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
在20世紀末,西方的醫學家發現呼吸訓練對鍛煉人體肌群力量、協調人體平衡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此以后,呼吸訓練成為體育運動中的常態,是保障運動員身體機能穩定、爆發力足和反應力靈敏的重要手段。在現階段,伴隨著神經學的發展,以及相關運動理論的提出,使得呼吸訓練和人體核心力量之間的訓練關系日漸密切。在進行力量訓練的過程中輔以呼吸訓練,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會保證運動員姿態和行為的規范性,還能使運動員脊柱的穩定性大大提高,進而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作用。故此,研究和探析體育運動過程中的呼吸訓練成了亟須解決的問題,受到國家和相關行業的關注與重視。
呼吸訓練最早應用于醫療行業的康復領域,具體是通過訓練的方式改善呼吸疾病患者的呼吸方式,以達到清理呼吸道、維持基本肺功能的作用。但是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運動醫院存在使得呼吸訓練有了新的發展和形式,其主要的訓練內容和訓練作用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過程之一,呼吸起到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一個合理有效的呼吸訓練不僅能夠保障運動員康復的時間大大縮減,還能在康復的基礎上鍛煉患者的身體機能,保障患者的軀干穩定,進而達到減少和控制運動損傷、保護運動員訓練安全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不單單是一個生理過程,在高強度的運動后,呼吸訓練可以為刺激運動員肌肉群和運動員的身體功能提供最基本的保護,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的。與此同時,呼吸訓練已經成為運動員核心訓練中的關鍵環節,是緩解運動員疲勞,為運動員提供充足體力的有效方式。
在體育運動的訓練過程中,其核心訓練的內容和方向在國際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大體的觀念相似。以西方國家為例,西方的學者認為,核心訓練的部位在腰椎和骨盆處,向下再包括髖關節。再以中國為例,國內的學者認為,核心訓練的部位在人體的重心部位,也就是常說的“丹田”處。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國內,對核心訓練的部位大致相似,概念較為統一。整體就是上連腰椎部分、下接髖關節、中含骨盆,進而構成一個整體結構。需要注意的是,這一整體結構不是單單代指一個部位,而是包含其周圍的肌肉群、呼吸系統和骨骼。
作為一個沒有固定定義的概念,核心訓練的內容大致包括力量訓練和穩定性訓練。力量訓練具體指的是通過鍛煉強化的措施,鍛煉和培養核心部門的肌肉力量,進而使得人體的肌肉能夠達到體育運動所需的壓力和收縮力。而穩定訓練則是通過調整軀干位置的方式,改變軀干落于骨盆處的方位,進而最大程度地保障人體的穩定,進而更好地進行體育運動。作為一個概念的兩個內容,力量訓練和穩定訓練本質上并無沖突,兩者之間呈現出一種相互扶持的狀態,在維持力量的同時,要重視對穩定性的培養,進而讓身體時刻處于巔峰狀態,發揮最佳性能。
在運動員的訓練過程中,尤其是一些高強度的訓練,會導致運動員的體力下降,疲勞度增加。在此基礎上,人體神經的控制作用降低,呼吸也會隨之變得急促,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在這個時候,核心部分對人體的控制能力被大大削減,導致體育運動中的運動員受到極大的影響。由此可見,在體育運動和比賽過程中,呼吸是影響運動員的決定性因素。在呼吸不斷加快的情況下,過多的吸氣呼氣會導致人體膈肌出現疲勞;同時,會使得一部分人體的血液集中到呼吸肌上,進而導致整體軀干的呼吸肌出現疲勞現象,直至引發運動損傷。但是,在呼吸訓練的作用下,上述情況得以緩解。這主要是因為呼吸訓練能夠調節呼吸的頻率,調整膈肌收縮的節奏,進而增加人體腹部的壓力,借此實現腰椎和骨盆的相互穩定,達到控制人體穩定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核心訓練離不開呼吸訓練的輔助,核心訓練的力量訓練和穩定性訓練與呼吸訓練息息相關,核心訓練的內容都依賴于腰椎的強度和性能,而腰椎的強度和性能又直接受到腹部內壓的影響,腹部內壓由呼吸訓練決定。綜上可以得出,在體育運動中,核心訓練和呼吸訓練缺一不可。
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人體的主肢部位和軀干需要保障人體的穩定性和基本狀態,這得益于周圍的肌肉群和肌肉組織,其中就包括呼吸肌。當人體核心部分的穩定性出現問題是,人體的腰椎部分和骨盆部分也會出現偏移,在人體本身壓力和外界作用力的影響下,就產生了運動損傷。這主要是因為核心部分較為密閉,并且在密閉的情況下結構較為堅硬,屬于一種密閉的剛性結構。一旦人體的穩定性出現問題,膈肌的作用能力下降,那么就會使得整個腹部內壓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失衡的現象,從而引發運動損傷。
在運動過程中,人類身體的重心在運動的節奏變化下變化。在此期間,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會發出穩定身體的命令,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中樞系統再通過大腦皮層的感受器來獲取更多的信息,以此來糾正姿勢。同時,人體姿勢情況與前饋機制的反應程度有關。但是,人體控制前饋肌肉的能力會因疼痛或長時間的不良姿勢而大大降低。在前饋機制受影響下,其執行能力大大減弱。在這之后,當腹內壓力系統失去平衡時,則會直接引起肌肉神經系統的失衡,肌肉緊張和身體各部位的關節壓力,前饋機制的作用也會受到影響。相關研究表明,慢性下腰痛的發生與前饋機制密切相關。在整個呼吸過程中,膈肌作為一種重要的呼吸肌,優先于其他腹肌收縮。當橫膈膜功能沒有被充分激活甚至不正常時,其他腹部肌肉會收縮失去平衡,進而影響整個腹部內壓的情況,導致腰椎的穩定性和協調能力降低。這時,腰椎的穩定能力被大幅度削減,無法控制身體的穩定性,就會使得骨盆的位置發生偏移,進而引發骨盆前后傾的問題,增加兩側腰部肌肉的壓力,最終導致運動損傷。
在體育運動領域,對運動員的產生影響的方面主要體現在兩點,即:自我感覺和反射激活作用。具體為:
第一,自我感覺。當體育運動的量不斷擴大時,運動的強度也不斷增加,這就會導致呼吸肌群容易出現疲勞情況。在這一情況的影響下,會導致人類自身會感覺到乏力和費力,而為了減少和環節這些情況,運動員會通過調整自身呼吸頻率的方式來維持體系,緩解疲勞。
第二,反射激活作用。同樣的,當體育運動影響人體的呼吸頻率時,過快的呼吸會導致新晨代謝的加快,進而放緩了肢體內的血液流動速度,導致人類的肢體出現疲勞現象,一般體現為肢體加重和無力感。這主要是因為在過度勞累的影響下,人體的肌群會產生的反射激活作用,進而使得肢體的疲勞度增加,借此導致人體的疲勞程度增加。
據大數據調查研究顯示,在馬拉松運動中,呼吸肌容易出現疲勞現象,疲勞下的呼吸肌容易出現功能缺失,進而影響運動員的運動能力。但是,在呼吸訓練的作用下,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具體的提升幅度約為35%。即使是現階段呼吸訓練提高運動能力的原理不明確,但其功能性和實際結果顯示呼吸訓練確有提高運動能力的作用,并且能夠影響運動員的具體運動表現。根據理論推測,原理其可能是呼吸訓練可以預防或延緩運動時呼吸肌的疲勞和呼吸頻率,從而有效減少呼吸肌的募集。加之,呼吸訓練可以降低呼吸肌的工作頻率,減少吸氣肌(膈肌)與下肢運動肌之間的血流競爭,增加下肢肌肉的血流量,進而做到延緩下肢疲勞的作用。與此同時,在呼吸訓練的過程中,膈肌能夠有效并且高效地利用運動中產生的酸性物質,如:乳酸,借此來減少人體乳酸的積累,避免和控制運動疲勞現象的出現,從而切實提高體育的成績和運動的表現。由此可見,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呼吸訓練不單單提高了呼吸肌的功能性,還使得軀干整體能夠維持穩定、改變呼吸頻率和節奏的基礎上,減少和避免激烈運動時出現的呼吸困難,進而有效提高運動的表現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訓練過程中采用相同的訓練方法,但是由于體育運動的不同。所以,在實際的體育運動中,呼吸訓練的強度、持續時間和頻率也會影響運動成績。盡管在這些研究中,呼吸訓練后的運動能力有所提高,但很難判斷這種提高是由于呼吸訓練引起的運動表現和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對于現階段的體育運動而言,呼吸訓練已經逐漸成為體育訓練中關鍵環節。故此,在實際的體育運動訓練研究過程中,務必重視對呼吸訓練的研究,尤其是呼吸訓練與核心訓練、運動表現和運動損傷之間的關系,更是需要深入研究,進而做到在確保運動員安全訓練的基礎上,減少體育訓練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