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吉 蘇州市職業大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由傳統的廣播、收音機、電視等轉變成網絡電視、微信、電子報刊及其他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介質。這些形形色色的媒體融合在一起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且媒體融合仍在不斷發展。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言,科學合理的傳承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手段。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了民族的發展歷程,承載著人民群眾的智慧與情感,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在國內年畫流派中屬于佼佼者,其不僅有豐富的題材、連續的故事情節,在構圖上也較好地將江南水鄉溫柔細膩之美展現出來,在融媒體背景下,如何讓更多的人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行列中,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融媒體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人們的吸引力逐漸減弱,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工作受到了較大的沖擊[1]。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逐漸步入一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時代,信息傳播方式日漸多樣化,這也將各式各樣的文化呈現到我們眼前。互聯網的發展讓每個人的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桃花塢木版年畫也逐漸遠離人們的生活,除了部分收藏愛好者及專家學者愿意購買和研究年畫,一般的市民完全不會關注木版年畫的發展,而年輕人對桃花塢木版年畫更是難以產生興趣,更不要說深入了解和學習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制作技藝。由此可見,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繼承和發展任重而道遠。
隨著媒體融合的不斷推進和發展,由于用戶群體的不同,出現了有針對性的新興業務,能夠較好地滿足用戶差異化的需求。在傳播和發展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時,就可以開發出相應的電子讀物、圖文素材、音頻文件、教學案例、互動產品和專業課程等資源,以此滿足各行各業、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的不同需求[2]。同時,融媒體的出現改變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組合方式,可以用超鏈接的形式將分散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以多媒體的方式組織起來,通過互聯網就可以訪問自己想要了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
現今,虛擬實現、3D技術和動態演示等立體化的展現方式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而且這種方式還深受大眾群體的喜愛。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與發展中,同樣可以將虛擬現實、三維實景和趣味游戲等元素添加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產品中,以此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不僅能夠有效提升現場感染力,還可以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趣味性,滿足人們對非遺文化在融媒體背景下的新訴求,最大程度上減少因為平面媒體帶來的審美疲勞感。另外,網絡傳播速度和廣度在不斷刷新,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地從數據庫中獲取桃花塢木版年畫相關的資訊和信息,有效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效率。
目前,互聯網、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快速,加上呈爆炸性增長的信息知識,智能技術已經完全融入媒體中,且智能新聞采寫、語音傳媒接入和算法內容推薦等使用越來越普遍,人工智能將成為新常態。所以在進行采集、分發、傳播及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環節時就可以利用智能的工具來進行各項操作。融媒體與電視、報紙與廣播等傳統媒體相比,其具有更加有利的優勢,不僅強化了受眾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還增強了兩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在融媒體背景下,通過線上線下聯合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整合優勢,還可以強化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播的互動性。可以選取一些優秀的年畫作品,在線上線下發起各式各樣具有特色的品鑒、保護、評比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專題活動。一方面,可以利用微博、論壇等社交平臺發起話題,并進行互動,進而快速提升廣大網民的點擊率和閱讀量。另一方面,可以在線下同步進行相應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宣傳和體驗活動,然后利用線上傳播線下非遺活動消息的形式來縮短活動信息的傳播時限。當人們在線下進行實際操作和體驗后,再讓人們回到線上進行虛擬體驗、競賽或答題等。這種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能夠增強人們的互動,有效刷新和加深廣大民眾對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了解及認知,從而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度、廣度及高度得到提升。
在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發展現狀中,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和發展的主體僅僅只有政府、受傳者和非遺傳承人等,且承擔著十分重要的傳承責任。政府傳達信息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依靠多種傳播媒介,且政府對傳播媒介中主流媒體的公共利益導向有著決定性作用。結合政府與傳播媒介兩者之間的優勢后,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與傳播媒介合力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發展的負責機構,并施行逐級分化的策略,然后聘請一些專職人員,對桃花塢木版年畫進行規范、系統和專業的傳播和發展。
在融媒體背景下,可以依托教育機構來發展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首先,在基礎教育層面,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研發桃花塢木版年畫的體驗產品,潛移默化地向中小學生宣傳優秀的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和文化,使他們從小樹立文化自信心。其次,在高等教育層面,學校可以設立一些關于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藝術課程,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了解、學習和設計相應的非遺作品,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桃花塢木版年畫知識競賽、知識講座等活動,或者組織學生到桃花塢木版年畫傳承基地和文化館等進行參觀。最后,可以通過社區對非遺文化進行宣傳。現在很多社區都會舉辦文藝晚會,在現場表演過程中就可以加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節目,或者是邀請非遺傳承者在現場對桃花塢木版年畫進行講解,以此普及和推廣非遺文化。此外,還可以利用社區公眾號日常推送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非遺文化。
桃花塢木版年畫是蘇州的名片,也是蘇州區別于其他城市的標志性文化資產。在融媒體背景下,可以利用各種媒體的傳播優勢,依靠各大旅游平臺,策劃出科學合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網絡宣傳項目,并采用廣告投放、專題推廣、優化搜索引擎關鍵詞和網絡直播等方式,靈活地對桃花塢木版年畫進行線上宣傳[2]。通過互聯網的宣傳,不僅能夠讓大眾對桃花塢木版年畫文化進行欣賞,還可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做到跨越時間、空間及文化年齡等的限制,從而將栩栩如生的桃花塢木版年畫呈現到人們眼前,更好地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近社會大眾。
由于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傳承與發展面臨著艱難的挑戰。在融媒體背景下,桃花塢木版年畫想要創新發展,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利用新的方式和技術吸引大眾的關注,從而為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創新發展提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