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花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舊石器時代,中國的先民就開始用獸角制作號角和工具,從事狩獵活動。新石器時代,先民進一步完善獸角制作,出現了用獸角制成的墜、釵、梳、匕、鐮、刀鞘、魚梭、藥筒、墨斗、碾棒等[1],造型已趨規整,打磨光滑。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刻畫龍形象的角雕蟠龍。漢代,西亞等地區的犀牛角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極大地豐富了國內角雕制作的材料。唐宋元明清幾代,除宋元時期較少制作角雕,其他幾個時期角雕制作集中在犀牛角上,制作工藝更加精巧細致。犀牛角雕制品除了由外國使節作為禮品贈送給當朝帝王外,犀牛角雕技藝也流傳到民間。近代以來,國內角雕制作的材料也不僅局限于犀牛角,呈現出材料多樣化、制作工藝地域性、產品功能實用性等特點。在中國眾多的地域角雕流派中,北海角雕呈現出獨特的農耕和海洋相結合的風貌。
北海合浦角雕屬于北海民間傳統技藝,一般選用質地優良的廣西水牛角進行雕刻。經過選料—開料—削坯粗雕—打磨—粗磨—細磨—拋光—熱處理造型—過蠟—組裝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水牛角的特點是硬而韌,薄則透明,彎而不折,可雕細如絲、薄如紙。北海合浦角雕以擅長雕刻海洋生物而聞名,巧用明角的自然色澤與黑角和諧搭配。根據不同水牛角質特點,運用鏤空、鑲嵌、浮雕、平雕、巧色手法,因材施藝。北海合浦角雕雕刻題材也十分豐富,包括蝦、蟹、魚、鳥、蟲、禽、獸、花、草、樹等幾百種。北海合浦角雕在構圖上也十分講究,汲取繪畫虛實相間、疏密有致、工意結合等手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北海合浦角雕作為北海的傳統工藝品,歷史悠久,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認識北海的重要文化載體。通過對北海合浦角雕漫長發展歷程的追溯,分析歸納出北海合浦角雕發展的四個主要時期。
明清時期,北海合浦開始出現水牛角雕刻,當時只是在水牛角上刻畫簡單的辟邪圖案,擺在家里廳堂的顯眼位置,當作一種辟邪飾品。
近代,北海合浦角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圖案結構藝術化,逐漸形成一門獨特的民間傳統工藝。無論是雕刻工藝還是作品造型、裝飾手法,都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隨著對水牛角雕工藝的不斷傳承和創新,合浦水牛角雕藝術形成了以鏤空雕刻為主要特色的工藝技術。1964年,北海合浦成立了全國最早的角雕企業——合浦縣工藝美術廠。北海合浦角雕工藝進入蓬勃發展期。
北海合浦牛角雕繁榮發展的一個原因是成為出口創匯的指定產品。根據外商要求,制作和出口以“龍生九子”為主題的印盒。在工藝技術探索上,一方面對民族的、傳統的工藝造型進行完善與創新;另一方面不斷地創新設計造型,形成了以民族吉祥物和海洋題材相結合的牛角雕系列工藝品。
20世紀80年代以來,合浦縣工藝美術廠生產的南珠牌牛角雕工藝產品,先后14次獲部級、省級的優秀產品獎勵,成為全國一流的工藝品。1991年被國家定為首批全國輕工系統民族用品定點生產廠。1992年11月,合浦縣工藝美術廠被列入“全國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并獲得了“全國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證書和標志牌。
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海合浦的牛角雕工藝品企業發展達到近百家。合浦牛角雕工藝品的產業規模已進入了千萬元產值的行列,其中合浦工藝美術廠一家企業的產值規模就達到了500萬元,產品近400種,年產量達到3萬件。合浦縣工藝美術廠的南珠牌牛角雕工藝產品暢銷中國各省旅游城市及出口東南亞、日本、歐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巴基斯坦、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展出。合浦牛角雕工藝品在國內外工藝美術品展覽中多次榮獲金獎。其中,《蝦群》陳列于北京人民大會堂廣西廳;《葡萄荔枝》被評為全國工藝品美術展金獎;還有一大批牛角雕工藝品,如《荷藕蝦趣》《熱帶魚》《椰樹雙象》《雄雞報曉》等,多次參加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提高了合浦旅游產品的市場知名度。
1.衰落原因
(1)經濟體制的改變
2000年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許多企業面臨著機制轉換的挑戰。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而合浦牛角雕工藝產品因生產工藝的特殊性,也和國內許多傳統工藝產品一樣,因為需要大量的時間設計和制作,不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而難以為繼。目前,合浦原有的近百家角雕加工企業已所剩無幾,只有像合浦縣工藝美術廠這樣的少數企業在艱難中守望。
(2)大眾審美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富足的生活也讓大眾的消費和欣賞觀念發生很大改變。特別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他們生活在較好的社會和經濟環境中,大部分接受了高等教育,他們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對有特點的物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年輕一代逐漸形成了追求快時尚和偶像潮牌等與父母輩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念、審美取向和消費趣味。他們希望能夠有代表自己時代特點和新的生活風格的新東西出現[2]。很多保持傳統風貌的傳統手工藝,像北海合浦角雕這樣的傳統題材產品,不能滿足年輕一代的消費識別度和個性張揚要求,所以被他們認為是過時的產品。
在外來文化和大眾消費文化的沖擊下,可供旅游者選擇的旅游商品越來越多。當今的旅游商品市場為了適應大眾消費文化和中產階級品質生活的需求,已經呈現多業態、多形式、多渠道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像北海合浦角雕這樣慢節奏的設計和生產,以及較為簡單的銷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日益變化的旅游商品市場發展形勢。
(3)年輕一代傳承人的缺失
在轉制時代,合浦角雕企業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和改革,得不到社會及時有效的支持扶助。作為一種百年的傳統工藝,合浦牛角雕工藝品技藝如今面臨年輕傳承人出現斷層的窘境。合浦縣工藝美術廠這個曾經擁有120多名生產設計技術人員和廣西工藝美術大師,也曾經是主要的民族傳統工藝品出口商品的生產企業,如今只剩下二三十名員工,而且都在50歲以上。
北海年輕一代因為適應了城市的消費文化快節奏生活,大多對傳統技藝不熟悉,不了解,不喜歡。即使政府和相關企業給予相應的補助,年輕一代也無法承受漫長而無直接效益的學習過程,以至于大部分學習者覺得沒有希望而半途而廢。這對北海合浦角雕發展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2.新發展機遇
(1)在傳統領域繼承傳統
對于像北海合浦角雕這樣的傳統工藝,除了傳承人的堅守外,傳承思路也要轉變。在傳統題材和內容領域,要精益求精,繼承傳統工藝,做出無可替代的精品。北海合浦角雕要做成北海的文化標志,北海傳統文化的傳承,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和北海文化競爭實力的體現。
在現有角雕制作公司的基礎上,保持結合時代精神的傳統角雕工藝產品的生產銷售。技術人員提高制作水平,創作牛角雕作品,通過比賽獲獎提高知名度,同時被政府部門、博物館、藝術館收藏。此外,通過申報項目獲得政府相關政策支持,如2015年北海角雕技藝被列入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6年北海角雕技藝入選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8年在海上絲路北海工藝美術博覽園創建國內首家角雕技藝文化博物館。
(2)在新常態下,以潮出圈
當今時代自媒體發展迅速,北海合浦角雕除了傳統媒體和傳統媒介的傳播途徑外,還應該注重開發輕成本的自媒體傳播途徑。為此也要在產品設計和開發上,認真分析當今潮玩的設計特點,如對動漫IP、手游、盲盒、手玩等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找出適合角雕工藝制作的潮元素,設計制作具有古風特色的“潮”旅游產品。通過特定的情境自制短劇或者微視頻來傳播北海合浦角雕文化。
面對北海合浦角雕傳統工藝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其抱怨,不如積極思考如何改進產品去適應新的挑戰,創新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去適應新的消費群體和市場。民族傳統工藝也需與時俱進,才能永葆傳承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