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刁玲玲,李佳陽(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城陽分局,山東 青島 266109)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1],這些廢物往往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一種或幾種危險特性。在環境保護的各項管理工作中,危險廢物的管理起步相對較晚,隨著1996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簡稱《固廢法》)的實施,才有了危險廢物管理法律意義上的基本依據,2008年8月1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實施,促使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開始進入細化管理的軌道,2016年1月1日《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指標體系》的實施,危險廢物管理工作提升至標準化管理。然而,當前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中依舊存在漏洞,并引發諸多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2019年“3.21江蘇鹽城響水爆炸事件”、2021年“1.31山東濰坊諸城危險廢物傾倒事件”、2021年“4.4山東東營河口危險廢物傾倒事件”,這些接二連三發生的事故充分說明當前的危險廢物管理仍有許多工作有待進一步完善。
由于企業違規將危險廢物隨意傾倒,使土壤遭到有毒物質侵蝕,微生物等生物種群大量死亡甚至絕跡,土壤理化性質惡化,土壤功能變差,嚴重污染者會使土壤完全喪失生產能力,無法種植農作物。云南某化工有限公司違規堆放了17年的劇毒化工廢料鉻渣,最多時達28萬噸,為了節省運費,將本應送往家專業處理公司的劇毒廢料,隨意丟棄在曲靖市麒麟區的多個地點,總量達到了5 222.38 t,污染傾倒點土壤9 130 t,并造成附近牲畜死亡。
危險廢物直接傾倒至水體中,將會直接污染水體,傾倒至土地上也會隨著地表徑流將有毒物質遷移至河流及地下水中,造成水體污染、魚類死亡、飲用水源地水質下降,甚至造成整個水生生態系統嚴重破壞[2]。2006年底,貴州省貞豐縣某公司金礦發生事故,尾礦庫中約20萬立方米含有劇毒氰化鉀等成分的廢渣、廢水溢出,下游兩座水庫遭到嚴重污染。
危險廢物本身可能含有易揮發的有毒氣體,會對環境空氣造成污染[2]。一旦多種危險廢物不按照國家規定的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隨意傾倒至同一地點,不同危險廢物之間很有可能發生化學反應,極速產生其他的有毒有害氣體,危及周邊人員生命安全。2021年1月31日,諸城市舜王街道違法嫌疑人違法傾倒化工廢料至雨水管道中,造成周邊37人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癥狀,其中4人搶救無效死亡。
在日常工作中,筆者發現環保部門對危險廢物的管理主要是針對危險廢物平臺內的企業,而全流程管理也是針對危險廢物信息進入管理平臺后,進行運輸、存儲、處置過程的全流程。實際上,很多小微企業并沒有納入管理系統,產廢企業的底數環保部門并不清楚;企業源頭應該產生多少危險廢物也并沒進入全流程管理,環保部門也沒有很好地掌握,這就造成了一些違法企業頂風而上,將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偷排亂倒、污染環境,甚至造成人員傷亡事件?;仡櫧陙戆l生的危險廢物事故,在一定程度上與環保部門對危險廢物企業信息掌握不完整有關。因此,弄清底數是危險廢物管理的重中之重。
與水、氣、聲等環境管理相比,危險廢物的管理相對難度更大,這主要是由于危險廢物的種類多、性質復雜、涉及大量的化學知識,基層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所沒有明確的可疑物質,給實際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此外,基層環保部門還存在工作人員數量少、專業人員更少的困難,普遍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當面對復雜的危險廢物管理工作時,往往難以實現做細、做精。
筆者所在區域以小微企業居多,根據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的數據,小微企業占據企業總量的98.4%。這些企業普遍工人數量很少,甚至總人數不足10人,這些企業危險廢物產生量也較少,往往是少量切削液、廢機油等[3],從管理角度難以讓這些企業像規范的大企業一樣安排專人管理危險廢物。此外,由于這些企業產生危險廢物產量少,一年僅有幾百千克甚至幾十千克,很多危險廢物處置公司不愿意上門收運[4],其直接的后果是企業選擇以高價進行處置或者繼續放置在危險廢物暫存間存放[4],這些都不利于危險廢物的管理。
另一方面,一些危險廢物產量高的大企業在危險廢物管理過程中同樣面臨一些難題。這些企業的周邊沒有配套適當的危險廢物處置公司,就不得不進行跨市甚至跨省轉移處置,增加了運輸過程的風險。此外,由于危險廢物產生量大造成企業處置費用負擔沉重,實際上很多種類的危險廢物處理技術豐富,有的新技術可以大大降低處置費用,甚至可以將一些危險廢物作為原材料進行綜合利用,但是這些信息很多企業并不熟悉知曉,根源就在于沒有統一、有效的信息發布平臺為企業提供信息,以幫助企業減輕負擔。
首先,建議國家層面建立大數據庫。充分利用公安、應急(安監)、工信、市場監督、稅務等部門的信息數據以及環保部門內部的污染源普查、環境統計等數據,進行綜合梳理分析,通過企業原材料(尤其是?;?使用情況、生產工藝情況進行分析梳理出可能產生危險廢物的可疑企業名單,進而再進行現場重點調查,清掃漏網之魚。其次,真正落實有獎舉報政策。企業內部員工的信息往往是最準確、最真實、最高效的信息。真正落實好有獎舉報政策,給予舉報人可觀的獎勵,那些違法生產的企業必然會快速減少,危險廢物企業底數也會更加清晰。再次,在環評審批過程中強化危險廢物管理。建議國家在注冊環評工程師考試過程中增加危險廢物方面的考核比重,甚至單獨增加危險廢物方面的環評上崗資格考試,提高環評機構的業務水平,杜絕企業環評過程中危險廢物的錯評、漏評。
首先,建議借助專家學者的力量來參與管理危險廢物漏洞。專業的事情交由專業的人做,充分借用社會力量可以快速有效地解決當前體制內人員不足、專業素質較弱的問題。目前,市場監管部門中針對實驗室的監督管理,應急(安監)部門針對企業安全生產等方面均大量借用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來協助檢查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在硬件、軟件上進行優化,減輕管理人員的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在日常危險廢物管理過程中建議將危險廢物管理系統和環評系統進行關聯,一旦有產廢企業被審批通過,危險廢物系統能第一時間提醒,并且環評審批的產廢種類、數量能夠和危險廢物系統申報的相關數據進行智能比對,數據差異大時也及時報警提醒,從而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量。有條件的地區對危險廢物暫存間等設施還可以進行升級改造,安裝視頻監控系統、稱重裝置RFID數據自動采集系統等,即使環保部門管理人員沒時間進行現場檢查,也可以通過“互聯網+”高效地進行非現場檢查[4]。國家層面還可以制作常用行業的危險廢物產排污系數和執法工作手冊等技術支撐,這樣即使管理人員工作時間不長、業務水平不強,也能快速完成主要的危險廢物執法檢查工作。再次,國家可以推動、鼓勵省市環境監測中心、社會檢驗檢測機構開展危險廢物鑒定擴項工作,增加危險廢物鑒定部門的數量,降低危險廢物鑒定費用,為可疑物質進行快速鑒定,為危險廢物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首先,建議真正落實產廢企業分類管理制度,根據危險廢物的性質和數量合理劃分類別,借鑒《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對產廢企業分類管理,減輕小微企業在危險廢物管理方面的負擔。有條件的地區可實行“環保管家”等方式,由政府買單幫助企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其次,借鑒衛生部門醫療垃圾“小箱進大箱”模式,根據區域內企業數量、危險廢物性質設置規范化的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點,便于小微企業少量的危險廢物及時轉運處置。再次,建議國家危險廢物管理平臺增加信息服務功能,告知產廢企業最新技術信息,并提供招投標競價功能,方便產廢大戶進行綜合比較,以便宜的價格完成危險廢物處置。最后,政府部門在審批危險廢物處置企業時,需要考慮產廢重點企業的分布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布局[3]。
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雖然起步相對較晚,難度較大,但是各地政府“十三五”期間已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十四五”期間通過進一步完善法規制度,加強各部門的強力合作,提升技術保障能力,危險廢物管理工作必然會再上一個臺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