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曉晴(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天津 300450)
油井酸化選井一般滿足以下條件:產層或井筒受污染的井;含油飽和度較高,地層能力較為充足的井層;產層應具有一定的滲流能力;油、氣、水邊界清楚;被選井井況良好。明確是否由不合理的開采方式及生產參數導致油井堵塞,了解污染的原因和污染類型,確定污染程度,通過對儲層的礦物成分、流體特性的綜合分析,確定酸化的可行性,以及將采用酸液的類型[1]。
不破壞儲層骨架;與儲層及流體配伍,在地層中液體及反應物不產生沉淀;穩定黏土,保持水潤濕;能解除近井帶污染堵塞物;穩定鐵離子、防止二次沉淀;防乳、破乳、降低表面張力;對金屬的腐蝕速度低于規定標準;施工方便、安全、經濟。
砂巖地層常用土酸(鹽酸和氫氟酸的混合液),為了達到深部解堵的目的,有時采用氫硼酸、地下自生土酸、緩沖調節土酸、磷酸等處理砂巖。對于聚合物堵塞的井選用螯合酸或解聚液。一般在酸液中加入添加劑,如緩蝕劑、穩定劑、破乳劑等,改善酸液性能和防止酸液在油氣層中產生有害影響。針對可能產生的二次有害沉淀,常用酸液體系包括清洗液、前置液、處理液、后置液、頂替液,或者清洗劑、解堵液、頂替液。
施工壓力一般不高于地層破裂壓力:

現場施工中一般?。簆破=0.9pmax。
為安全起見,施工時控制排量不高于最大施工排量Qmax的90%[2]:

式中:Qmax為最大施工排量(m3/min);K為儲層平均滲透率(mD);h為儲層厚度(m);pF為儲層破裂壓力(MPa);ps為儲層壓力(MPa);μ為流體注入黏度(mPa·s);re為酸化處理半徑(m);rw為井眼的半徑(m);S為儲層表皮系數。
在保證酸化效果的前提下盡量少地向地層注入酸液:

式中:V為處理酸液用量(m3);d為酸化直徑(m);h為油層厚度(m);φ為平均孔隙度(%)。
目前多采用的是不動管柱酸化,在電泵機組都在井下時擠注酸液,對井下引接電纜或動力電纜會有一定程度的損傷,易造成電纜無絕緣或燒泵,油井酸化前做好充分準備,保證一次快速注入酸液,控制擠注壓力不高合理,加強對緩蝕酸配方的研究,將化學腐蝕井下擠注管柱電纜降到最低。確定擠注方式,根據井的管柱結構,普通合采管柱常采用反擠注酸方式,為了保護井下機組和電纜,擠注壓力要低,一般不超12 MPa;Y管分采管柱常采用正擠注酸方式,擠注壓力可增加,一般不超17.2 MPa。施工過程中保持壓力不超最大值,且相對平穩,防止壓力波動損害電泵機組。對于油套連通的井要嚴格進行環空補液,控制補液壓力與速度,保護好井下放氣閥,防止酸液進入環空,保護管柱的同時有效解除地層堵塞。大型油井酸化作業設備、藥劑較多,工序復雜,需要認真做好泵注設計。
擠酸完畢后,除去反應時間,盡快起泵返排,減少酸液腐蝕井筒。酸化后起泵常常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如憋壓、欠載、泵卡等,現場需立即解決。起泵返排殘酸,同時啟動注堿泵在井口向返排流程注入5%~10%堿液中和后,進入平臺計量分離器進行脫氣,最后進入泥漿池。期間要求殘酸中和后pH值為7~8,返排液量控制在5~10 m3/h,記錄返排液總量、油壓、套壓、日產液量、化驗含水及產出液是否出砂或含有絮狀物等其他雜質,必要時可取返排液5 L返回陸地做進一步化驗。返排要嚴格檢查可燃氣和硫化氫氣體的含量,時刻保持警惕,若超標,降低排量,必要時暫停返排,頂替地熱水保護井筒。殘酸返排過程中,要控制返排速度,防止水平井出砂。
對于聚合物或者垢堵塞較為嚴重的井,擠注酸液完畢后,由于酸液反應會造成井下電泵堵塞,無法進行起泵返排。造成電泵泵卡,分析堵塞原因,首先嘗試正反循環洗井解卡,其次可嘗試正反轉起泵,盡量避免反循環酸洗或者頻繁正反轉起泵,否則可能造成井下電纜無絕緣或者電泵卡死。有條件的平臺可以嘗試低頻10 Hz逐漸加頻起泵,設置好過載電流。若無其他辦法,可正擠酸液浸泡解卡。
(1)返排殘酸必須用到平臺計量分離器脫氣,但實際好多平臺由于分離器無法連續用于酸化作業,這對于含氣井返排液進入泥漿池后會引起可燃氣探頭報警,存在隱患?,F場可根據可燃氣濃度值減小返排量,但返排速度慢,容易造成井筒腐蝕或地層二次堵塞,現場需增加可燃氣處理裝置。(2)返排過程中,油井流壓下降較快,返出液量逐漸變少,甚至無液,此種情況可能是酸化效果不佳,或者地層、泵造成二次堵塞,應及時環空補液生產,或者正擠水確認通道,及時解決少液問題。
(1)返排殘酸時,盡管加堿中和,但酸液對地面流程會造成腐蝕損壞,再加上平臺流程管匯老化,嚴重時返排期間就會發生平臺管匯刺漏,所以加堿中和技術和強化地面流程仍需改進。(2)目前渤海地區的生產流程對進入液要求很高,返排殘液必須pH≥7,否則將對污水處理系統產生很大影響,污水水質明顯變差,而且殘酸進入下游處理廠,會使電脫水器運行工況惡化,脫水效果受到很大影響[3]。目前主要是靠井口加堿中和除酸,盡量保證返排液pH≥7降低危害,但該種方法難以控制加堿量,后續爭取能研發出一種自動檢測返排液pH值,并隨之自動加堿的智能設備。
酸化設備管線較長或跨棧橋連接最好選用硬管線。酸化擠注壓力不超管線額定壓力值80%,管線具有合格證書,接頭配帶安全鏈,預防發生管線爆裂傷人事故。作業過程中如遇酸液刺漏,立即停泵關井,領隊組織將管線緩慢放壓,頂替清水,并及時匯報平臺總監。酸化作業最大的污染是酸液對平臺設施的腐蝕,所以現場無論是配液還是擠注,都不能讓酸液失控,腐蝕甲板或井口采油樹。若配液及擠注作業期間滴漏酸液而不及時中和科學回收處理,輕則酸液腐蝕甲板設備,重則排入地漏影響平臺流程和整個平臺生產。
油井酸化對采油樹電纜穿越密封要求較高。擠酸過程中由于井下管柱油套連通,造成套壓較高,且采油樹電纜穿越密封試壓標準13.8 MPa,容易擠漏電纜密封,造成安全事故。再加上密封老化等問題,所以酸化選井要找采油樹新式電纜穿越密封或BIW連接電纜井,可降低擠漏風險;同時,下入Y分生產管柱時帶孔管改為循環滑套,可通過鋼絲作業封閉油套連通。注入酸液前要試注水,逐級加壓,觀察采油樹電纜穿越密封是否有滲漏,套壓最高一般不超過10 MPa。同時要參考井況,對高含氣井要格外謹慎。對采油樹密封刺漏提前有應急防備,在作業過程中如遇采油樹刺漏,井口失控,現場立即關井,啟動應急程序,盡快檢修井口或流程管線,并將現場情況及時上報。
例如某A油井酸化過程中,H2S含量高達40 mg/L,使用呼吸面罩,接氣管線遠程測量H2S含量,首先要保證人員安全。本次作業返排過程中H2S超過氣體探測儀安全值20 mg/L,現場立即啟動如下應急程序:現場應急人員穿戴好專用勞保用品,減小返排量到最低1~2 m3/h,并將返排管線插入泥漿池底(H2S易溶于水);對泥漿池周圍隔離帶進行擴大,全平臺廣播通知,隔離區域專人巡查,防止無關人員進入隔離區域;泥漿池頂部加裝排風扇,保證泥漿池頂部空氣流通;泥漿池頂部值守人員轉至上風口觀察,并按時用氣體探測儀遠程監測;根據值守人員測量結果調整返排量,保證安全返排。
(1)通過酸化前后油井日產量或者采油指數的對比進行酸化效果評價。(2)通過酸化前后測得壓力恢復曲線求得的表皮系數、堵塞比來進行酸化解堵情況的評價。表皮系數的變化有以下三種趨勢:①下降趨勢:注入的處理液有效,因而表皮系數逐漸減小;②上升趨勢:注入的處理液在儲層中產生了二次沉淀傷害,污染了儲層,或是注入處理層的暫堵劑起了作用;③平緩趨勢:盡管還在注入液體,但沒有獲得更好的處理效果。(3)通過酸化前后測得的產出剖面對比情況進行酸化效果的評價。
通過酸化后有效期進行效果跟蹤評價,從公司開發生產系統觀察作業井動態,詳細記錄酸化后井的壓力產量變化數據,分析趨勢,確定酸化周期;定期取樣,做產液物性分析,便于分析污染堵塞物。
綜上所述,在油井酸化可行性研究、參數設計、擠注作業、殘酸返排、安全環??刂萍靶Чu價跟蹤方面做到精細化管理,才能最大限度控制好作業井安全,提高酸化成功率,避免因方法控制不當酸化失敗,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油井作業過程由于井況不明或方法不當出現復雜情況,如二次堵塞、電泵卡、采油樹泄漏、硫化氫危害等特殊情況,現場要做好應急準備,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加強與技術專家聯系,找出合理的方法及時解決。油井酸化目標是提高油氣產量,要做好井的效果評價和跟蹤,科學量化作業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