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科,張凌瑞,吳麗虹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13)
小兒腦癱,全稱腦性癱瘓。據WHO數據顯示,每年有0.5%新生兒發生腦癱。1984年Paneth和kiely[1]報道,工業化國家腦癱發病率為1%~4%,多集中在2%~3%。近年來,發達國家腦癱發病率為2%~2.5%[2]。國內0~6歲小兒腦癱發病率約為1.8%~4%。對小兒腦癱,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通過康復治療的手段,可以使殘疾程度降低。小兒腦癱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壓力、精神痛苦和心理負擔[3]。作為目前較為常見的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小兒腦癱不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與精神上的痛苦,還為患者的家庭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進行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研究意義非常的重大。本文主要從中醫康復和現代康復綜述近年來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
腦癱屬傳統醫學中的“五遲”、“五軟”,中醫康復多使用中藥治療、針刺治療以及推拿等方法,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1.1 中藥治療。張鮮[4],朱梅[5]等根據中醫的理論進行分析、判斷,再歸納出相關的證候。何爽等[6]經臨床實踐根據患兒的各種臨床表現,在主方的基礎之上根據臨床表現加減,每日煎服1劑,到1個療程結束一直服用,腦癱患兒的功能均得到改善。劉巧玲[7],喻閩鳳等[8],展玉萍[9]等采用專方,通過臨床的應用證明,此專方能夠在智力水平和肢體水平明顯提高。
1.2 針刺治療。肖紅[10]采用多個穴位進行點刺,以矩陣針灸為基礎,結合康復治療的方法,達到改善患者的智力、補髓益腦、強筋壯骨、糾正運動異常的作用。王民集等[11]運用針刺的方法治療腦癱,總有效率達96.09%。運用電針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結果顯示患者的大腦血流量增加,使大腦的供血提高,同時也能改善大腦細胞的代謝,進一步促進大腦功能的代償[12]。
1.3 推拿治療。利用推拿治療可以舒筋活絡,對于緩解筋脈拘急,使其恢復到正常功能和形態有一定的作用[13]。推拿手法中,常采用拿、撥、揉、按、點穴、牽張和拍打等手法。高志瓊等[14]采用中醫按摩并結合宣教來治療小兒腦性癱瘓,取得較好的療效。姚獻花等[15]的試驗結果顯示療效顯著,患兒的年齡越小能達到的治療效果越好。
2.1 物理療法。物理療法是利用聲、電、光、力、磁以及熱動力等自然界中的物理因素來作為治療方法。NMES能恢復神經的再生和傳導功能。用此方法來治療痙攣型的小兒腦性癱瘓,能使患兒下肢的運動功能改善。水療法也常用來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方法。通過患者在水中的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血液的循環,這個方法可以使患者全身的肌肉放松,放松患者緊張的肌肉狀態,緩解患者肌肉的痙攣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擴大關節的活動度,使患者的平衡和協調功能提高。對于痙攣型小兒腦性癱瘓的治療,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水療,緩解肌肉的緊張狀態,還可以改善異常的姿勢。
2.2 運動療法。對于小兒腦性癱瘓的治療中,運動療法是常用的治療方式之一,運動療法是促進患者的主動運動,能最大程度上達到最好的療效[16]。Bobath療法是目前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重要的運動治療方法,該方法促進人體正常的運動模式而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從而矯正腦癱患兒的異常姿勢,以防止患者的關節出現攣縮與變形等情況。楊芳等[17]采用運動療法來治療痙攣型的小兒腦癱患者,治療后監測患兒的發育量表、獨立功能評定、粗大運動功能等指標均有改善。朱建峰[18]研究發現,步行訓練與抗阻訓練均可提高腦癱患者的步行速度、平衡能力以及粗大運動功能。
2.3 其他技術。通過運動治療的方法來治療小兒的腦性癱瘓,使用運動療法來改善運動障礙以及患者姿勢的異常,不只是被動的接受治療,還使患兒能主動的進行運動。孟文彬等[19]發現,治療之后,全身振動訓練組與常規組比較改良Tardien評分、表面肌電圖評分及踝關節角度明顯改善,與常規組相比患者平衡的功能、粗大運動功能明顯較高,說明振動療法可改善小兒腦癱患者的運動水平,從而提高其生命質量。將振動療法用于小兒腦癱患者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且能達到較好的遠期療。機器人技術在小兒腦癱患者治療中可恢復運動功能,此外還有上田法、引導式教育、神經肌肉本體的技術方法、運動再學習等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小兒腦癱患者的治療過程相對較為復雜。不斷探索出現新的治療方法,讓小兒腦癱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通過現代治療技術,健康并且全面的治療理念,可以使患者的身體基本功能改善。在常規的治療技術基礎之上,運用新技術治療小兒腦癱患者,能夠改善患者運動、語言、智力等功能。由于腦癱患患者存在不同方面的功能障礙,且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臨床上應該根據患兒的具體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康復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