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源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青年們,要真實??!但這并非說要平凡的準確,那就成照相與塑鑄了。”羅丹的這一囑咐警醒著我們,“真”不是對每個局部毫無取舍的準確,而是抓住對象的特性,傳達內在真實的情感。《羅丹論藝術》的藝術精神是崇尚“自然”,通過“自然”展示人類情感,這也是他現實主義創作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他說:“特性是任何自然景色中最強烈的‘真實性’……因為外表的真,傳達內心的真。人類的面容臉色、舉止動作,及天空的色調與天際的線條,都是表現心靈、情緒及思想的?!雹賷W古斯特·羅丹、葛賽爾著,傅雷譯:《羅丹論藝術》,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羅丹所說的“自然”,不僅指自然界,還包括人類生存的環境和現狀,以及人本身。
如彭偉的《而立之年》,青年方正的臉龐、略帶迷茫卻又自信的目光、卷曲時尚的頭發、厚實且略帶微笑的嘴唇、細微的痘印和疤痕,這般細膩的觀察與刻畫以及不容忽視的對空間、質感、光線的塑造,散發著濃郁且獨特的時代氣息,展現了“80 后”青年青澀又成熟的心理情緒和成長碎片,讓觀者不用做過多的猜想便能清晰地捕捉到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羅貴榮教授創作的《時間·時間》套色木刻作品,傳達了創作者對工業的關注和崇拜。高聳入云的大橋佇立在畫面中央,呈T 字形,幾名建筑工人在搬運建材,一只喜鵲正飛過支撐大橋的水泥柱,人和鳥為點和線,為規矩的工業巨作裝點。畫面中黃與紫夢幻般的配色,傳遞了神奇與美好的情感。
通過描繪真實的事物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情感時,并不要求藝術家要完完全全地照著所見所選的事物進行描畫,若是如此,便失去了繪畫和造型的意義,只是純粹地、毫無意義地復制、粘貼。在表現“真實”的同時,加入藝術家自身思想世界里的獨特元素,會讓作品與觀眾的心靈更貼合,讓作品的意義更通透。
“無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藝人如忽略了它,將永遠達不到他的目的,永遠傳達不出情操與思想?!雹趭W古斯特·羅丹、葛賽爾著,傅雷譯:《羅丹論藝術》,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在羅丹的藝術語言中,藝術被內容主導著,不會被形式所束縛,不能僅通過線條、色彩、構成等表達。而版畫與其他繪畫形式不同的是,它要通過材料和技術的輔助作用,間接地表達畫面的特殊藝術性和畫家的獨特個性。
版畫是與技術發展密不可分的一個畫種,這從制版與印版這兩個重要的步驟可明顯體現。版畫是從古代的印刷術進化、演變而來的,可以說,它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術,印刷技術的發展為版畫藝術的革新創造了很大的空間,越來越多板材的發掘同樣為版畫藝術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從古代到現代,從最原始的木版畫到現在的數碼版畫,有什么樣的印刷技術出現就有什么樣的版畫形式出現。
木刻版畫不能再拘泥于以前的形式,一提到木刻版畫,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木版年畫。我們雖要繼承傳統,但若走不出傳統的形式和思想,就會難以追上時代的步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當代版畫創作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活躍,畫家群體相繼出現,并自覺與現代科技結合,版畫創作回歸藝術本體,版畫家更加關注個性化表達和表現技法的創新,探求中國現代版畫的多元表達方法。
《亞布力·冬》是宋洪宇先生的黑白木刻作品,作品雕刻精細,刀痕整齊明晰,黑白語言簡潔單純。每一幅都將極寒之地的溫柔、情思、圣潔表現得淋漓盡致,引人沉浸于寂靜而美好的世界里。
徐娜女士的作品《上善若水——絲路文明》,用細膩的木口木刻語言表達了“一帶一路”建設在畫家眼里是縝密而浪漫的。畫面表現了船往舟來,口岸與市集相銜接、呼應,鄰邦和睦,曾經一度繁華的海上絲綢之路。
對版畫技術的了解和改進,讓一些版畫擁有了獨屬于自身的特點,也顯示出版畫在技術上的講究。在版畫創作中,藝術家都重視對技法的表達,因為有一個好的技術才能為作品的制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即使科學的發展讓藝術創作變得更加方便,但過分依賴技術而不顧表達藝術家自身思想和文化的版畫作品經不起考驗。
“最美的題材在你的面前,便是你最熟知稔悉的對象?!雹賷W古斯特·羅丹、葛賽爾著,傅雷譯:《羅丹論藝術》,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羅丹這句話可理解為“自然”就在每個人身邊,就是每個人眼里的任何事物和環境。主題性創作是在中國藝術界中占主流的創作實踐行為,其主題內容雖會改變,時而會不顯著,又或者呈現多樣化,但不會消失在藝術創作實踐的進程中。這要求藝術家在表達個性的同時,要傾聽大眾的聲音,接受社會現實,面對個人與群眾之間的“利益”矛盾與調和。
中國版畫自新型木刻運動開始以來,開啟了前所未有的主題性創作探索與發展。魯迅先生倡導近代的新型木刻運動,他認為,沒有文化主旨、精神內涵、主題方向,中國版畫難以取得實質性的發展。魯迅先生指出,緊靠現實、大眾和社會的版畫,才是能帶動中國版畫前進的能源和生命。
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創作結果呈現出當代主題性版畫創作的高水準。如戴政升教授的《孝治天下》巨幅版畫作品,以漢代文化為背景、經典著作《孝經》為主題、漢畫像磚為人物造型依據進行構思創作,畫面通過一百零八個人物形象刻畫了廣為傳頌的五個與“孝”相關的主題故事,旨在重新發掘中華優秀“孝”文化對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及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黑白木刻《孝治天下》分成縱向三個部分,左、右部分上下有序排列四個典型的“行孝”故事,中間部分則是“舉孝廉”與“孝治天下”的主要場景安排。畫面故事起伏跌宕,既獨立具體又相互關聯,使“行孝”“舉孝廉”“孝治”內在的邏輯聯系更加連貫、豐富、充實、緊密。作品形式更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品質、東方情懷和大眾可讀性,同時避免了歷史題材易流于空泛、概念化、雷同的詬病。
又如徐冰教授在畢業十年后展出的作品《析世鑒——天書》,一共刻了四千多個無人能懂的漢字,在大張的連續宣紙上印滿他所創造的新字,并以垂掛方式鋪滿天花板和四面墻壁,另有一套四冊的傳統線裝書,用宋版印刷的風格印滿這些無人能懂的字?!短鞎飞系淖忠粋€個都讓人感到嚴肅、莊重,但是讀下來卻毫無意義,就如一個人花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作品具有強烈的個性,引起人們對中國藝術和中國版畫的深刻思考。
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東方藝術還是西方藝術,都有各自的價值和意義。藝術家可以挖掘和尋找當代與自己藝術風格相契合的資源,來豐滿自己的作品。中國版畫只有在主題性中緊跟時代主流,堅持與大眾并肩而立,深刻地展示藝術家的思想內涵,充分地體現內容的豐富形態,才能在異彩漫天的藝術大世界中穩固立足。
時代的多元化為藝術發展創造著越來越多的機會,為中國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大更廣的空間,讓藝術家能夠自由探索和不斷試驗。技術的突破在為藝術家提出新難題的同時,也為藝術的表達增添了不同的方式。當代木刻版畫在求“真”的正道上努力地前行著,無論是作品內容、精神內涵、創作材料還是創作形式,都在不斷地增添、創新、完善。即使版畫還處于藝術的邊緣領域,但通過全國各地、各階層版畫師的推陳出新,版畫必會更加有特色、更加接近人民群眾、更加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