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張浩博 向雨 西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在三大球類運動中,排球屬于隔網對抗項目,對抗雙方并無身體接觸。觀看比賽可以發現,排球場上的運動員不但身體素質水平高、技術好,而且過硬的心理素質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賽中的關鍵得分通常是那些具有較好心理素質的球員表現的更加出色,心理不過關的運動員在比賽高度緊張的狀態下很容易動作變形,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發揮。因此,教練員應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高度重視球員的心理,目前排球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關鍵因素。
心理訓練應用于體育運動項目的訓練中,理論基礎是體育運動[1]。平時我們也時常聽到“心理訓練”一詞,心理訓練廣義上的概念是指有意識的干預運動員的心理及其認知特征的過程[2]。狹義的心理訓練是指引導運動員使用相關的方法建立積極心理狀態的過程。這一時期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在國內外有很多的定義,其中被大多數人都接受的概念是通過學習和使用“心理技能”使一個人具備超越常人的心理素質,從而可以更好地在體育比賽中展示技能,取得理想的運動成績[3]。
雷鐵柱在2015年針對排球運動員賽前的心理現象做出了關于心理訓練的研究,對運動員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性格特征進行了評估,得出賽前心理狀態與信心、意志、情緒、抗干擾能力和賽前的訓練有密切的關系,并對運動員進行了一系列心理訓練,包括自我暗示、放松心態、表象訓練、集中注意力、自信心等訓練方法。
許嘉希等人在《藝術體操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的研究綜述》中探討了國內藝術體操隊備戰北京奧運時心理訓練的方法,主要包括平時的心理訓練和賽前的心理訓練這兩個方面,采用的心理訓練方法包括施壓練習法、分解練習法、集中練習法、模擬練習法等,通過設定目標來提高運動員自我管理能力。
通過閱讀文獻可以看到,國內相關文獻的研究對象多為參加大型賽事的優秀運動員,運動項目除了排球之外,還包括游泳、輪滑等項目,研究的方法包括心理測評、心理輔導和實驗研究等,通過以上研究為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同時也為我國運動員能在各項賽事中獲得優秀成績作出了貢獻。
文小琴在2019年根據排球運動員心理健康狀態指出:運動員心理健康狀況不好對他們的比賽表現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總結了運動員比賽過程中最常出現的心理狀態,提供了針對性的心理訓練策略。
黃善球學者對排球運動員進行了一項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排球運動員在心理準備不足或在情感上有所克制的情況下容易受到運動損傷,壓抑情緒也是身心疲勞的主要表征,對運動員受傷之后的心理變化展開深入研究發現排球運動員受傷之后的心理康復訓練與其運動機能的恢復直接相關。
目前國內關于排球運動員比賽心理研究多為理論上的定性分析,較少有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表象訓練進行研究。此外,很少有關于心理訓練方法的實際應用的研究,例如集中訓練、自我暗示訓練、模擬訓練、放松訓練等,這對排球運動員緩解情緒都非常重要。
根據項群訓練理論對我國運動員進行身體力量和能力的兩種穿插式評比發現,常見的心理方向包括自我指向型、社會指向型及其他指向型,表明這是形成一個正確心理方向的積極因素。首先,賽前情緒穩定、身心準備充分、賽前技術運動熟練的運動員自信心更強。其次,賽前表現不佳,對于比賽結果過于擔心以及輕視參與比賽的重要性容易造成心理過于緊張或過于放松從而使比賽難以取勝。
張利明、司徒小華兩人對運動員心理狀態的描述,總結了運動員負面影響的三種心理狀態,包括過度興奮,冷漠和過度自信,并分析了原因及其外在表現,探討了怎樣快速有效的消除運動員的賽前負面的心理狀態,怎樣加強運動員心理素質的訓練,以及教練怎樣幫助運動員調適心理。
褚偉康、魏彬根據運動員焦慮的因素,對排球運動員在比賽前、比賽過程中、比賽結束后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總結了導致運動員產生負面心理狀態的根源,指出教練應該在賽前做好隊員的心理輔導,并提供了一些現場心理輔導方法,最大程度地減少賽前不良情緒對其心理狀態的負面影響,幫助排球運動員保持最佳競技狀態。
尹沛,王霞指出在激烈的比賽中,心理因素常起著核心作用,而心理因素對競賽結果的影響則更為復雜。文中通過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運動員經歷過不佳的準備狀態,而只要有比賽,幾乎80%的運動員都會處于失常的心理狀態。同時,分析了造成運動員心理狀況差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研究措施,以減輕運動員賽前的負面心理影響。
張力為根據賽前情緒的因素結構、自陳評定及注意的特征總結了賽前情緒的主要類型,如對個人失敗的恐懼、對社會期望的恐懼,軀體不適焦慮、缺乏自信等,在此基礎上構建一種包含上述情緒要素的情緒模型,使用情緒量表來對排球運動員的賽前心理進行量化測試和分析。
通過閱讀文獻可以看出,國內比賽心理學以及對策方法領域的大多數研究人員是大學教師,體育行政部門的一些學術研究人員以及排球教練,研究對象主要是學生和高水平運動員,研究方法主要有查閱文獻、問卷調查、專家訪談、心理測量等,研究方法非常豐富,且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鄧勇在2012年研究分析了運動員賽前心理最佳狀態的形成因素,通過對系統訓練、賽前心理控制與賽前最佳心理狀態的對比分析得出最佳心理狀態與這兩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并由此可以得知賽前心理控制和系統的訓練是賽前獲取最佳狀態的重要因素。
張忠秋2012年分析并總結了如何培養優秀運動員最佳的心理狀態,針對運動員的特點,通過研究發現了比賽最佳心理狀態是通過“逼”而來的,針對“逼”這一方法進行測試分析了前提條件以及心理品質,并得出運動員在比賽中最佳心理狀態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運動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同時教練員也要多指導。
通過查閱國外相關研究文獻可以看出,關于比賽心理的研究文獻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向。
賽前負面心理狀態是影響比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比賽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法國賽德克斯在《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in the pre-competition period in elite soccer players》中對其賽前心理和生理進行了更詳細的研究。認為負面的運動員比賽心理狀態主要分為愉快和不愉快的軀體因素,例如過度疲勞、情緒憤怒、高度抑郁、過度緊張、高壓、羞恥、淡漠、精神恐懼、自信心低下、驕傲、興奮、過度放松等因素都會影響運動員比賽的發揮。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運動員賽前心理出現過度焦慮的結果是難以專注于比賽的。體育心理學家Verardi.C.E.L 等人指出,大多數運動員在調查階段呈現出了冰山剖面的特征,這直接關系到運動員良好的運動成績。研究得出不同的心理狀態需要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預。例如,慢性壓力、緩解疲勞、保持幽默等。最重要的是賽前監測運動員的心理狀態并積極調節是運動員形成良好心態必要的干預措施。
Sun Nannan,Wu Xiaolong 在2018年發表的《Analysis on the forming factors of the best mental state of martial arts routine athletes before competition》一文中,認為武術套路運動員良好心理狀態是決定比賽的重要因素,通過設立對照組和實驗組得出通過自我暗示法、模擬訓練法、心理訓練法等科學的訓練,從而提高運動員成績形成良好的心態。
Ohuruogu.D.B 在《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Peak Performance in Sports Competition》中主要研究了運動員在比賽心理準備中采用的各種技術,以及影響運動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個人因素、動機因素、環境因素。應采取干預措施、培養專注力、掌握基本技能等從而減少對運動員的傷害。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運動員必須將這些因素積極互動,積極的因素條件會產生高質量的表現。運動心理學家也可以采用各種心理策略、技術和原則來提高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幫助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
綜上文獻,國外研究者對運動員賽前心理的形成結合自己研究的領域給出了形成良好因素的干預措施,并都認為積極的訓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綜上所述,排球運動員比賽開始前的心理狀態會受到個體對比賽的重要性、比賽失敗后果、運動損傷的認知和壓力感等因素的影響,如果賽前排球運動員的心理狀態處于最佳狀態,將會影響運動員的比賽表現,對比賽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教練員在比賽開始前應該深入全面地了解運動員性格特質和認知特點,對心理狀態不好的運動員進行放松、靜心、自我暗示、防挫折、自我控制等心理訓練方法,有效地預防和緩解運動員的消極情緒,使運動員可以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技術水平。通過調查研究運動員賽前心理提出消除運動員負面的心理狀態的干預措施,在比賽中教練員需要找到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指導運動員通過各種訓練方法較少不良情緒的產生,這對排球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