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國 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
我國刺繡文化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繁復精美的圖案在不同紡織品中繪制呈現,可以帶給受眾一種鮮明獨特的藝術感受。通過將刺繡圖樣、紋飾應用到現代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中,有利于在傳承傳統文化審美的同時,打造出現代文創產品獨具特色的美學觀感,以帶動文創產品經濟效益提升,實現文化傳播。
蜀繡、蘇繡、湘繡與粵繡被稱為我國的四大名繡,這些繡制品通常以軟緞、彩絲為原料,通過繁復嚴謹的針法、豐富變化的針腳,繪制出富有立體感、形象生動的藝術符號。其中四大名繡對于刺繡圖案的選擇與使用,一般選取日常生活常見的自然環境、動植物要素、人文景觀等作為繡制品的主要紋樣圖案,如涉及自然景觀的梅蘭竹菊、亭臺樓閣,以及花鳥魚蟲、人物走獸等,都可被繡在數寸的錦緞、布帛之上,傳達出一種認知教化、情感寄托。除國內知名的四大名繡以外,以苗族、白族、彝族和壯族等為主的少數民族刺繡,也是刺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藝術表現風格與漢民族刺繡存在較大差異。
傳統四大名繡中蜀繡的針法最多,在刺繡圖案繪制方面,也會利用綢、緞、絹、紗、縐等面料,以及多樣化的織線配色、交錯的針法,營造出一種錯落有致、虛實相生的視覺觀感,體現繡物圖案本身的顏色、光影和形態,如靈動的鯉魚、敏捷的金絲猴、憨態可掬的熊貓等,都可以用不同的繡制技巧予以表現。而蘇繡在刺繡圖案的選擇與繪制方面,通常以構思巧妙、色彩清雅的山水園林為主,包括人物、寵物、花鳥、特色建筑物等圖案類型,都可以通過切針、接針、滾針、旋針的繡制技巧進行展現,整個繡制圖案的視覺呈現生動自然,繡制的屏風、戲衣、被面、帳幔、扇袋和香包兼具實用性、藝術裝飾性。
此外,湘西苗繡等少數民族的刺繡藝術,由于受到“三苗之巫教文化”的影響,其不僅會繡制蟠龍、花蝶、飛鳥、蟲魚等動植物形態,還會繡制各種形態怪異的上古奇珍異獸,如龍鳳、麒麟、修狃(犀牛)、牛角等,用于表示消災祈福、重生等寓意,但苗繡線條優美、手法細膩,有怪異之形、無猙獰之態,給人一種純真、親切之感。
蜀繡、蘇繡、湘繡等刺繡制品作為我國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非常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梅蘭竹菊、花鳥魚蟲、亭臺樓閣等刺繡圖案,在不經過任何加工與改良的情況下,用于現代服飾、挎包、裝飾品的創意產品開發,容易與現代化消費場景、消費習慣產生距離感,難以適應現代消費時尚性、實用性的商品需求,因而要對多種刺繡圖案元素作出重新簡化、組合的再創作。
在現代社會市場化經濟環境下,以刺繡圖案開發應用為主的文創產品設計,通常會受到創新思維、產品迭代的局限,而生產出大量隨意組合拼貼、互相抄襲模仿的工業制品。部分工業制品以機械走線工藝代替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選擇荷花、菊花或梅花等大眾化藝術形象,進行刺繡圖案外觀形態、加工制作工藝的組織設計。這些形式過于單一、質量過于低劣的刺繡文創產品,導致市場中具有原創性、藝術性的文創產品缺失。另外,由于“80后”“90后”年輕群體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較高的文化審美、鑒賞能力,對現有粗制濫造、工業化式的刺繡產品失去信任度,使得文創產品銷量不斷下降。
不同區域以刺繡圖案為主的文創產品,通常采取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由本地經銷商、旅游銷售代理點,在當地向游客兜售相關的刺繡文創產品。這一銷售模式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刺繡產品大多采用手工制作方式,其工藝復雜煩瑣、制作周期長,在短時間內產出的商品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而且部分刺繡文創產品經營群體對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營銷、銷售手段存在懷疑,導致不同類型刺繡文創產品的銷售面臨著銷售渠道、銷售內容的局限性,無法適應現代消費場景中的多元化需求。
現代文創產品中刺繡文化元素的選擇要根據不同時間、空間的場域,打造消費者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文創符號,找準不同消費場景下文創產品的實用價值,才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文創產品體驗。
在這一消費需求的指導下,可以針對青年消費群體的文創產品需要,提取刺繡的文化元素,進行產品紋樣、藝術色彩、包裝風格的組織與呈現。如在成年禮、高考、結婚、生子等重大時刻,推出以牛、羊、老鼠、猴子為主,定制的十二生肖刺繡產品,作為互送祝福的伴手禮,將會受到廣大青年群體的追捧與認可。但在刺繡圖案繪制的過程中,要注意不選用過于多樣化、飽和度過高的色彩,盡可能選取現代化的色彩搭配方式,以滿足年輕群體對刺繡文創產品的需求。
傳統刺繡手工藝品本就屬于我國節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結合不同傳統節日場景,開發設計出符合現代民眾審美的刺繡文創產品,既可充分彰顯刺繡圖案的文化內涵,也將有效推動刺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例如,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等節慶活動為主題的刺繡圖案文創產品設計,通過一系列多姿多彩的刺繡圖案,包括對稱的抽象紋飾,以及娃娃、鞭炮、艾草、粽子、龍舟、月餅、月亮、鵲橋、牛郎織女、玫瑰花等刺繡元素的選擇,可以制作出大量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文創產品,如服飾、首飾、香囊、手帕、絲巾等刺繡禮盒,非常美觀實用,能夠充分表達人們在節日中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互聯網多元信息傳播時代下,不同刺繡圖案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要與現代日常生活習慣、主流消費需求進行有效契合,滿足不同消費者多層次的物質需求、精神文化需求,才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與發展。蜀繡、蘇繡、湘繡、粵繡與苗繡文化的傳播,也要遵循這一文化創意流程,將傳統手工刺繡技藝、現代視覺傳達形式緊密融合。
例如,近年來以民間文化符號為主的蘇繡文創產品,包括旗袍、手袋、錢包、真絲圍巾等織品,通常將梅花、蘭花、荷花、菊花、竹子、祥云等意象繪制到不同類型的單面、雙面繡品上,工藝美術大師鄒英姿的蘇繡《姑蘇人家》、姚建萍的《一柄如意繡屏》刺繡文創作品都是將現代服飾的實用功能與傳統刺繡山水、園林、花卉等圖案進行巧妙融合,營造出極致簡潔、素雅的時代審美。
現代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本質,在于如何將傳統刺繡文化的審美趣味與現代簡潔化、快消化的實用性商品理念進行有效結合,這就需要在刺繡色彩、圖案、形式組合方面投入精力,構建起完整的產品創意體系。在這一文創產品設計目標指導下,不同文化創意企業的設計團隊、營銷團隊,開始將精、細、雅、潔的刺繡藝術理念,引入到現代刺繡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例如,阿思翠S80國潮版無線藍牙耳機,其盒子是用傳統刺繡工藝織成的孔雀藍錦緞,上面綴以兩片金色的銀杏樹葉,寓意祥瑞安康,整個外觀形態、線條紋樣與配色非常賞心悅目,達到了文創產品實用性、審美性相統一的目標。
文化創意產品是將傳統文化的裝飾元素與現代商品的功能性進行巧妙結合,創造出具有實用價值、文化底蘊的工藝產品。將刺繡圖案運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應針對現代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審美喜好,結合不同的實踐應用場景,進行紋樣、色彩、包裝風格等的恰當搭配組合,引導普通消費民眾產生文化內涵、情感聯結的共鳴,創造出既符合商業邏輯又打動人心的刺繡文化創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