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英英 王云濤 廣東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李端英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
指導站在實際運行期間發揮著重要作用,能為群眾的健康提供指導,滿足群眾的實際需求。目前指導站在具體工作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調查中進行了總結,主要受體育行政部門自主運行的模式缺乏活力、制度管理和經費使用規范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廣東省指導站的功能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因此對于其現狀進行調查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調查問卷等方式,利用文獻資料法,結合廣東省各級體質測定與科學健身指導站運行現狀進行探索,分析指導站開展服務中存在的困難和主觀問題。
(1)功能定位及工作任務。廣東省各級指導站有五大功能定位,分別為體質健康檢測、體質健康評估、體質健康咨詢、健身指導和體質健康管理;四大工作任務,分別為體質檢測、健身指導、舉辦全民健身大講堂和推廣普及健身項目[1]。
(2)運行模式。目前在各級指導站的運作過程中形成了多樣的運行模式,主要有三種主體運行模式,第一種為體育行政部門自主運行、委托社會團體組織運行、以購買服務形式承包企業運行。在各種主體運行的模式下又形成了多種形式的實施方式,其中體育行政部門自主運行模式下形成了由群體部門運行、體育科研部門運行、社體中心運行、場館中心運行、體育運動學校運行;第二種委托社會團體組織運行模式主要有兩種實施方式,分別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和科學健身指導協會;第三種以購買服務承包給企業運行的實施方式主要為公司、私人醫院和健身俱樂部。
(3)存在的問題。多種形式的運行模式和具體實施形成各具特點,從指導站運行效率來看,體育行政部門自主運行的模式缺乏活力,受制度管理和經費使用規范化等因素的影響,工作開展受限,其運行效率不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委托社會團體組織負責運行的模式能在政府主導下較好的運用其制度優勢和資源優勢,其運行效率明顯高于單純由體育行政部門運行的模式[2]。以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社會企業運行的模式尚未取得較好的效率,政企合作的目的是借助社會力量發展公共服務,而目前該模式的運行未見企業的投入,僅靠政府投入的運行經費維持工作的基本開展,并不能形成有效的業務拓展。“體醫結合”處于初級階段,委托醫療機構運行的模式尚未形成實質上的融合發展,僅僅是利用醫院的人力資源和人流量完成測試任務。在人員配置期間,工作人員的經驗不夠豐富,而且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在具體工作開展期間,無法確保工作質量與效率,同時年輕員工占比較高,缺少工作經驗。
造成指導站運行效率提升較慢的主要原因有:政府部門重視不足,配套資源匱乏;缺乏有效政策依據,造成執行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和監管手段;工作以完成測試任務為主,缺乏常態化的開展機制;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健身指導不到位等[3]。
(1)給予政策支持:目前體質達標率及經常參加鍛煉人數的比例已開始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也是文明城市評定的一項標準,充分發揮指導站職能,正確引導群眾積極科學有效地進行健身鍛煉,能全面提升體質健康。政府部門應加強重視,給予資金與政策等扶持。在政策引領下,廣東省指導站的作用能夠有效發揮,為群眾更好的進行服務。在服務期間,能夠在軟硬件設施的完善下,讓群眾能主動參與與體驗,且在服務與體驗中,讓群眾感受到樂趣,滿足其不同需求。
(2)定期給各地市測試隊負責同志召開上崗培訓與考核。由省統一安排,給予各地市、縣級測試隊負責同志召開培訓工作,形成一種較為固定的管理模式。通過對工作人員的崗位培訓,能確保工作人員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保證工作開展的有效性。政策是廣東省指導站工作開展的基礎,比如可以在人員培訓期間,強化培訓力度,可以為工作人員創設多樣化的培訓方案,保障工作開展的質量與效率[4]。
(3)改變運營思路:各地市的市、縣級指導站應該根據自身環境和經濟特征,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運營模式,變被動為主動,不能單靠省的指引開展工作。多方面聯合體育相關部門和高校積極把指導站推廣出去,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充分發揮其職能。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質測定及科學健身指導服務。
(4)智慧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廣東省指導站需要認識到智慧服務的重要性,針對自身實際情況,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實現對指導站的改造升級,確保形成智慧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指導站在開展區域疾病風險評估、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期間,可以在各項技術及平臺的利用下,尋找新的、具有時代特性,符合群眾需求的全民健康解決方案,構建起具有當地特色的體系,在健康深入人心的過程中,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健康示范基地。指導站也需要通過先進技術與設備的應用下,能滿足各項體質測試的實際需求,為群眾開展高質量、高效率的健康指導。
(5)豐富體測內容。廣東省指導站需針對當地實際情況,開展豐富體測內容,為群眾提供個性化服務。體測內容可以包括形態、機能、縱跳等各個項目。針對群眾體測數據,面對面制定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幫助群眾構建起健康意識,讓群眾能按照健康指導方案進行運動與飲食調整[5]。
(6)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為面向更多的群眾,讓群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參與到健康服務中來,所以廣東省指導站需要利用“線上+線下”的模式,讓群眾可以才能從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法,讓更多的人走進指導站接受健康服務。“互聯網+健康服務”的方式,能滿足不同群眾的實際需求。比如具有通過健康大講堂的方式,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滿足不同群眾的個性化需求[6]。也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及微博,在上面及時更新健康指導的相關內容,營造全民健身或者健康的氛圍,確保群眾都能參與到健康服務工作中來。
(7)做好健康知識宣傳。全民健身/健康或者終身健康/健身理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因此指導站需要發揮好指導與引導工作,為當地乃至全國人民提供優質服務。指導站可以通過線上+線上的模式,強化健康知識宣傳,比如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紙質宣傳單等多元化形式,開展健康知識宣傳。宣傳的內容有定期體測的好處、如何針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健身及飲食調整等,通過健康知識宣傳工作的開展,為群眾創設良好的健康氛圍與環境,提升指導站的服務水平,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8)深化服務指導工作。廣東省指導站要擴大服務范圍,需要包含各個年齡段,覆蓋人群年齡段含3~6 歲、20~39 歲、40~59 歲、60~69 歲,為不同年齡段的群眾提供個性化服務。工作人員不僅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還要在推廣科學建設理念的基礎上,打造“體質測定、運動損傷防護、營養調控”多位一體的社會服務平臺,發揮好指導站的需求,更好的服務群眾。工作人員需要對群眾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針對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提供優質服務。
(9)品牌的構建。廣東省指導站要從品牌構建的角度出發,增強與用戶之間的粘性,拉近與群眾之間的關系,讓指導站得到人們的認可。人們對于健康的投入可以在指導站的引導下逐漸提升,所以通過品牌構建,能深化服務,讓群眾能第一時間選擇指導站,并在指導站的指導下,幫助群眾構建起健康意識。品牌效應能夠在廣東乃至全國擴散,確保全面健康的形成。通過免費體質監測服務的開展,優質服務的深化等,可以針對每個人的體質特點開具“運動處方”,指導你怎樣的鍛煉方式最適合你,在疾病找上之前防患于未然。
廣東省指導站在工作開展期間,需要在大健康理念下,深化服務,針對當地群眾的個性化需求,以及當下存在的問題,通過政策支持、運營思路的改變、慧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構建等多種途徑,有效發揮指導站的職能。尤其是在全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指導站一定要做好健康指導工作,確保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滿足群眾對于健康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