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61)
工程總包項目中業主出于質量、品牌等考慮,通常會提供一份短名單。此短名單對于承包商來說,是必須要嚴格遵守的硬性要求。所以在確定設備供應商過程中,需要將此要求明確地傳遞給供應商。否則可能導致品牌不符等問題,而導致項目被拒絕接受。
因涉及到第三國采購,總包方在投標時無法全面對短名單中的供應商進行全面的調研與了解。這就為項目執行過程帶來了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供應商的產地、能力、負荷,甚至所生產產品的型號等都將對項目的實際采購過程產生影響。有可能導致招標無法進行或合同無法執行的風險。
技術方案多變對項目的影響是致命的。所以技術方案在正式招標之前,必須要全部關閉。不然由于跨國制造企業對于招標文件研究的特點,任何一個問題沒有關閉之前,他們都是拒絕制作標書和響應投標的。技術問題未關閉之前招標程序一旦啟動,將面臨漫長的澄清過程。這對采辦工作和項目將是災難性的。
很多歐美的公司,出于各種考慮是不向一些地區提供產品的,或者提供產品后不提供現場服務的。但設備在安裝和調試過程中,供應商的現場服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提供現場服務,可能面臨設備無法開車調試或質量責任無法界定的風險。所以能否提供現場服務必須作為采購時考慮的內容。
工程項目的建設工期是有總包合同作為背書的,而長周期設備作為項目關鍵路徑,將直接影響項目的成敗與否。設備交貨期受如設計參數、外協件、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自然因素等各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影響。
目前的設備供應商的部件均為全球采購,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一個供應鏈產生問題,都將影響整體的交貨期。且外協件產地過于分散給買方監督供應商的外協件執行進度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深度影響,對于交貨期的影響無疑也是重大的考驗。
催交監造是保障設備滿足質量要求、合同要求所采取的措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樣也面臨很多困難。催交監造工作需要熟知合同和各種標準規范,具有熟練的外語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要求十分高。因為催交工作要面對的是與國內不同的標準體系和不同的政治語言環境,如果不能對整體進行有效把控,就會造成交貨延誤、質量不可控、供貨范圍不全等后患。
在國際貿易中交貨方式將直接影響到報價。從INCOTERM中選擇合適的貿易方式是重中之重,特別是每一種貿易術語中的附加條款,可能幾個字的差別就將影響到整個的流程操作。目前常用的貿易方式有EXW、FOB和CIF等。某工程公司位于中東的項目,設備最初貿易方式為CIF,但由于供應商交貨期滯后,為挽回工期損失,將貿易方式改為了FOB,并采用空運方式,以金錢來換取時間。僅此一項變更,運輸費用增加額就占到合同總額的10%。
每個國家的進出口要求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國際工程項目中,務必要對進口設備的認證制度和要求充分了解,如原產地證明、COI認證等等,設備通過認證后才能進口到項目所在國。如果不提前了解認證要求、流程和范圍,就可能會造成設備采購工作反復,貨物清關受阻,貨物滯港等一系列風險發生。
備件作為調試和運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必然會用到的。而且項目一般是無法及時供應這些備件的,所以備件清單一定在采購時考慮。否則一旦缺少一些無可替代的備件,將導致所有后續的工作都無法開展。
2.1.1 投標階段的供應商選擇
對于發包方提出的短名單,投標人在投標階段就應提出明確的回應,并作出偏離響應。這樣做是為中標后修改合同中有關原產地要求的條款埋下伏筆。同時,投標人在投標階段必須就原產歐美等第三國設備作出充分的市場調查,就品牌的產品范圍、生產地、生產負荷程度、預算等情況進行摸底,不然十分不利于中標后的合同執行。
2.1.2 項目執行階段的供應商選擇
這個階段的供應商短名單已經固定到總承包合同中,在確定設備供應商過程中,需要將此要求明確地傳遞給供應商。如果因承攬項目時考慮不周等原因,短名單中供應商無法提供項目所需物資時,應及時向業主書面申請變更名單。切不可想當然地隨意變化,也不能“先斬后奏”。全方位、深入的供應商調查是必須要開展的。對于歐美這種全球性制造企業來說,其工廠分布在全球,各個工廠之間很少有產品重疊的情況發生,即每個工廠只負責生產某一類型號的產品。如果指定一個地方的工廠生產(滿足總包合同中原產地的要求),其交貨期、質量等方面就將是關注的重點。這時候選擇的供應商應能適質、適量、適時地滿足采購質量和進度的雙重目標需求[1]。
首先需要設計人員將項目統一的技術要求和規定做好交底和宣貫。從項目全生命周期考慮,做好計劃,加強技術文件質量的審核和把控,力求一次性過關,避免描述模糊不清和不完善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要避免指向性、傾向性的技術要求出現。從設計源頭上把控好,才能提高采購質量,也有利于采購全過程的管理。
不同的采購方式對采購成本是有直接影響的。充滿競爭性的采購方式必然對買方是有利的,買方可以通過競爭性采購,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來獲取更低的價格,更有利的交貨期和服務。而獨家采購卻恰恰相反,對于采購的管理也是最不利的。所以要盡量地避免獨家采購的情況發生。另外,以工程公司的工程實踐積累來看,只有制造廠承諾并答復的技術和商務問題才是作為合同執行的基礎。所以合同務必要與工廠直接簽署,這樣既可以減少溝通環節,提高執行效率,也可以減少采購成本,利于采購管理。
對于國外制造設備的催交、監造,國內執行時多有“鞭長莫及”的感覺。雖然可通過各種供應商提供的報表來進行復核進度,但多數情況下會有反應滯后的弊端。這種時候可以采取把控關鍵點和加強第三方力量使用的方法,重點關注其外協件的采購進度。外協件的采購進度是影響整個制造周期的關鍵項,對全球化采購的跨國企業來說尤其重要。在買賣合同中直接注明必須提供其外協件的采購合同,加強重要部件的第三方見證和各見證的時間節點要求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設備現場服務和備件是設備安裝調試中必須要有的,這些內容在采購時要有充足的考慮,并固定到合同中去。組織供應商現場服務需要根據設備安裝調試計劃提前制定服務需求計劃,包括服務內容、服務人員專業和人數、服務時間等內容,據此可組織供應商就簽證辦理、人員安排等進行實施,并保證安裝調試的順利進行。
滿足合同進度和質量要求的貨物,是買賣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第三國采購的設備延遲交貨情況非常普遍,占比也非常大。這也是為什么買方非常關注交貨期。對于交貨期的應對一是通過催交監造手段,另一是通過合同約束手段。合同約束手段就是要通過合同條款的約束,來增加供應商違約的風險。傳統做法的合同中會有對于延遲交貨的罰款,但這個比例一般都不高,且都有上限。這些罰款對于供應商延遲交貨來說可能是“可接受”或“很劃算”的。所以這個延遲罰款的比例既要有可執行性,又要讓供應商感受到威懾,比如合同金額的10%,或者不設罰款上限。當然,設置違約罰款條款的目的是約束供應商按期交貨,而不是罰款。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違約處罰條款也是對買方的救濟。
物流管理是串接所有采購環節的一條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業。第三國采購的設備如果想運抵項目地,必然要經歷進出口、海運/空運、內陸運輸等多個環節。所以全程的準備工作要提前統籌考慮,如船舶動態、進口國的單證要求、認證要求、包裝要求、進口限制、超限設備的車輛與路線規劃等都要有所了解。另外,為了避免運輸中索賠情況的發生與責任界定的模糊,設備裝車、裝箱前一定要留好各角度的照片證據,以確保裝車前完好無損;目的港一旦發生貨損時,這些照片就可作為索賠的證據。
涉外工作無小事。海外工程項目需要直面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國際工程的設備采辦工作不僅要采還要辦,是實打實的技術活。所以設備采購工作要提前布局,做好計劃與管控,盡早識別盡可能多的風險,加大催交力度,加大供應商的違約成本,為項目執行鋪平道路。做到國際設備采購風險可控,成本可控,進度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