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南京福邦特東方化工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48)
換熱器在化工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主要用于加熱、預熱、過熱、蒸發以及制冷等操作,其工作原理是將熱流體的部分熱量向冷流體傳遞,確保工業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流體能夠達到預期溫度。當前化工企業常用的換熱器換熱形式主要分為蓄熱式換熱、流體連接式換熱、表面式換熱、直接接觸式換熱與復合型換熱等多種類型。
大部分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都是以水為載熱體,水溫身高或流體濃度較高時,原本溶于水中的鈣離子與鎂離子等,會析出微溶于水的鈣鹽與鎂鹽,并附著于換熱器的表面,最終形成水垢,緊貼在換熱器表面,難以清除。
灰塵、炭黑及砂粒等懸浮于流體系統中的固體顆粒,在換熱器的表面凝聚形成的污垢,稱之為微粒污垢。
在流體和加熱表面之間,出現氧化與聚合反應所產生的沉淀物,附著于換熱器表面,稱之為化學反應污垢。
因為流體自身存在的腐蝕性、或其中含有存在腐蝕性特點的雜質,導致換熱器表面被腐蝕,所形成的腐蝕物沉淀于換熱器的表面,稱之為腐蝕污垢。
流體中存在的微生物群體和其所產生的排泄物、化學污染
物和泥漿等成分,共同粘附在換熱器表面,形成膠狀沉淀物,此稱之為生物型污垢。
弱換熱器的自身溫度過低,清潔液體或多組分溶液的高溶解分解凝固沉淀所形成的污垢,稱之為凝固污垢。
應用化學清洗液,與換熱器表面存在的結垢進行反應,達到促進污垢溶解、脫離和剝離的目的?;瘜W清洗模式無需對換熱器進行拆解,使得清洗流程大大簡化,清洗難度大幅下降。但如果未能合理選擇化學清洗液,很可能出現換熱器表面被腐蝕破壞的情況。化學清洗劑一般分為三類:第一,以溶解方式去除表面污垢;第二,以表面活性劑去除表面污垢;第三,以化學反應的形式去除表面污垢。常用的清洗方法分為三種:第一,循環法。應用水泵使得清洗液在換熱器表面循環清洗。第二,浸漬法。讓清洗液充滿換熱器表面,靜置一段時間后,污垢能夠自由脫離;第三,浪涌法。在換熱器設備中充滿清洗液,每隔一段時間,從底部放出部分清洗液,再將所放出的清洗液裝回設備內,實現攪拌清洗的目的。在進行化學清洗時,其溶液一般維持0.8~1.2 m/s的流速,達到增加溶液湍流程度的目的。對于不同污垢,需要合理選擇對應的化學清洗液。例如水垢,可使用5%的硝酸溶液。純堿形成的結垢,可使用5%的鹽酸溶液。但不應當使用能夠對板片產生腐蝕的化學液體進行清洗。嚴格禁止以鹽酸清洗不銹鋼金屬板片[1]。
該清洗方式,是通過應用機械外力和能量,達到粉碎污垢、從換熱器表面剝離污垢的目的。高效、安全、環保和無腐蝕是物理清洗方式的主要特點。但由于物理清洗方式難以作用于微小的區域,導致清洗結構相對復雜的設備內部時,可能會出現清潔死角。當前PIG清管技術、電場除垢技術及超聲波除垢等都屬于較為常見的物理清洗方式。
借助柱塞泵所形成的高壓水流,通過特殊噴嘴后,向結垢層噴射,具有效率高、清除徹底等優勢,但存在裝機容器較大、耗水量較多的缺點。
該除垢方式主要應用超聲波生產,改變流體中結垢物質的化學性能及物理形態,使得結垢最終分散、粉碎、松散并脫落,達到清潔換熱器表面的目的。當前超聲波除垢原理主要是空化、活化、剪切及抑制效應。
當前的管道內部移動式除垢機具具有質量好、除垢效率高等特點,適宜被應用于輸送化工液體或水的管道的除垢。根據驅動形式進行區分,可以將此類設備分為壓縮空氣驅動、電力驅動和液力驅動等多種形式。
該清洗模式是應用機械設備,施加大于結垢附著力的力,使得結垢能夠從換熱器表面脫離。該清洗方式可以有效去除化學方法所無法處理的硬質垢及碳化污垢,但應用此清潔方式,需要清理5~10遍,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整體清潔效率較低、質量較差。當前機械清洗模式最常應用于直管清洗中。第一,提前準備好水源及空壓機,將換熱器水管上的短接頭拆除;第二,將換熱器封頭的緊固螺栓拆除,旋轉封頭180°,將傳熱管露出;第三,在傳熱管中插入尼龍刷,確保尼龍刷自帶的氣堵完全進入;第四,在傳熱管口插入氣槍口,確保氣槍水平端持,讓氣槍口上的密封墊片被壓緊;第五,將氣槍上的氣閥打開,通過壓縮空氣推動尼龍刷向前行走,在尼龍刷到達傳熱管的另一端后,關閉氣閥;第六,重復上一步驟,從換熱器的另一端,將尼龍刷推回,如此往復三遍以上;第七,使用0.3 MPa的水流對傳熱管進行沖洗;第八,對后續所需清洗的傳熱管,重復上述步驟,確保所有傳熱管都被清洗完畢;第九,對傳熱管內部的管壁顏色進行檢查,如可以直觀看到銅材質的本色,則可確認為清洗符合要求;第十,擰回封頭,并對封頭的密封墊片進行檢查,確保洗完好且平整,緊固換熱器封頭的螺栓,鏈接上換熱器水管的短接頭;第十一,對作業現場進行清理[2]。在使用機械清洗方式清洗不銹鋼片時,不應當使用碳鋼刷子進行清洗,避免促進板片腐蝕。在清洗完畢后,需要用清水沖洗并擦干,妥善放置,避免變形。
該模式主要借助微生物分解換熱器表面所附著的油污結垢,并且將其轉化為無毒無害的水溶性物質。該清洗模式能夠將有機物、油污等附著物徹底分解,所以其本質上屬于環保型清潔技術。目前主要有兩種清洗工藝如表1所示。
在運行換熱器時,為滿足生產工藝需求,需要流速進行調整,從而使得實際使用條件與設計條件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對此應當通過合理設置旁路系統,盡可能確保換熱器處于設計流速和溫度狀態下運行,以提高其穩定運行時間,延緩污垢的形成;應用參數控制時,進口物料條件可能出現調整,所以需要對流體中的結垢物質含量、顆粒大小與流體pH值定期測試;針對結垢機理的不同,需要合理應用不同添加劑,達到清除或抑制結垢的目的。如:結晶改良劑、分散劑、生物滅劑及抑制劑、緩釋劑、絮凝劑、化學反應抑制劑和燃燒系統中抑制積碳等結垢的添加劑等;隨著流體中結構物質濃度的增加,結垢速度也會顯著加快,對此可以采取過濾、凝聚和沉淀的方式去除顆粒污垢。應用離子交換或化學處理的方式切除結疤類物質。使用磁場、超聲波、紫外線、電廠和輻射等達到殺滅流體中細菌的目的,其中超聲波能夠對生物污垢實現有效抑制;要加強控制換熱器的水質,定期檢查系統中的水及軟化罐中的軟化水情況,確保其符合相關標準,才可應用于換熱器工作;化工企業在新增設備后,需要將供熱系統和換熱器分離,確定了其循環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將換熱器與之連接,避免管網中存在的雜質進入換熱器中;換熱器工作過程中,除了學校對供熱系統的過濾器以及除污器定期清理以外,還需要持續保持供熱管網的清潔,避免出現堵塞換熱器的情況[3]。
在化工企業生產中,換熱器是其中極為重要的設備之一,在生產過程中作用重大。所以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必須深入研究對換熱器的研究,應用正確的換熱器使用和維護方法,確保其能夠持續保持高效運行。同時需要積極學習和了解行業先進技術,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及設備設施的方式,升級現有的熱水器設備,以有效提升換熱器的工作效率,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對于相關能源的消耗量,提高生產效益,促進企業的綠色、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