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上海道小學 陶 湘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頭戲,它是語言運用的途徑,更是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上海道小學英語學科組一直堅持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培養民族情感,深化國際理解,發展語言能力,培養世界公民。
英語學科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英語課學習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在獲得相關英語語言的同時,技能、情感、觀念和品質也得到發展。秉承“立足傳統文化,拓展國際視野”的理念,我們按低段、中段、高段三個學段進行語篇教學,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結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初步了解家鄉傳統民俗知識及民族文化,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積極情感。例如:《快樂英語》第三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是只有幾句話的小語篇,內容是介紹學校和天津的名勝古跡。教學中,可以通過觀看美麗的校園圖片對比語篇文字,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積極情感,初步了解美麗的家鄉天津。
在中段教學中,可以深入了解家鄉傳統民俗知識,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培養愛民族文化、欣賞民族文化的好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例如:對于五禽戲的英文小語篇,學生不熟悉單詞,也不了解什么叫五禽戲,但一配圖片,小動物們憨態可掬的各種動作一下子就吸引住學生們。教師就勢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禽戲,發掘、傳播民族精神,豐富英語學科內涵。
五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樂于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常識,積極獲取祖國大好河山、傳統民俗文化等相關知識,培養社會責任感和祖國認同感。
六年級下冊趣味閱讀中介紹中國長城、兵馬俑、黃山、西湖,學生不熟悉語篇的一些生詞,但精美的圖片和錄音給學生帶來感官的刺激。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學生了解祖國悠久、豐富的文化遺產,課上現場的PPT試聽真切地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遺產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鮮活真實的語境中進行語篇教學,特別是原汁原味的帶有語境的小文章,是對學生進行國際理解教育的最好方式。我校多名英語教師參加各項境內外培訓,通過觀察、溝通、體驗、實踐,把自己在英語環境下的經歷分享給學生,積極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增強跨文化理解。
低段拓展課程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飲食、節日等,初步感知中西文化的異同。
《新維度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教學生如何文明如廁,通過圖文并茂的小文章,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最后一個環節,對比四個國家廁所的叫法,深化國際理解;《快樂英語》第三冊第六單元教學內容是認讀周日到周六,教師自編一段文字,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星期”,并進行中西文化對比,中國的一周第一天是星期一,西方把星期日放在第一天,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在中段教學中,進一步了解中外優秀文化,感悟中外優秀文化的精神內涵,培養初步分析、鑒別文化現象的能力,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道德情感。
例如:三年級學習討論世界各國美食的語篇。學生通過閱讀,在大致了解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美食后,教師引導學生繼續討論合理膳食的問題。最后,通過本節課的語篇學習,用英文為自己和家人制定一份健康食譜。
再如:五六年級學生在開闊視野上有廣泛的選擇話題。可以深入了解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重要節日、名勝古跡、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值得關注的是,在原汁原味的語境閱讀中,產生了詞匯上的文化差異、口語交際上的差異、語法上的差異和民俗文化上的差異等,教師就勢為學生進行拓展。
詞匯用法差異:中文的紅色,英文表憤怒;中文的藍色,英文表傷心;紅茶在英文里是black tea。我們把這種詞匯在教學中隨時對比,隨時解釋,能使學生很輕松地學到相關詞語并進行有效運用。
口語交際差異:口語交際,盡管形式簡單,但存在很多文化的差異和沖突。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模擬情景有針對性地介紹所含的文化因素。
語法文化差異:中文一塊面包,英文分為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面包是不可數名詞,因為人們把面包當作主食,在食用時一塊面包可以切成數片,再抹上黃油,佐以雞蛋或牛奶。由此可見,語法不僅是語言的規則,更是文化的體現。我們在感知語法的同時輔以文化的傳授,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記得更牢。
英語課程最基本的目的是發展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語言技能,語篇是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和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材料,是學生獲取語言信息和運用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做事情的能力。
例如: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乘坐方式by car,by bus,by plane時,為了使學生將所學工具語言轉變成交際語言,二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時創編學生極為感興趣的語篇小話題——“快樂暑假”,引導學生設想去哪里,怎么去,怎樣安排行程經濟實惠,選用哪種交通工具省時,豐富學生的語言體驗;到了中段,學生可以用can、like等簡單的句子表述;到了六年級下冊,在第三單元世界旅游話題中,學生學習運用不同的時態說、寫句子或閱讀等。同一語言表達,在各年級的教學中呈現螺旋上升的學習形態,使其具有系統性,豐富語言儲備,發展英語“用中學,學中用”的實效性。
在高段的語言學習中,學生能夠用英語談論學校活動、興趣愛好、生日聚會、月份、節日、季節、旅游等話題。高段學生能夠運用一般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等時態描述發生的事情、完成綜合任務并創編自己的語篇,完成英語日記。
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及行為習慣,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未來優秀世界公民所具備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在低段教學中,培養學生就餐、外出、如廁、接待等不同生活場所的良好行為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禮貌友善、尊敬他人、遵守規則的良好品德,為今后成為優秀世界公民打下良好基礎。
中段英語學科素養是初步感受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并逐步體會到自己不僅是中國人,而且還是世界人,初步培養其世界公民的意識。
在高段教學中,進一步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進一步培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及世界公民意識,深化成為世界優秀公民的必要性、自豪感。能適當地將中國文化進行推廣,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交際的意愿,使他們逐漸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友愛等積極的情感態度和主動合作的意識。
隨著高年級學生語言的深入、思維的拓展,英語句子、語篇閱讀的內容可以更加豐富。
在《先鋒英語》六年級上冊國際兒童日的語篇中,學生了解到我國的六一兒童節和國際兒童日的差別,了解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處于饑餓狀態,沒有飯吃。一方面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不能只關心自己的社區和國家,也要了解世界上的不平等、不公正,貧窮的成因,樹立正確的理想價值觀。
由于高年級的語言比較豐富,語篇閱讀相對多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較多:英美國家學制的不同、送禮物時的中美文化的差異等在閱讀里都有所體現,運用語言的同時,助力世界公民的融合。
在英語語境閱讀中培養學生民族情感、深化國際理解、發展語言能力、培養世界公民,符合新課標的理念,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滲透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校英語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創編、搜尋原汁原味的英語小文章,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的熏陶和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