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林 福建省石獅市實驗小學蚶江校區
足球運動能夠強健人們的體魄,增強人員的體質,使青少年在運動的過程中增進健康并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質,當前許多院校都將足球體育作為教學課程,使學生以競技對抗的形式,培養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為了進一步促進青少年的運動能力,提升其競技水平,需要將良好的戰術意識灌輸到青少年思想中,使其具有良好的大局觀,能夠縱觀全局,分析場上形勢,做出正確的指揮決策。
由于足球運動在我國的受歡迎程度較低,許多青少年對足球的了解不夠全面,接觸的時間較晚,從而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期,導致相應訓練方法與鍛煉模式不適用于成長后的學生體質。相比于早已接觸足球運動的人員來說,不管是身體素質、技術技巧,還是戰術思想、跑位意識都較為落后,進而在賽場競技時,無法匹配對手的強度與高度,使青少年在不斷失敗的過程中,產生消極、懈怠的情緒。
許多教學人員的教學方法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錯誤理解,沒有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戰術的重要性和重要意義,只是單純的要求學生不斷訓練,依靠肌肉記憶將相關戰術、跑位銘記于心,以此提高戰術的執行力。雖然實踐教學是足球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果缺少合理的時間配比,會使相關理論方法得不到充分發揮的空間,導致學生在運動中找不到準確的應用方法和參考標準,從而使相關訓練失去實際意義。
我國的教學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會壓縮學生的業余時間,以此確保學生能夠保持較高的學習量。據統計,當前許多青少年每周的足球訓練時長不超過兩個小時,不僅要忙于相關復習考試,還要完成大量的課后作業,使足球訓練時間進一步被壓榨,許多課堂上學習的戰術方法得不到充分應用與施展,進而導致相關知識一點一點被遺忘。充足的足球訓練量是保證青少年身體能夠得到有效鍛煉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后實際對戰的重要準備工作,足球教練需要深刻意識到訓練的重要性,為青少年爭取足夠的訓練時間,提高學生的戰術運用能力。
戰術意識需要以團體合作為實戰基礎,如果人員間缺少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會使戰術意識只停留在個人層面,無法發揮和提高學生間協作、配合的作用。而且教練與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缺少雙向意見傳遞,教練往往以個人的主觀意識為判斷基準,沒有考慮到戰術安排是否符合運動員的實際需求,未按照不同人員的差異值,進行針對性布置,導致人員在實施過程中經常出現配合不默契、跑位沖突等問題。
足球運動是一項競技激烈、對抗性強的體育項目,不同于網球、羽毛球等個人競技運動,其相關戰術安排需要全隊十一個人的配合、協作才能完全施展,即使個人表現再突出、再搶眼,也無法帶領全隊完成比賽勝利。因此提高隊伍整體的競技水平,才是教學培訓的最終目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需要大量的比賽經驗來優化相關技術,并對戰術進行實際檢測,才能夠確認訓練中的戰術跑位是否在比賽中也奏效。
1.加強基礎理論學習
首先相關院校要加強青少年的文化學習,提高相關知識的吸收水平,確保后期的戰術安排能夠被完全理解與掌握。首先,學校要帶領學生認識足球的發展趨勢以及相應規則制度,比如基本的越位、犯規動作、角球、點球等,以此為后續的戰術意識培養打下夯實的基礎。其次,要為學生詳細講解相關戰術,要求每個人都了解自身在戰術體系中的作用,明白各個時間點自己應該做什么,并盡最大努力為團隊作出貢獻。以最基礎的邊路進攻戰術為例,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理解兩翼齊飛的重要性,通過邊路盤帶撕裂對方后防線,并充分發揮速度優勢,制造對方的防守漏洞。最后,要優化教學模式,使相關理論知識便于記憶與應用,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考慮到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身心狀態,確保相關戰術符合實際應用環境,不會由于過于復雜的跑位使人員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思緒混亂、體能不夠的尷尬局面。而且相關方法要盡可能進行轉述,使青少年更容易抓住戰術重點,比如三過二配合講究三個進攻人員通過相互配合突破兩個對方球員的防守,在戰術講解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明確配合的傳球線路,并將其以圖表的形式進行呈現,便于學生構建思維模型,強化知識點的記憶。
2.培養良好的觀察、分析能力
足球是一項十一人制的體育運動,個人的戰術意識需要以團隊運營為基準,在實踐中,不僅需要隊友為自己創造進攻空間,自身還要為隊友吸引防守人員,創造射門機會。足球戰術需要多人完成,因此良好的動態觀察、分析能力必不可少。一方面,足球運動員要明確隊友所處的位置,同時預測其可能要進行的跑動線路,通過分析場上實際形勢,判斷是進行精準傳球還是個人盤帶。并且不斷進行觀察與分析還能夠及時糾正相關錯誤,以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方式,調整人員的站位與走向,確保足球戰術能夠順利施展。另一方面,要觀察對方球員的動向,并分析防守人員可能要采取的應對措施,從而提前繞開防守,完成破門任務[1]。
3.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面貌、頑強意志品質、優異的體育精神都是足球運動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品質。不管是怎樣的對手與比賽形式,都需要以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不到最后不放棄的信念進行競技,頑強拼搏,賽出水平才是我國青少年應該具有的精神面貌。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從而間接提高青少年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在面對陌生環境和對手的時候,不怯場、不膽怯,從容面對一切困境,保持對比賽的興奮感,以此發揮最佳的競技水平。戰術意識的培養需要建立在良好思想教育上,使青少年明確戰術體系的意義是為了打敗對手,獲得比賽勝利,切不可用傷人、違規的動作行為來限制對手,要保持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競技者。
4.培養學生得分欲望
足球戰術的最終目的都是進球得分,也是獲得比賽勝利的最終手段,因此培養學生的得分意識和進攻欲望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布置制造射門機會的傳切戰術,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機會,并能夠根據臨場經驗,進行適當調整,完成進攻得分。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強烈的好勝心,只有當運動員保持必勝的理念時,才能將戰術體系完全貫徹,以得分為最終目標,充分發揮足球戰術的作用[2]。
5.加強與技戰術的融合
首先,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值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對于技術水平較高的運動員,可確立其戰術核心的地位,圍繞進攻能力突出的青少年,設置相應的跑動安排,而對于接觸時間較短的學生,則以完成戰術執行為培養目標,保證相關人員能夠完成小范圍的配合,進而達到以少打多、以弱勝強的目的。其次,要加深運動員的練習印象,能夠在戰術全面掌握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自我發揮、自我創新,在不斷運用的過程中,優化戰術體系,使其更符合應用需求。最后,要加強青少年的攻守轉換意識,許多教練在訓練學生時,只是按照場上定位進行戰術安排,比如:前鋒負責攻門、后門負責掩護、中場負責策應,這樣的戰術安排既單一又不夠靈活,制約了體系的發展空間。足球教練要提高戰術的靈活度,不只單純依靠人員個人能力設定戰術安排,還要根據球場形式改變相應策略,必要時即使是守門員也要負責進攻[3]。
1.進行團隊對抗賽
團隊對抗賽是培養團隊戰術意識最好的訓練方法,能夠幫助學生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驗證戰術體系的實用性,加強人員間的配合交流,使傳、切、跑、射等意識融入到身體自然反應中,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激烈的對抗環境,還能有效提高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對勝利的渴望,以此強化自身能力,并逐步提高與隊伍人員的默契度與配合度,達到高質量團隊協作的目的。除此之外,團隊對抗賽能夠豐富青少年運動員的比賽經驗,通過模擬11V11 的競技模式,使學生能夠在訓練中,產生實際比賽的感覺。完善相關戰術步驟,落實相關體系安排,通過大量訓練的經驗,減少臨場比賽時產生的緊張感,從而提高戰術的執行力。
2.加強無球訓練
無球訓練是戰術意識培養的重要一環,當前許多技術較為全面的學生對于自身能力過于自信,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進攻天賦,舍棄了與隊友間的交流配合,使相關技戰術無法有效實行,導致經常出現一對多的尷尬局面,使球隊輸掉比賽。而無球訓練則能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無球訓練重在強調人員間的配合與協作,通過跑位、接應、觀察,來尋找進攻時機,并為進攻者創造射門空間,無球訓練是戰術意識最有效的體現方式,能夠讓運動員舍棄對自身技巧的依賴,轉為嚴格執行戰術體系的訓練模式,并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從而擊敗對手取得勝利。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當前青少年足球戰術意識接觸時間較晚、教學內容不全面、訓練量不足、缺少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比賽經驗不足等問題,提出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培養良好的觀察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精神面貌、培養學生得分欲望、加強與技戰術的融合、進行團隊對抗賽、加強無球訓練等提高青少年足球戰術意識的培養方法,以此達到增強青少年競技能力、提高我國足球運動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