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晗,蘇永靜,靳園園,張小燕,謝小蘭,葉莉,殷慧慧,陳麗香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 廣州 510080;2.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6)
營養風險篩查為判斷個體是否已有營養不良或有營養不良風險,以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詳細的營養評估[1]。營養不良沒有統一的定義,目前廣泛被接受的定義是源自疾病,致使缺乏營養攝入或攝入導致身體組成和體細胞質量的改變從而導致身體、神經功能減退及影響疾病臨床結局的狀態[2]。目前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3]。腦卒中后12個月內將有1/5患者達到惡病質的標準,而惡病質患者會表現出最低水平的軀體功能[4]。因此,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及時地營養評估,發現營養風險,盡早干預,避免和降低應營養不良的發生,降低營養不良所致病死率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分析營養風險篩查指標和工具,評價其對腦卒中患者營養風險篩查的特異性和靈敏性。
人體測量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肱三頭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圍(MAC)、上臂肌圍(AMC)[5]。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總淋巴細胞計數[6]。
目前國內外尚未見專門的腦卒中患者營養風險篩查量表。國外所研制及使用的都是普適性量表[7]。國內研究認為可將NRS 2002、MNA-SF、PG-SGA均作為腦卒中患者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8]。
2.1 微型營養評估精法(MNA-SF)。Rubenstein等[9]在MNA的基礎上將原先的18個問題簡化為6個問題,其適用于老年人且可識別65歲及以上存在營養不良風險或營養不良的患者。MNA-SF 的優點是針對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所制定的營養篩查方法,目的性比較明確,信度也比較高,重測的信度良好[10]。有研究指出,相比NRS2002和MUST MNA-SF還可以預測再入院率和死亡率[10]。MNA-SF評估腦卒中患者營養狀況的不足之處:①側重于了解既往的營養狀況,當評估分值在11~12分左右時,需結合傳統營養相關指標進行動態評估從而判定患者營養狀況。②在飲食、體重方面的評估主觀性較大,會影響最后的評估結果。
2.2 NRS 2002。NRS2002是Kondrup[11-12]等于2003年研制形成,NRS 2002從營養狀態受損、疾病嚴重程度及年齡3個方面評估患者是否存在營養風險。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推薦其為住院患者營養篩查的首選工具,2007年NRS 2002開始在我國使用。該量表中疾病嚴重程度這一項覆蓋了醫院中所有可能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的患者類別。NRS 2002的特點為前瞻性地動態判斷患者營養狀況的變化,在篩查存在營養風險的患者及檢測營養支持的效果方面具有一定優勢[13],NRS 2002也可用于社區人群營養風險篩查[14],其可反映短期或疾病急性期的營養狀況改變。
NRS 2002在評估腦卒中患者營養不良風險時也存在一些不足[15]:①側重于了解現階段的營養狀況及急性的營養失衡。②在意識不清、難以正確回答提問的腦卒中患者中使用受到限制,可能會導致評估結果出現偏差。③在疾病嚴重程度評分中,沒有針對各種疾病嚴重程度的詳細描述,如在疾病嚴重程度評分中僅列出腦卒中這一選項,而未對腦卒中的嚴重程度進行詳細描述。
2.3 PG-SGA。PG-SGA是在主觀整體評估的基礎上發展而來。1994年最早由美國Ottery[16]提出,是專門為腫瘤患者設計的營養狀況評估方法。臨床研究提示,PG-SGA是一種有效的腫瘤患者特異性營養狀況評估工具,在患者長期護理照護中,對患者營養不良風險的篩查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而得到美國營養師協會和美國營養與膳食協會(AND)等單位的廣泛推廣與應用[16]。但PGSGA量表的條目過多,增加了調查的難度,且未考慮我國目前應用鼻飼或全胃腸外營養支持遠不能滿足患者營養需求這一情況,在評估鼻飼或臥床的患者時,可能存在假陰性的評價結果。
2013 年老年患者腸外腸內營養支持中國專家共識推薦老年患者使用MNA-SF,住院患者可采用NRS 2002作為營養風險評估工具[17],但這兩種被推薦的普適性營養風險評估量表在評估包括腦卒中患者的營養狀況時存在不足。目前可應用到腦卒中患者中的營養評估普適性量表在患者住院期間多次應用時,能否及時有針對性的反映患者的營養狀況也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