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俊輝,李煉(.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濱江區大隊, 浙江 杭州 30000; .湖南省岳陽市消防救援支隊,湖南 岳陽 44000)
石化工廠防火管理人應定期自行檢查消防安全設備,落實消防安全設備的檢修維護,加強滅火、警報設備功能與防治縱火的應變措施。其次辦理夜間或特別假日自衛消防編組演練,強化員工自衛消防搶救觀念與能力,讓每一位員工在火災發生時均能發揮其作用。為了強化石化工廠防火管理業務的推動,管理權人應定期與防火管理人討論業務內容,并且協助推動自衛消防編組演練。同時為確保消防人員能有效協助石化工廠防火管理及火災預防業務執行,防火管理人應隨時與消防人員保持聯絡,充分溝通,定期了解消防業務新制度。此外消防人員若到石化工廠進行火災預防倡導時,應詳細說明消防相關知識及自衛消防編組注意事項,并以簡單易記的方式向業者溝通說明[1]。
石化工廠導致火災、爆炸的因素可歸納如下[2]。
有些石化工廠設備老舊,但是工廠因為生產進度考量,工廠未能立即更新汰換,或是因為經驗成本考量,仍然勉強使用。這容易造成管線、設備于操作中發生故障,導使制程中的危險物泄漏因而發生災害。
石化工廠公用設備出問題時(如電力中斷等),或是在開、停爐程序中,通常需操作人員進行特殊處理。在處理程序中如有操作疏忽,則災害可能隨之而來。過去石化廠也曾經發生員工在正常操作的采樣程序中,因個人疏忽導使制程危險物大量泄漏。
石化制程由于生產作業需要,對于關鍵性設備往往會設計兩套相同的設備,其中一套做為備用。在生產中其中一套設備故障則可以不必停爐檢修,而采用正常生產情形下的檢修,此時需要維修的設備需要采取很嚴謹的維修作業程序,只要在這維修的程序中有一步驟執行錯誤就很容易發生災害。
石化工廠在制程中通常以管線輸送大量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及有毒性的物質。管線本身長久輸送腐蝕性物質,導致管線腐蝕破裂問題發生;或在烈日、雨淋、地震、風力等天然環境因素下,石化管線老舊。一般管線本身產生腐蝕問題往往與輸送物質的純度、管線附屬材料抗蝕特性、操作溫度、壓力、大氣環境因素及異常操作有密切關系。預防方法可采用耐蝕性材料并注意日常檢測維護。
鍋爐是石化工廠常見的制程設備。爐管外壁附著煤煙、灰渣堆積易造成鍋爐的熱量損失、浪費燃料;內部往往產生水垢導致液面計、壓力計、給水內管或安全閥等洞孔堵塞。所以必須定期清洗鍋爐內外部及檢測。否則不僅可能導致設備失效,故障停工降低產能,更會導致泄漏大量危險化學品,演變成重大的災害意外事故。
石化工業制作的原料和產品燃點都非常低,屬于易燃易爆的制品,稍有不慎都可能會變成災害的起火點。萬一發生火災,火勢將迅速蔓延擴大,造成嚴重損失。
在制造生產的過程中,許多步驟都需要加溫加壓,有的甚至是高溫高壓狀態,萬一有油氣外泄,就可能會發生燃燒爆炸,產生意外。
在生產、輸送或儲存過程中,油品因噴射、沖擊和沉降等原因有可能產生靜電,而靜電火花極可能導致油氣燃燒爆炸,造成意外發生。
一個完整的工業區區域聯防組織應包含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人員應變計劃及資源整備、緊急應變相互支援及災后復原四個階段,茲分述如下[3]。
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方面,工廠本身應建立、實施并落實安全衛生自主管理制度。其中除建立本身的安全衛生管理機制,發行文件落實管理并進行教育訓練或演練外,最重要的工作應是執行危害鑒別及風險評估工作,針對自身的風險進行了解。其次找出對于工廠的重大危害風險,提出相關的管理方案以降低及控制風險,并針對事故情境進行緊急應變計劃的制訂及資源的評估,提出相關建議修改緊急應變計劃或增購相關器材,確保工廠的風險受到控制。此外,在不泄漏公司制程機密前提下,運用區域聯防組織內召開災害防救協調會議,與聯防聯防組織聯防組織內成員推估重大危害風險事故情境,以進行沙盤推演演練。
工廠內相關的緊急應變器材及資源(如緊急發電機、消防幫浦、SCBA、消防栓箱、A級防護衣、個人防護具、醫療資源及緊急沖身洗眼器等)制訂自動檢查機制,于平時落實相關自動檢查工作。依據危害鑒別及風險評估結果規劃完整的緊急應變程序,針對相關應變人員進行單元訓練,落實應變資源管理。定期制訂緊急應變演練計劃,實施緊急應變演練,以利事故發生時人員迅速就位。正確使用應變資源,定期更新區域聯防組織內的相關數據庫內容,提供事故發生時事故工廠申請支援及聯防組織工廠間相互通報事故時的參考。
緊急應變相互支援國內各工廠常礙于經費不足的因素,無法針對可能發生事故的情境規劃購買并設置足夠的緊急應變器材,因此于事故發生時,無法源源不斷地提供充足的裝備及耗材進行現場搶救,導致事故規模持續擴大無法局限于一定區域。因此提議建立下列機制降低事故所造成的傷害嚴重度:(1)調查區域聯防成員工廠的應變資源,系統性地建構聯防組織內成員和在遭受重大風險事故時所需的必要防災應變器材種類、性能及數量,以備萬一工廠發生事故,可依據區域聯防組織相互支援協議書的內容,進行事故時的人員及器材等的支援程序。(2)協助搶救人員著裝或使用裝備,直至事故受到控制,以盡量縮短搶救所需時間及事故發生的時間,以及降低事故影響的嚴重度。
有關執行相互支援時所關切的救災人員傷亡補償及救災器材耗損賠償問題,各工業區可藉由申請籌組民間災害防救志愿組織、義勇消防隊、民防團,并經相關業務機關認可后依災害防救法的補償與賠償規定而解決。各工業區可視需要,決定是否申請籌組以上組織,如決定申請則可依消防民力運用相關法規,如義勇消防組織編組訓練演習服勤辦法、協助執行災害防救工作民間志愿組織認證辦法、后備軍人組織民防團隊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愿組織編組訓練協助救災事項實施辦法等,籌組以上組織并經相關業務機關認可。
工廠安全事故發生后的災后復原作業,處理時間的長短將影響公司的正常運作甚劇。若能于最短時間內處理完畢,恢復正常生產,可將停工所損失的嚴重度降至最低。聯防組織運作的重要功能之一,即為成員互相協助事故發生工廠,盡速于最短時間內恢復運作。
工業區區域聯防組織的建構順序為先成立推動小組,然后規劃聯防群組,再進行成員工廠招募,最后召開成立大會后開始運作。運作方式分為平時及事故時兩部分,平時應舉辦教育訓練及應變演練;建置應變時所需資源數據庫,包括工廠一般應變資料、消防資源、醫療資源、大眾傳播、氣象資料及工業區外其他應變資源;調查危險物品部份,包含危險品的種類、用途、儲存容器、儲存狀態、月儲存量、廠區平面配置圖、儲槽位置與容量、槽車廠內動線及裝卸料口位置、危險物或有害物存放區域與數量等。此外針對工業區內高風險工廠進行事故風險評估及情境評估,當發生事故時啟動通報、應變機制,申請鄰廠聯防支援及外部資源,災后檢討與經驗分享以及最后的成效評鑒。
分石化工廠消防安全預防與區內區域聯防組織運作機制,未來相關研究議題可以高科技廠房為主題,探討高科技廠房消防安全預防與區域聯防組織運作機制,并以廠家災害類型特性及資源對等性等為考量因素,建立其所適合的區域聯防組織。國內化災及醫療急救訓練相對匱乏,建議工業局服務中心舉辦有系統的化災認證及醫療急救訓練供工業區企業參與;或考慮組織廠家集資規劃辦理更有系統性的化災及醫療急救訓練,擴大訓練對象,以提升組織成員化災知識及醫療處理能力。廠家可定期更新區域聯防組織網站支援清單內容,工業局服務中心應時常辦理及推廣此網站使用教學,進而掌握救災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