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文/石家莊市動物園管理處 050200
1.1 概述牛羊布病是由布魯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主要侵害牛羊的生殖系統以及免疫淋巴系統,牛羊等動物表現為性欲下降,公畜發生睪丸炎癥、懷孕母畜流產。
1.2 傳染源患病或者是攜帶細菌的牛羊等動物特別是患病動物流產的死胎、胎盤、胎衣、羊水及其污染的飼料、草墊、飲水、用具等都是引起牛羊等動物發生布病的傳染源。
1.3 傳播途徑牛羊布病的發生一般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皮膚等途徑傳播。呼吸道感染是帶有病菌的空氣或是塵埃進入牛羊的呼吸道導致的感染;消化道感染是當牛羊進食了被污染的飼料、水或是喂食的用具或地面被污染的時候導致的感染;皮膚感染是健康的牛羊接觸了患病或是攜帶病菌的牛羊,尿液、糞便、皮毛或是周圍被病畜污染過的環境都可能造成感染,這種感染危害性最大,傳播速度最快。
牛羊在感染布病后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而且不同性別的牛羊在患病后也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母?;疾『?,通常在妊娠后的7~8 個月左右發生流產,流產的胎兒大多數為死胎或弱胎,同時出現胎衣滯留的現象,并伴發子宮內膜炎甚至子宮積膿從而造成母牛不孕。公?;疾『髣t會出現睪丸炎或附睪炎,部分公牛可能會伴有關節炎的癥狀。
羊患病的早期沒有嚴重的癥狀,因此常常被忽略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母羊患病后,通常在妊娠的3~4 個月左右發生流產,由于母羊流產前的癥狀不太明顯,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防治。部分母羊則會出現乳房炎和關節炎的癥狀。公羊患病后的癥狀同公牛相似,也會出現睪丸炎或附睪炎的癥狀。
通過解剖可以發現患病妊娠后期的母畜胎衣厚度增加,胎盤表面有膿性滲出物以及纖維蛋白,并伴隨著大量的出血點。而患病公畜則出現睪丸、附睪化膿和壞死,并且睪丸腫大,一些病例也會出現睪丸嚴重萎縮的現象。
4.1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戶防控意識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網絡和微信等方式加強對牛羊養殖戶等相關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增強對布病的自主防范意識。做好布病防控技術培訓工作,使廣大牛羊養殖戶了解布病的危害以及防控方法,發現疑似病例的時候能夠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布病的發生。
4.2 加強飼養管理,嚴格做好消毒工作良好的養殖環境可以有效控制疫病的傳播與感染。首先,要及時清理牛羊圈舍的糞便等污物,保持圈舍的清潔、干燥,為牛羊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合理配制和供應飼料,保證牛羊的健康,提高生產性能。其次,定期對牛羊的圈舍、草場以及用具等進行消毒,可以使用石灰乳或漂白粉等消毒劑,從而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最后,要堅持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在牛羊出場或是轉舍之后都要對飼養環境進行徹底的清潔消毒,在空舍一定時間之后,再進行全新一輪的飼養,避免牛羊之間的的交叉感染。
4.3 強化檢疫工作,定期開展免疫在牛羊的養殖過程中,對外來引進的牛羊要嚴格按照程序進行檢疫和監管,隔離飼養1 個月,確保健康后才能混群飼養,以降低流通環節傳播風險。每年要通過采集血樣的方式對牛羊進行布病檢測,對檢疫為陽性的病畜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合理有效的免疫接種工作是預防牛羊布病的重要措施,養殖人員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對牛羊進行免疫接種,布病疫苗的接種一般都是一年2 次,可以有效提高牛羊的免疫力,也可避免人類的感染。
4.4 做好個人防護,增強防控能力養殖人員要提高個人防護意識,在工作過程中一定要帶防護手套和口罩,穿專業的工作服,勤洗手,勤消毒,避免經皮膚或粘膜感染。不生食牛羊肉,不喝生乳,生乳一定要煮好滅菌之后才能喝,牛羊肉和內臟要煮熟煮透再食用。定期體檢,確保養殖人員身體健康。
牛羊布病的防控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重視該病的防治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指導養殖戶科學合理地進行養殖,提高牛羊的養殖效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發生,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