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超 王康隆 白佳豪 黎思怡 洪 莎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
隨著設計審美與藝術觀念的不斷轉變,新的工藝、材料大量出現,在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下,通過產品設計和制作工藝的提升,制造出精美的首飾,供廣大消費者選擇。新材料和新工藝地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產品設計的領域,形成了產品多元化開發的新形勢。在這些工藝中,冷琺瑯工藝以其成本較低、工藝簡單、成品效果佳的優勢受到越來越多設計師的青睞。
所謂冷琺瑯工藝,就是以樹脂為原材料,通過多變顏色的應用,將該材料填涂到不同材料制成的產品表面,并通過低溫烘干,形成色彩斑斕的釉面,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視覺效果,更加體現出設計師對于產品的精心設計與匠心獨運。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苗族特色文化和習俗在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不僅形式日趨多樣化,且因其獨特的民族魅力而光彩奪目,出現了一大批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特色產品。隨著冷琺瑯工藝應用的日益廣泛,制作者在提升技藝的同時,通過將苗族元素與首飾制作相結合,借助冷琺瑯工藝,制作出既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又為廣大民眾所喜愛的苗族元素首飾。與此同時,這些首飾作品不僅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也備受外國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種媒介。
近年來,冷琺瑯工藝以其特有的優勢,受到廣大首飾設計者的喜愛。但是如何將冷琺瑯工藝與苗族元素特色首飾結合起來,制作出獨具特色而又雅俗共賞的民族首飾,并在不同群體中流傳,形成一種潮流和審美情趣,是設計者也是工藝師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想要將冷琺瑯工藝與民族特色首飾的制作進行協調統一,首先就要把握冷琺瑯工藝的重點和要點,區分傳統琺瑯與現代冷琺瑯工藝的不同點。
傳統琺瑯工藝主要是指應用在金屬表面進行裝飾的工藝,被廣泛應用在首飾制作、工藝品制作等領域中,并與其他設計融合,成為點睛之筆。傳統琺瑯工藝是高溫琺瑯工藝,通過高溫加熱進行琺瑯產品的制作,通過對礦物質類原材料如陶瓷類釉料進行上千度高溫加熱燒制而成,物理穩定性好,可以經歷千年而光澤不滅,但是卻極容易失敗,制作難度非常高。
冷琺瑯工藝是相對于高溫琺瑯工藝而言的。顧名思義,冷琺瑯工藝就是其制作過程需要在常溫環境或是烘干條件下。冷琺瑯工藝應用樹脂類材料,通過較好的黏稠度和流平性,將樹脂材料做成不同的形狀,將其與金屬、玻璃等材料結合,工藝十分簡單,而產品成功率較高,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便于操作和大批量生產。
想要充分發揮冷琺瑯工藝的技術優勢,將其應用在苗族元素特色首飾的制作中,就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底胎材料的選擇
冷琺瑯工藝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底胎材料上。對于冷琺瑯工藝而言,底胎材料的選擇將直接決定成品的好壞,不同底胎的物理性能是不同的,確定好底胎后,根據最終成品設計圖,對制作工藝進行調整,如少數民族酷愛金屬質地的配飾,可以通過鍍金、鍍鎳等方式,在首飾中體現出典型的金色、銀色,提高產品本身的觀賞度,并將成本控制工作做好,使制作出的首飾觀感更好,且成本更低,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底胎的特色,進行產品創新與文化的雙重融合。
2.形態造型的特色化
在苗族元素特色首飾中,形態造型和色彩是重要的表現形式。民族文化的獨特性都是通過形態造型和顏色等體現出來的。通過對苗族首飾的研究發現,形態造型往往有著深刻的民族烙印,是民族發展史和精神內核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在冷琺瑯工藝施工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不同形態造型的特殊性,同時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才能夠在保留苗族文化魅力的同時,為廣大消費者所喜愛,成為一種大眾化和特色化首飾設計理念的結合品。
此外,不僅形態造型能夠體現苗族元素首飾的特性,顏色也是冷琺瑯工藝發揮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控制點。首飾顏色不僅能夠影響人們的觀感和審美,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區分人們的不同喜好。在冷琺瑯工藝中,要特別注重顏色的調和,通過嚴謹的態度和豐富的經驗,在原有色彩基礎上進行其他顏色的調和,制作出更加精美的苗族特色首飾。
為了更好地發揮冷琺瑯工藝的特色,將其與不同特色文化進行結合,制作出豐富多樣的首飾,需要重點關注冷琺瑯工藝的三大要點,即材料選擇、工藝制作和設計創新,更好地發揮冷琺瑯工藝在苗族元素特色首飾制作中的優越性。
首先,材料選擇。一般來說,冷琺瑯工藝底胎材料多以金屬胎為主,也可以是玻璃、木材和陶瓷等材料,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琺瑯工藝成本,而且通過與其他底胎材料的創新結合,能夠突破琺瑯產品過于傳統的問題,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傳統琺瑯產品在色彩、造型、材料、圖案等方面設計過于陳舊的理念,為民族首飾的現代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對于苗族元素特色首飾而言,綜合考慮不同群體的佩戴習慣和材質偏好,通過工藝調整與產品的精心設計,讓琺瑯工藝色彩絢麗、質感良好的優越性與材料進行完美結合,創造出更具有品質的首飾。
其次,工藝制作。冷琺瑯工藝與傳統琺瑯工藝是不同的,它通過使用樹脂、塑膠等有機化合物,提高了產品色彩的豐富性和化學穩定性,而且在制作工藝上也更加多元化,為苗族元素特色首飾制作創造了條件。以其溫度條件來說,冷琺瑯工藝不需要高溫烘烤,在30℃左右就可以風干,因此能夠解決傳統掐絲琺瑯工藝大面積無絲情況下容易“崩藍”的狀況,為胎體材料的多樣化選擇奠定了基礎。雖然冷琺瑯工藝對于溫度的要求較之高溫琺瑯要低得多,為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創造了條件,但其工藝仍然是個難點,不同溫度條件下冷琺瑯產品的顏色也會不同,最終產品所能夠體現出來的效果也會不同,仍然需要操作者做好工藝環節的把控,不可馬虎大意,在標準條件下開展規范化作業才會獲得更好的產品。
再次,設計創新。在首飾設計過程中,通過冷琺瑯工藝,可以在造型形態上進行突破,賦予作品更多的形態聯想、比喻和象征寓意,且可以通過現代化工藝技術手段將趣味性的造型形態賦予產品上。例如,可以通過金屬蝕刻工藝將產品形態塑造得更加豐富,使冷琺瑯產品設計的創新點更加顯著地體現出來。此外,冷琺瑯工藝的應用也能夠更好地實現苗族元素首飾色彩的創新。過去,琺瑯工藝制作主要是以礦物質琺瑯料為基礎的,經過研磨水洗才能夠提取出高純度的礦物顆粒顏色,然后經過高溫燒制熔化,應用到底胎上,但是冷琺瑯工藝的釉料更加細膩,色彩也更加豐富多樣,液態狀的釉料可以應用到不同的材料表面,通過填涂和圖形繪制,實現不同色彩釉料之間的相互協調,并可能產生新的色彩,提高琺瑯工藝的豐富性。
苗族特色與冷琺瑯工藝結合的創新發展除以上三要素外,冷琺瑯工藝與苗族元素特色首飾制作還涉及其他方面的內容,如首飾與民族傳統服裝的搭配、民族佩戴習慣與喜好等,這些都需要考慮到具體的設計和制作工作中來,要將工作做得更細致化,才能夠進一步發揮冷琺瑯工藝在不同元素特色首飾中所能夠達到的不同效果。
以上對冷琺瑯工藝與苗族特色首飾制作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重點內容進行了分析,并就當前環境下冷琺瑯工藝的突破與創新方向進行了討論。總之,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飾不僅具有傳統文化的傳承魅力,還朝著個性化和特色化的方向發展,在體現民族文化、精神內核的同時,體現個人的價值追求和情感表達,需要根據不同消費群體、不同收入階層等因素區別考慮,制作出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產品,引領正確健康的佩戴潮流,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