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魏輝,崔永,何俊富,張永勝(陜西北元集團錦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 神木 719319)
近年來,安全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和國家的重視。在新冠肺炎疫情復工復產會議上,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和國務院明確對安全生產提出要求,樹牢安全生產意識,把安全生產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尤其對于安全事故多發的重點領域更是提出要確保安全生產見到實效。盡管從2019年來看,安全事故的發生頻率在逐漸降低,但不可否認的是,安全隱患依然存在。火電廠作為高風險行業,在將煤、天然氣等燃燒產生的大量熱能向電能轉化工程中存在非常大的危險性,在2016年某熱電廠發生的安全事故中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導致一人死亡,所以無論是從響應國家對于安全生產號召角度還是從提高企業形象角度,加強火電廠的安全管理都勢在必行。
火電廠的主要任務就是為企業生產提供電力上的供應,通過將燃料充分燃燒產生的大量熱能轉變為機械能,最后經過處理轉換成電能。大致步驟如下,首先鍋爐內煤、天然氣等燃料燃燒后將水變成水蒸汽形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壓力推動汽輪機旋轉,達到了熱能轉化成為機械能的目的,最后汽輪機帶動發電機,使其快速旋轉,產生了電能[1]。經過對火電廠發生的事故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不當、不規范引發的,在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性使得操作流程有點疏忽就會造成嚴重的傷亡事件。
火電廠的危險性主要存在于作業現場,因火電廠在生產活動中會用到煤、天然氣等原材料,這些原材料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直接增加了生產過程中的危險性。另一方面在火電廠生產活動現場配置了大量的高溫高壓設施,輸電線路等,進一步增加了火電廠的危險性。在對設備進行檢修作業時,經常會有人員進行登高、起吊、有限空間、電路檢測等操作,這些作業容易導致墜落、窒息、電擊等危險事故。所以,火電廠的安全管理必須要進一步加強來保證員工的人身安全。
為確保火電廠能順利完成生產任務從而為企業生產提供后勤保障,火電廠必須要對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深入排查并整改。火電廠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生產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只有明確火電廠在安全管理中存在哪些問題,才能針對這些問題進一步整改和完善。
對于火電廠來說,無論是領導層還是一線工作員工對安全生產的意義認知不深刻。安全問題常被看作只要不發生事故就行,沒能認知到安全管理在火電廠生產中的作用。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說不如生產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大,但是安全卻是一道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的生命屏障。由于對安全生產認知不足,在進行一線操作時對風險點的控制也不強,在可能出現危險的操作步驟、位置、地點不能了然于心,于是加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某些火電廠領導者把安全管理認為是一堆數據、一堆資料,把安全管理當作應付上級檢查的一種手段,沒能從根本上提升安全生產意識,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盡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火電廠用到的設備也越來越智能,但是鑒于火電廠企業的專業性,對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一方面有些火電廠為了節約成本在招聘時沒有考慮到專業性,致使在工作時由于技術水平不過關引發事故。另一方面由于技能的缺陷,認知的不到位使得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的現象,盡管違規操作并不一定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但肯定是存在風險隱患的。據調查顯示,很多的安全事故發生就是因為作業流程不規范導致的。
良好的設備是火電廠進行生產活動的基本保障,隨著設備的老化和磨損,會導致設備精準度和可靠性下降,進一步增大安全事故發生的風險,所以對火電廠的設備日常維護和保養尤為重要。鑒于火電廠的特點,生產設備多,鏈式生產等,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生產效率[2]。某些火電廠對設備維修檢修不到位,無法有效查出問題所在并根據問題進行整改,從而使設備達到最佳狀態。由于檢修效果的缺失,一方面浪費了火電廠的人財物資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安全風險。
制度是準繩,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安全管理的效果。某些火電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也使引發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火電廠沒有定期下發或更新各個崗位作業的操作規范流程,安全生產監督體制的缺位也導致了制度執行的不完美。沒有制定各個崗位的責任制并層層壓實,使每個員工明確自己的生產職責和安全職責。考核制度的缺失或缺位也使得員工對安全生產重視度不夠,沒能調動起員工的工作主觀能動性。這些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安全管理的效果。
火電廠應確立“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從企業管理者角度來說,要加深對安全生產重要性的認知,多學習黨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安全生產的要求,樹立安全生產的理念,把員工和企業的安全放在經濟利益的前面。從企業員工角度來說,一方面要通過自身學習來提高安全意識。火電廠也要加大對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使員工明確安全重于一切,沒有了安全的保障再多的經濟效益也不能代替安全。另一方面員工尤其是一線操作人員要提高對風險點的認知,比如水汽系統出現問題,應及時分析和總結,經過檢查和測試后方可送電,員工要對不經過測試后直接送電可能導致的風險點了然于胸,從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線工作人員的操作規范性直接影響著火電廠的產能和安全生產能否達標。火電廠要加大對員工的培訓力度,通過培訓結合考核,進一步規范操作人員的作業行為。對培訓方式要進行創新,做到理論和交流相結合,讓經驗豐富、操作規范的員工用簡單通俗、容易被聽懂的語言講解操作流程及重點注意事項。培訓之后對員工要進行考核和監督,考核合格方能進入工作崗位,同時火電廠要設立“有獎舉報”制度,對操作不規范人員進行舉報,核實之后一方面給舉報人相關獎勵另一方面對被舉報人給予相關懲罰[3],通過這種方式會大大增加安全管理的效果。
電力設備是火電廠任務實現的必要保障,只有確保設備的可靠性和精準性才可以確保火電廠順利完成生產任務。對設備的日常保養要形成制度,在員工交接班時要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交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維修,在設備使用時,操作人員要對各參數詳情密切關注,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把設備可能存在的隱患防范于未然。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并且保證檢修質量,可以考慮通過檢修業務外包,提高外包門檻,通過聘請行業專家來提高設備檢修質量,來保證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過日常保養和定期檢修相結合的制度,并將制度落到實處可以有效的提高設備使用年限和可靠性,從而促進火電廠順利完成既定生產任務。
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與否直接決定著安全管理的效果是否完美。首先,企業要建立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以國家政策和行業標準為出發點,結合本廠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比如定期下發和更新各崗位的操作流程標準,制定崗位責任制并落實到每個部門每個員工,明確火電廠內部所有人的安全職責。健全監督體系和考核體系,監督可以由部門交叉和安全管理員協同進行,來保證監督質量。通過合理的考核體系來與員工待遇掛鉤,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效果,促進火電廠的持續發展。
總之,安全管理無論是對企業的發展還是對員工的人身安全保證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火電廠把安全生產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牢固守住安全生產的底線,通過切實可行的方式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火電廠亟需完善的重要目標。火電廠可以通過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對風險點的認知、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規范性、加強對設備維修保養的力度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對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方式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為火電廠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