球運動水平的重要作用,并加大了對青少年網球運動的投入。在青少年網球運動員訓練中,網球技巧非常重要,同時,體能提升也不可或缺。加強青少年網球運動員的體能水平,對提升其的網球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在該階段中,青少年身體機能、腦力發育、骨骼發育等進入敏感期,若根據其發育特點適當鍛煉,有助于促進青少年骨骼成長,大幅提升青少年身體機能,促進青少年腦力發育,對青少年腦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時,應充分把握青少年發育敏感期,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方案,開發青少年身體潛能,培養青少年身體素質。
在青少年體能訓練中,教練應始終將安全作為第一要素,若沒有安全保障,訓練將難以有效開展。對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在體能訓練中應由基礎項目出發,逐步增加訓練程度,避免太過著急,為青少年身體留下難以恢復的創傷。同時,應切實結合青少年當前身體素質、發育情況等,并將青少年身體形態和塑性有效結合,將安全意識融入其中,增強青少年自我防護意識,在保證青少年身心健康發育的前提下,慢慢提升青少年體能訓練水平[3]。
在青少年時期,人們身體進入發育關鍵階段,在展開體能訓練時,不僅要注重青少年潛能挖掘,還應重視青少年的身體塑形。因為網球運動對青少年身體形態有特殊要求,所以在網球體能訓練中,應結合青少年發育特點,根據網球運動特點與規律,制定體能訓練計劃,保證青少年身體形態滿足運動需求,為青少年更好地應對比賽奠定優良身體基礎。
在青少年網球體能訓練中,應根據青少年身體情況制定訓練難度,避免青少年身體過度負荷,為青少年身體帶來不良影響;或者體能訓練難度過低,青少年潛能未被挖掘。所以,教練應考慮青少年的個體性,在訓練之前,通過體能考核掌握青少年身體素質,并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并根據青少年體能提升速度、承受能力不斷調整訓練計劃,保證青少年負荷訓練始終與其發育水平相平衡,嚴禁體能訓練超出青少年身體承受范圍。同時,還應注重勞逸結合,緩解青少年過度緊繃的身體與神經,避免適得其反。
網球作為對抗性運動,運動強度較大,尤其是網球運動員,在網球比賽中,心率高達130 次/min,部分甚至達到170次/min。據研究表示,有氧能力越強,心臟輸血能力隨之升高,相對來講,體能也更佳[4]。網球運動員在網球賽事中,需要不斷使用上肢接球,回擊球,下肢也需要配合不斷跑動、跳躍,上下肢運動均需要于短時間完成,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方能滿足比賽需求。在短期內,運動能力主要源于人體磷酸原系統提供能力,通過高強度循環訓練,如沙坑訓練,可強化人體磷酸原能力,為網球運動提供能量。有氧訓練主要由如下幾點入手:在訓練肌肉時,應盡可能讓身體大肌肉群參與進運動中,保持運動周期性,使肌肉保持記憶。在訓練時,應保持訓練強度,最大化提升運動員有氧能力訓練。在輕度一定狀態下,逐漸延長運動時間,增強訓練強度,使青少年運動時間保持在30min 左右,達到有氧訓練目的。
力量訓練,主要指網球運動之前的熱身,在網球比賽之前,充分的熱身運動能夠預防運動時損傷青少年機體,以肌肉拉伸為主,時間通常控制在15min,在網球練習時,注意青少年力量平衡,注重上下肢力量鍛煉的同時,還要注重腰部力量的鍛煉。具體訓練動作如下:側臥擺啞鈴,通過向右側臥,頭枕在右手,左右抓啞鈴,上臂緊貼軀干,肘部彎曲90°,掌心向上,慢慢提啞鈴,直至手背正朝后,慢慢放下,重復10 次;轉為向左側臥,同樣動作進行10 次,連續進行2 組,以此達到鍛煉手臂關節、肌肉等目的。
人體機體平衡主要由小腦控制,如旋轉、移動等。在體能訓練中,平衡訓練也非常重要,可利用平衡碟、平衡盤等進行平衡專項訓練。在訓練過程中,若青少年不慎扭傷,在恢復之后,應注意恢復訓練,避免訓練時間過長,增大青少年身體負擔,應循序漸進增大訓練難度。
網球賽事中,步伐快速移動對于青少年的髖部、膝蓋、踝部等的伸展性提出較高要求,若任一關節活動受到限制,都可能影響腿部力量輸出,進而影響青少年的步伐移動能力。對此,應加強步伐快速移動訓練,通過循序漸進方式,可先進行直線快速跑練習,再進行側向移動練習,最終進行多項移動練習。在整個訓練階段,教練應關注青少年隊員的髖部、膝蓋與踝部伸展情況,關注隊員前腳掌大腳趾球在趴地時是否落于髖關節下方,若無趴地發力動作,應及時調整。在日常訓練時,部分隊員可能存在前腳掌蹭地現象,此動作主要作用是減速,但是,長時間練習錯誤動作將導致青少年腳踝與膝關節損傷。所以,在步伐快速移動訓練中,應嚴格規范青少年隊員的動作,使其準確發力動作,糾正錯誤姿勢與動作,幫助青少年迅速提升移動速度。另外,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會大量進行多向移動,應重視青少年下肢兩側肌肉的鍛煉。可通過短距離沖刺跑、踏步變相跑等方式達到鍛煉效果。
通常,在網球日常訓練中,擊球速度直接與揮拍速度、揮拍質量相關。當隊員掌握好擊球與發球技術之后,為提升擊球與發球速度,應加強專項訓練,增強隊員擊球爆發力。同時,對于參與擊球、發球揮拍的肌肉群,應加強訓練,最大程度開發肌力,增強發球、擊球速度,為青少年網球員在比賽中獲得成功奠定基礎[5]。體能訓練的最終目的是提升青少年網球員的體能,使其在比賽中獲得勝利,所以,應將體能訓練和網球技術訓練結合。如為提升擊球速度、發球速度,可通過不斷揮拍、發球揮拍提高肌肉記憶力,增強揮拍速度;也可通過單膝跪撐側拋實心球、仰臥上拋實心球等提高肌肉承受力,達到訓練目的。
靈敏度作為衡量運動員身體素質的關鍵指標之一,對于青少年網球運動員,通過靈敏度訓練,能夠達到更快速、更準確的運動狀態,使運動員在網球賽事中保持最佳狀態。網球訓練時,靈敏度訓練的強度、深度都應超過正常比賽,更好促進網球運動員靈敏度提升。靈敏度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訓練方可成為競技技能。敏捷反應訓練方法如下:采用網球靈敏訓練儀器,以視覺信號與聲音信號加以刺激,使運動員在動態運動中根據隨機信號進行選擇、判斷并快速移動。可制定如下游戲:在球網兩端,一端放置幾個標著顏色的指示牌,發球機發球,教練隨機說出顏色,網球運動員在一側將球打向對應指示牌,以此鍛煉球員敏感度。
綜上所述,良好體能作為現代網球運動中制勝關鍵點之一,與網球技術的重要性等同。因為,網球比賽是一項高體力運動,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網球運動員需要不斷移動、揮拍,若體力不支,將導致網球運動員敗北。并且,在網球運動員日常訓練中,體能訓練占據重要地位,而體能訓練理念與訓練內容直接關系著最終訓練效果。所以,應根據青少年身體素質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并遵循安全、循序漸進等原則,潛移默化挖掘青少年身體潛能,不斷提升青少年網球運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