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連云港市灌南生態環境局,江蘇 連云港 222500)
針對以往某些化工園區缺乏科學和綠色發展觀念的問題,環境管理工作要注重規范化管理和安全環保措施的建設,某些化工園區存在管理上的混亂,甚至成為當地主要的污染源頭,如果發生環境事故,將嚴重影響到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這也就意味著某些地區的化工園區環境水平亟待提升,只有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才能減少環境風險隱患。我國化工企業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兼顧環境效益,樹立環保理念。在新時代背景之下,我國化工企業的發展由分散化向集約化過渡,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建設具有環境效益的化工園區。
在我國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的特點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來講述,首先是政府引導的管理模式,大多數化工園區的管理模式分為政府型、混合型和企業型三種,在早期園區建設過程中采取政府管理模式比較多,進入正常運行階段之后,會采用混合式的管理模式,政企分開,但這一階段完全采用企業型管理模式的也比較少,企業管理模式主要適用在發展比較成熟的園區,它的發展目標是追求利益提升服務質量。一般來講,企業引導的化工園區規模不會太大。其次是一體化發展模式,在發達國家工業園區采用一體化發展模式的數量比較多,他們有明確的產業定位和發展目標,更加注重對長期利益的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利用的方式都比較完善。這就和我國化工園區的建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我國化工園區缺乏中長期發展目標,并且受到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波動比較大,園區之內缺乏明確的產業結構分區也沒有自身的特色性,不利于產業的管控。除此之外,化工園區的發展還需要加強風險管控,這也是我國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在風險管控這一方面,我國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尚處在初步階段,雖然已經取得了一些風險成績,但是在管理水平和概念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際風險指導工作中,我國對應急事故的響應和處理速度不夠及時,也沒有結合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環境風險應對措施,把握不住環境敏感點,缺乏對氣候條件等地理因素的結合。以上種種原因都導致我國對化工園區的環境管控工作缺乏實際的效果[1]。
當前我國大多數省市地區沒有展開明確化的工業園區認定工作,然而對化工園區的認定是展開環境規范化治理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搬遷入園的基礎條件。針對化工園區缺乏綠色管理的規劃和標準,政策導向也不健全,沒有提出整體管理思路和意見,對環境的監管手段也不到位,如果一旦出現突發事件,無法進行緊急防控和監測預警,不利于提高化工園區環境管理的規范化水平[2]。
化工園區由于其生產的特殊性,經常容易出現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化學物質,因此對化工園區的地址選擇一定要慎之又慎。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化工園區的選址分布不合理,根據我國關于《加強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工作意見》這一文件的規定,化工園區應當避免設置在人口集中居住的范圍之內,禁止設立在重要生態保護區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于缺乏對法律法規的遵守和敬畏,我國化工園區在選址上經常踩紅線。此外,我國化工園區的選址和分布缺乏統籌規劃的意識,沒有進行良好的產業布局,這就導致我國長江經濟地帶圍繞著長江沿岸形成了重化工的趨勢,不僅危害環境,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化工行業必然會涉及到帶有化學屬性的原料和產品,產品的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污染問題,有些甚至要儲存有毒、易燃易爆的危險化學物質,這就讓我國化工園區的環境管理工作面臨著比較大的壓力。園區布局規劃不合理,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管理制度不規范不健全這些都容易導致環境問題的出現。有些化工園區缺乏完善的監督審核制度,化工企業對隱患排查和隱患整改缺乏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了化工園區的安全風險。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化工園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多,項目產能也在不斷提高,某些化工園區和居住區的安全距離被縮小,安全隱患增大,某些化工園區甚至直接建設在環境敏感地帶,好像一顆定時炸彈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除此之外,大型生產設備的密集化分布也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的影響。
當前有很多化工園區對危險化學品和廢水廢氣廢料等污染物排放監管缺乏重視,某些園區沒有掌握有毒有害化學品的使用種類和使用數量信息,導致污染物排放和管理情況不明確,缺乏有效的監測手段,在整體管理上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另外要注意的是,危險化學品并不一定會在短期內造成污染和影響,有些有毒有害物質存在長期的風險,容易影響人類身體健康,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具有基因突變和致癌的風險性,一旦進入環境,可能會對生物和生態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出臺化工園區認定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標準,全國各個省市地區要盡快制定園區規范化發展管理辦法,為化工園區的規范建設提供強硬的保障,打造化工園區環境安全監管標準,讓環境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總之在化工園區環境建設和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綠色發展原則,對生產項目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凸顯出當地地緣優勢與特色,顯示安全環保,共享發展的特征。
針對化工園區在選址上存在的困難情況,某些高風險高污染的生產項目必須作為重要的要素加以考量,保持安全距離,堅守安全紅線,確定環境管理核心要素,明確環境管理制約要素。化工園區的選址一定要避開環境敏感區,遠離人口集中的居住區,并且不要在生態脆弱區建廠,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留出足夠的安全距離,讓化工園區和環境敏感地帶都得到良好的發展,這個安全距離應當包括防火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大氣防護距離等,滿足多方面的環境保護要求,重視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管控。
針對化工園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影響,環境管理工作要采取分類管理的方式進行管控,對于那些有毒性、易燃易爆特性的危險品要制定緊急防控策略,加強應急處置辦法的建設與完善。特別要注意的是那些具有慢性毒性的化學物質,它們對環境和人體的傷害是持久性的,比如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或致基因突變的可能,針對這一類的化學品,要綜合結合環境評估和健康風險標準,確定風險管理等級,在源頭環節要加以控制,減少慢性化學物質的排放,對于某些不可控的化學物質要盡可能的對生產數量加以限制。除此之外,劇毒類的化學物質應加強分類和分質處理,必要的時候進行二次利用。
對環境應急處理能力的建設需要完善一體化應急救援工作機制,讓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專職救援隊伍之間形成一體化的環境聯動機制,一旦出現環境突發事故,要通過園區應急呼叫中心對各類突發事件加強統一處理。在管理制度方面,要編制和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組織專業團隊學習安全應急處理技術,實行園區領導負責制,主要的工作內容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園區安全保障制度、環境監管制度、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時候要定期進行環境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最大限度的提高環境處置的效率和實效性。
若要從根本上提高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水平,就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環保處理設備。在化工園區中常用的環境處理基礎設施包括污水管網,排污口,集中供熱,集中固體廢棄物處置設備等。只有基礎設施布局合理,建設完善,才可以方便企業入駐,并展開生產活動,為園區環境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基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對入駐企業的類型進行考察,確保污染處理設施分布合理,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化工園區的環境管理工作要完善園區規劃,根據化工園區所在地的區域經濟發展形勢,合理制定園區發展長遠目標,借鑒西方發達國家一體化的環境管理優勢,分類、分期根據管理目標制定管理體系。同時,要完善風險管控機制,建設生態考核系統,針對化工園區的重點危險因素進行風險識別,構建風險度評價模板,結合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問題采取有可操作性的風險管控辦法。最后,有關工作人員要加快對化工園區環保處理技術的學習,與時俱進,必要的時候可以結合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機構共同推進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
綜上所述,化工園區環境管理工作的開展對于環境保護有重大意義,有關部門要加快化工園區的認定工作,提高化工園區選址合理程度,妥善處理有害化學物質,提高園區環境應急處理能力,加強園區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環境管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