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丹丹,田雅麗,張亞娟
(新疆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頭頸綜合放射治療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放射性治療對于鼻咽癌患者雖然有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但是進行治療時,腫瘤細胞被殺死,正常細胞也被殺死,患者術后恢復的時間非常長。同時,照射劑量的不同,也會影響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如果照射劑量過大,就會造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下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出院患者對于放化療的知識缺乏一個全面的認知,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護理不及時,也會影響患者的綜合護理效果。延續性護理主要是針對患者住院之后的護理生活進行統籌管理,避免由于中斷護理而造成患者的綜合護理下降,本文綜述前人的延續性護理手段,建設相應的護理個案,探討不同護理方法,對于患者自我護理和生命質量的影響[1]。以提高目前鼻咽癌放療后患者的延續性護理水平,改善綜合護理效果。
第一,患者在鼻咽癌放療之后,需要獲得針對性的延續性護理。建立健康檔案是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延續性護理的有效方式,可以提高綜合管理的便利程度,檔案的內容要包含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手術放療方式、放療的劑量以及住院期間的焦慮、抑郁評分,自我延續性護理能力。將這些記錄情況按照數據表格管理的方法登錄在患者的檔案當中,并實時進行數據的更新。在檔案建設之后,按照階段性周期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及時的更新數據登記表的內容,要包含個案護理方案、隨訪時間方案、體質量、方案主管醫師、方案以及放療治療的周期性方案等等。除上述內容之外,患者放療后的健康檔案當中,還要有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材料,例如飲食指導、口腔黏膜護理、康復鍛煉材料,并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將這些資料內容向患者展示成立相應的健康延續性護理社群,對社群的內容也進行檔案化的管理[2]。
第二,對患者加強健康知識宣教,分為知識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教育兩方面,家庭是患者出院之后的第一診療康復環境,對家庭加強教育,就是對患者本人的康復創造良好的環境。護理人員在延續性護理時,要對患者的主要照顧者進行知識宣傳和教育,幫助他們掌握熟練的護理照顧方法。例如引導家庭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鼻咽癌的飲食護理,制作結構合理的菜品,根據皮膚的情況、黏膜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護理操作方式調整,并根據患者的康復鍛煉狀態,及時的增加新的康復治療方式。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患者耐心的進行指導,引導患者樹立良好的心態,積極的配合家庭護理操作。患者本人以及照顧他的家屬,要在文件當中詳細記錄患者每天的張口程度、進食程度、炎性感染程度以及患者每天的康復鍛煉情況,為醫師的隨后治療打下數據基礎。
第三,采取監督與指導方法,對患者加強術后的監視,可以采取電話指導、視頻指導以及上門隨訪指導。醫護人員要對鼻咽癌的發病原因狀態,以及患者在放療之后出現的一系列飲食問題、不良反映問題進行知識的講解,詳細向患者講解定期進行放療的必要性,尤其是介紹一些成功的知識和案例。針對患者已經出現的一些炎性感染問題,及時的耐心的解釋,對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加患者的微信,記錄患者的電話,定期向患者發送一些短消息,糾正患者的一些不良心態或不良操作行為,引導患者逐漸樹立健康的行為習慣。
第四,采取周期性康復訓練的方法。對鼻咽癌放療后患者采取吞咽訓練,很多患者在放射性的影響之下,黏膜唾液腺會出現非常嚴重的損傷,發生嚴重的口腔潰瘍、黏膜炎、唾液分泌減少等情況,吞咽極其困難,患者出于對吞咽疼痛的恐懼,越發不鍛煉就會加劇這種炎癥感染情況,甚至引起口腔干燥癥,以及結締組織的纖維化,吞咽活動不便利。因此,對患者開展家庭的肌肉訓練,具有良好的康復效果。具體的康復訓練方式主要是轉頸運動、張口運動、吞咽運動以及面部功能的運動,逐步幫助患者適應鼻咽癌放射治療之后的張口受限狀態,持續的進行張口的吞咽改善,緩解肌肉緊張情況以及口腔黏液分泌較少的情況。患者本人和家庭的成員要幫助患者記錄自己的運動計劃,按照表格的內容,隨時填寫患者運動的依從性,糾正患者運動過程當中的一些不良姿態,并且形成一個及時跟進自己運動狀態的良好習慣,對放療后的一系列后遺癥,有一個基礎的心理預判[3-4]。
第五,在對患者進行延續性家庭護理期間,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調節科學飲食,引導患者通過良好的飲食結構的調整,改善放射性治療之后漱口以及反射減弱的一些隱蔽性困難。向患者詳細講解健康飲食對于康復的重要性,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尤其是視頻內容和圖片內容等等,指導患者了解健康飲食的科學關系,對患者的飲食依從性進行評估,建立一個良好的營養狀態,分級了解患者的近視情況,并選擇合適的營養加強路線,對患者進行支持。醫護人員還要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和上門隨訪,參與到患者的飲食方案制定與調節當中。
第六,積極的進行疾病信息的支持,鼓勵患者說出自己心中的焦慮、緊張的狀態和內心的懷疑與不安,可以記錄在網絡的心情日志當中,醫護人員要盡量滿足患者的各種要求,讓患者可以在家庭延續性護理期間感受到自己仍然是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而不是盲目的打擊患者,或者是過度的保護患者,要讓患者主動的參與到對自己的照顧當中,避免患者的焦慮、抑郁風險升級,并且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風險因素的識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5]。
第七,在對放療后鼻咽癌患者的治療上,還要加強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提高患者對于綜合康復的信心。護理人員要詳細向患者講解及時用藥的好處,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時,通過個人的狀態和相應的服藥措施,避免出現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對于用藥依從性好、行為習慣良好的患者,可給予一定的表揚,在社群和在醫院內進行當面給予禮物的獎勵。而對于一些依從性較差的患者,要向其反復講解知識,采取同伴教育的方法,讓其加強對疾病治療的信心,并且叮囑患者家屬一定要定期上院,回訪記錄相關事宜,可通過短信微信視頻以及其他的方法與醫院的醫護人員取得良好的聯系。
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性治療期間都會承受巨大的痛苦,且患者在經濟壓力、心理壓力和家庭壓力的狀態之下,很容易自責、沮喪、抑郁,出院回歸家庭之后,很難再持續原有醫院的護理行為,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甚至自暴自棄。采取延續性護理的方式,就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護理等方法進行全方面的評估,了解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觀察患者的生理狀況、社會和家庭情況、情感狀態能狀態提高患者的綜合治療能力,減緩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緒與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保障患者可以始終用一種積極的狀態來對待自我的治療工作。
張東芳[6](2019)在研究當中指出,通過延續性家庭護理,對患者進行監督與督導,指導患者康復訓練,采取科學飲食方法,對患者進行疾病支持,有利于患者的疾病知曉程度提升,經過延續性護理,患者出院后與出院前相比,知識平分提升10%以上,不知小概率下降15%以上,經過干預之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達到23點33分,相對于未經過延續性護理的患者,這一評分上升30%。從中可以看出,通過延續性護理,可以給予患者良好的心理疏導,與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保障患者可以及時向醫護人員反饋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活動,要求醫護人員要更多的傾聽患者的主訴,盡可能地為患者解決問題,提高患者的生理狀況、功能狀況,從而降低患者的焦慮、緊張和抑郁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她的情感需求,促進患者的生命質量綜合提高。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心理狀況,提高患者的生理情況、情感情況、功能情況等生活質量評分,促進患者的自理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