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格里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廣西融水苗族作為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著獨有的民族特色文化與人文風情。融水苗族銀飾突出了高超的制作工藝,寄托了民族的美學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銀飾品工藝不再局限于手工工藝,還有機器工業制造工藝的產生,這對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手工工藝和制作效率都提出了挑戰。如何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為廣西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尋找更多的發展途徑,對發展與傳承民族特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樸素精美的融水苗族銀飾不但有民族特色,同時還寄托了苗族人民的美好祝福。這也是其深受當代年輕人喜歡的原因。在銀飾上有不同花紋樣式的雕琢,常見的樣式有鯉魚戲水、麒麟、花瓣絲狀波紋等。這些樣式或是被賦予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或是作為裝飾提高審美趣味。其中也不乏以人們日常生活為主題的浮雕圖案,祈福納祥圖案表達了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融水苗族銀飾貫穿于苗族人的日常生活中。
融水苗族銀飾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精美的手工藝品,不摻雜現代機器工藝。融水苗族銀飾品制作工藝基本上是子承父業,代代相傳的方式達到銀飾品制作工藝傳承的目的。在圖紋設計上,先設計好圖案,后在銀飾品上進行繪制。繪制的過程中避免不了對圖案的修改,為了讓銀坯在圖案修改的過程中不起毛、沒有裂縫,就要控制好銀材料的熔化溫度。原料由于空氣干燥的原因容易產生變色的問題,可在熔煉時加入少量食鹽。如果最后制成的銀質物有污漬,要通過化學反應去除氧化物。其次,采用澆筑造模法對銀材料進行形狀上的重塑。最后,采取雕刻技術對銀飾品進行鏤空雕刻加工,為簡單的銀飾品賦予美感。精湛的雕刻藝術突出了銀飾品的藝術價值,也展現了銀匠的高超技藝。這與現代的機器雕刻是有極大的區別的。由于銀材料極其柔軟,在雕刻的過程中不但要雕工精細,還要保證其他雕刻區域的完整性,不能出現裂紋的問題。一件銀飾品可能由不同部分的銀材料焊接形成,在焊接過程中不僅焊接手法考究,還要注意適合的焊接溫度,一定要保證銀飾品表面潔凈,圖案邊緣圓潤。
隨著交通的便利,不少年輕人為了求學和實現個人價值,走出大山,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是一門手藝,具有一定的難度。走出大山的年輕人無法適應學習手藝的艱難,使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傳承出現了很大的局限性。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學習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創作者要經過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的苦心制作。創作者在這期間還要忍受制作失敗的痛苦考驗。因此,這需要創作者擁有極大的創作熱情和對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極大興趣。在大山外工作的年輕人更喜歡去賺錢,享受輕松愉快的生活,這也是學習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少的原因。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有極其豐富的審美經驗,他們對于美的追求不僅僅是本族文化認可的審美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多元化的帶有更多現代流行元素的飾品,這造成了佩戴富有民族文化的苗族銀飾的人越來越少。而且有高超的融水苗族銀飾制作技術的人大部分是年紀較大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體力和精力都在下降,因此制作出來的融水苗族銀飾數量也在減少。長此以往,融水苗族銀飾制作手藝會面臨無法傳承和流失的問題。
傳統的融水苗族銀飾的銷售模式是人們到小作坊定制,而小作坊沒有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這也造成在大山以外的大都市人群無法購買到純正手工制作的融水苗族銀飾品。現代消費者可以選擇直接去實體店購買,或者通過網購滿足購物需求。而銀飾品除了融水苗族銀飾外,還有許多其他樣式繁多、制作精美的銀飾品。由于融水苗族銀飾制作工藝煩瑣、制作時間較長,有時不如機器制作出的銀飾品精美巧妙。此外,融水苗族銀飾的圖案形式較為固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部分融水苗族銀飾制作手藝對于雕刻模式都是傳承傳統,創新程度較低。融水苗族銀飾作為民族特色飾品,并不能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這也是融水苗族銀飾銷售渠道變窄的原因。由于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融水苗族銀飾在市場的價格大打折扣,這使物品的價值和價格不對等。
老一輩苗族工匠認為融水苗族銀飾的制作工藝要傳授給自己家族的人,不能傳給外人。即使好多外族的年輕人對融水苗族銀飾的制作工藝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悟性,也被拒之門外。這極大地限制了融水苗族銀飾技藝的傳承與保護,造成融水苗族銀飾技藝傳承的斷代問題。優秀的融水苗族銀飾手藝傳承的斷裂,造成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也出現了斷裂。其次,高超的技藝難度較大,操作流程復雜。學習者很難完全學到精髓,并且熟練掌握苗族銀飾制作工藝,制作出的融水苗族銀飾精美度下降、審美價值降低,這也是導致融水苗族銀飾市場不景氣的一大因素。與此同時,有些年輕人盡管是該手藝的傳承者,但是制作的融水苗族銀飾的風格受到了大眾審美風格的沖擊,融水苗族銀飾越來越失去獨特風格,進而淪落為普通的銀飾品。
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作為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與高校合作,增加技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對水融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高校可以通過聘請精通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老匠人,在課堂上進行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講授,通過開展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實踐課程,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融水苗族銀飾民族文化,以及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精湛之處,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融水苗族銀飾,感受融水苗族銀飾品帶來的文化享受。其次,高校可以推薦掌握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年輕人到當地的銀質珠寶工廠進行實習,與當地銀飾品制作匠人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為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創新和改良提供更好的養料。最后,高校要聯合當地政府扶植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工匠人創業,實現擴大融水苗族銀飾市場的目標。這樣做可以讓融水苗族銀飾品走出大山,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與購買。這對于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新一代傳承者會以良性循環的方式振興融水苗族銀飾工藝事業。
將大山里的小作坊聯合起來打造成屬于融水苗族銀飾的特色品牌。作為商品,打造特色品牌可以拓寬產品的銷售渠道,為產品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融水苗族銀飾最大的亮點是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也包含著獨特的民俗文化。通過不斷地對融水苗族文化的推廣與宣傳,可吸引廣大消費者的注意力,而民族相關文化的推廣也可使當地人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可和歸屬感,從而為發展和拓展其他產業做鋪墊。其次,通過融水苗族銀飾品牌的打造,可以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進入大山里體驗融水苗族銀飾的制作工藝,從而為當地人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和創業機會,讓更多的本族年輕人愿意回到家鄉發展與打拼,為家鄉的建設出力。
在鄉村振興視野下,廣西融水苗族群眾應響應國家號召,凝心聚力地打造融水苗族文化產業園,讓優秀的融水苗族銀飾制作大師走出大山,讓更多優秀的融水苗族銀飾作品得到大眾的認可,從而激發融水苗族人對于民族文化的自信,自發傳承和保護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終實現振興廣西融水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事業的偉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