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全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新時代的到來,推動社會主義事業邁進新的發展階段,立德樹人現已成為高等教育全新的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其根本任務在于培養具備積極理想信念與博大情懷的新時代人才。而人文素養指的是人類文化體系所呈現出的根本精神內涵,是人文科學的知識水平、內在品質以及研究能力的集中體現,具體內容涵蓋藝術素養、哲學素養以及文學素養等層面。我國體育專業學生作為體育領域人才的主要構成,是推動體育強國戰略落到實處的重要踐行主體。一直以來,我國體育專業教育便存在著注重技術技能教育,忽略人文素養培養的問題。但是,國家體育強國建設的提出,要求體育專業學生既要掌握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還要掌握科技教育、政治經濟與歷史文學等領域的知識,這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完善體育專業學生理論知識架構,提升其人文關懷意識與體育精神。對此,高等院校不僅要注重體育專業學生素質教育,還要注重人文素養培養,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水平,為日后發展打下基礎。
人文素養在最初是指人需要具備全面且完整的知識架構體系,其可促使人的情感、意識與創造性,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現如今,學術界針對人文素養概念進行重新界定,即人在人文科學領域需要掌握與具有的研究能力和知識水平,此概念是個體人內在品質的具體表現,更是發展為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與修養。人文素養共包括兩個維度的內容,即人文知識修養和人文精神。所謂人文精神指的是人在汲取人文學科專業知識后生成的道德、思維品質與氣節等優秀素質。體育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便是培養其人文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而言屬于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而在開展體育教育工作時,應將體育專業教育與自身特征充分結合,通過學科教育、理論知識講授與校園環境熏陶等形式,使人類文明與歷史文化成果真正內化成體育專業學生穩定、積極的價值取向與內在品質,從而使學生通過學習養成崇高的人格修養與道德情操。人文素養培養的根本目標在于提升學生們為人處世、文化、道德與理論等修養,體育專業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便是學校、教師育人的具體過程,是以人類歷史文化中不斷積淀的精神與智慧教育、陶冶學生,主張道德精神價值的體現與培養,重視對美和善的深刻理解,積極引導體育專業學生群體熱愛世間美好事物,使學生們感受人生真諦,進而尋找適宜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方式。
體育專業學生的高考模式與普通考生有所差異,文化學習和專業素質水平并重。在大量的體育專業訓練下,使得學生文化課程學習時間大幅度減少,導致學生在中學時期文化課程學習能力逐漸弱化,大多數學生憑借自身過硬的身體素質與考試項目特長考入大學。同時,亦有部分學生為上大學選擇體育專業,其熱愛體育運動項目,并在體育專業學習方面投入過多精力及時間,從而不自覺地減少了文化課程知識學習時間,文化課程知識了解不夠深入,其共同特征在于文化素養與其他專業大學生相比較低,且對于除了體育運動項目的在人文科學知識方面掌握甚少。
眾所周知,體育專業于綜合性高等院校中隸屬一門交叉性學科門類。現階段,我國體育專業在辦學與專業發展進程中存在部分問題,在教育工作中注重體育專項訓練而忽略人文素養培育便是其中之一,多數大學生對于體育專業課程以外的知識內容并無過多要求。所以導致體育專業在人才培養工作方面存在注重技能和技術訓練教育,忽視專業理論及人文素養培育的問題,使得學生們知識面較為狹窄,知識結構體系也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新時代國家、社會發展對于體育專業人才的要求,最終造成體育專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
一直以來,傳統教育觀認為高等教育體育專業的大學生,只需身體素質強、競技能力強以及專業技術好便可稱之為優秀學生,此觀念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文化課程知識學習造成了不利影響。現階段,在體育專業教育中,過于注重提升學生戰術與技術水平的教育理念仍占有重要地位。教育過程中生物學理念盛行,特別在體育運動實踐課程教育中,有些體育教師過于重視學生運動技術和技能訓練,忽略學生心理動態與社會行為發展情況的了解,部分心理與思想層面存在的問題往往被生理方面的“強壯”及優秀的運動成績埋沒。部分教師在具體教育活動中傾向于體育運動戰術和技術等外在形式,而在深入挖掘體育教育的多元化價值層面較為不足,此種單一化的教育價值取向對學生們人文素養水平提高有著負面影響。
所謂人文素養,指的是個體人具備的人文知識與由這些理論內容所映射的人文精神內涵,以及內化在個體人身上而呈現出的崇高修養、品德與氣質。沒有學生個體對知識內容的內化,提升人文素養水平只能是紙上談兵。所以,在培養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過程當中,教師必須高度關注學生群體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提升,激發其體育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知識學習興趣,同時積極引導體育專業學生群體對所學知識的消化與吸收。一方面,在主觀維度要使學生群體提升自我人文素養,讓學生們對于人文素養產生明確認知,使其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態度,真正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強化對多元文化內容的學習與內化,并主動與體育運動實踐融合。另一方面,教師應在客觀維度豐富、創新人文素養培養內容,通過新穎與趣味性的教育手段,最大程度激發體育專業學生學習熱情。除此之外,在運動技術和技能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們真正領悟體育運動所具備的文化內涵。
因體育專業相對特殊,所以在培養學生們人文素養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專業教學特征。在體育專業學生群體人文素養培育過程中,應將人文素養培養與體育教育工作進行合理整合,基于體育專業理論與實踐展開人文素養培育。體育專業教師應深挖體育專業學科人文內涵,在豐富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使教師所講內容更為生動形象,讓體育專業學生習得專業技術技能的同時,掌握專業相關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從而強化個體知識素養與道德水平。例如,在籃球及教學中,該運動的器件、規則及技戰術等與人文素養并無明顯關聯,但籃球運動項目本身是在時代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被發明與發掘的。史密斯身為籃球發明者,向后人展示了其智慧,也呈現了其追求快樂、幸福生活的精神。此種精神與智慧恰恰是當代體育專業學生應學習的。在體育專業教育中,教師應以這一思想精神為導向,豐富體育專業教育和人文素養培養的理論內涵與實踐內容,培養學生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精神。中國女排的英勇事跡激勵著眾多學生誓為國家體育事業發展而獻身,體育作為人類發展史上的明珠,是社會文明的主要構成,其蘊藏深厚的人文精神與人文知識,需要新時代體育專業學生不斷學習與傳承,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挖掘與開發。所以,在體育專業課程教育中,各學科教師應積極發掘課程所具備的人文價值,并將其蘊藏的創新精神、科學態度以及奉獻精神呈現給學生群體,讓學生們在習得專業知識、體育技能的同時,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體系的各子素養間具有互相制約和互相影響的關系,這便要求在培養體育專業學生人文素養過程中,應樹立全面多元的教育價值取向。樹立全面多元的育人思想理念是現階段我國教改工作實施的重要措施。教育改革的核心環節之一便是強化人文素質教育,真正辦好人文教育工作的根本措施便是更新教育價值取向,轉變以往過于重視專業理論的育人思想,強化人文教育。誠然,僅具備較強體育運動技術和技能的學生難以順應新時代體育強國建設要求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在體育專業教育中,將學生真正培育成全面多元發展的優秀人才,將專業教育和人文素養培育深度融合,將體育專業教育作為主要媒介,將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視作教育工作主線,借助體育教育活動對學生展開精神、身體與心智等多維度的教育,將學生真正培養為道德高尚、全面發展以及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新時代人才,以社會、生理與心理三維思想理念取代傳統單一化的生物學教育觀。
綜上所述,人文精神是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及辦學質量的集中表現,將人文素養培養融入體育專業教育中,根本目的在于推動學生群體健康成長和發展。在體育專業教育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要針對專業進行教育工作,明確體育專業教育特征與人文教育現狀,結合體育專業教育,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現對體育專業學生素養、思想與情感的培育,從而優化我國體育專業的人文素養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