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映梅 郝曉芳 張俊峰 張君 金玉亮 董天 孫剛/黑龍江省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哈爾濱 150069
為深入貫徹《關于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意見》和《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精神,黑龍江省實行多措并舉,分區域、分場群防控非洲豬瘟,建立常態化防控機制,鼓勵大型養殖場申報非洲豬瘟無疫小區。通過層層選拔,政府支持,專家助力,林甸牧原公司和綏化御咖公司脫穎而出,有力推動了全省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增強豬肉供應保障能力,開拓了一條無疫小區的建設之路,起到了良好示范帶動作用。
1.1 領導重視,成立專班,靶向指導攻堅克難省農業農村廳、省動物疫控中心及縣領導高度重視無疫小區建設工作,多次親臨現場指導,建立網上網下溝通協作機制。在網上成立“無疫小區建設攻堅群”,實行信息共享聯動機制,包括省、市、縣建設項目負責領導、指導專家、評估認證聯絡員以及企業總經理、分場場長、生產總監、獸醫總監、品控官等負責人,共同學習研究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技術規范、相關標準等農業部文件,傳遞最新信息和建設要求,解決建設過程中的各種難題,大家協力同心,緊密互動,政企攜手,高效合作。在“龍江動物疫控”公眾號中推送《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知識百問百答》,形成了干中學,學中干的良好氛圍。
黑龍江省在網下建立“一個企業,一名領導,一個團隊,一抓到底”的專班化運作模式,系統謀劃推進方案,使建設工作有序進行。包括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管控、硬件設施建設、軟件分類建檔、人員分層培訓、申報材料審核、迎接評估檢查等。將各階段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列出清單,精準施策,集中攻關。邀請參與過評估的專家進行迎檢培訓,靶向指導,加快各部門協同工作進度,全面提升建設管理水平。
1.2 政策引導,政府支持,加快小區升級建設根據《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相關規定,林甸牧原公司啟動了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改造項目建設,重點增加洗消中心的資金和設備的投入,在廠區外設立一級和二級大型洗消中心,廠區內對飼料進行高溫消毒、對管鏈運輸和豬舍升級改造,增加獨立通風系統和高效過濾系統等,提高了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青岡縣政府提供400 萬元資金建設洗消中心。政府每年提供50 萬元資金用于購買豬瘟等疫苗,用于支持無疫小區生豬免疫。政府提供資金用于50臺生豬運輸車輛安裝定位系統,支持無疫小區生豬運輸。
1.3 地方助力,產業扶貧,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林甸牧原公司做為林甸縣產業扶貧項目,得到大慶市林甸縣政府重點支持,在養殖用地審批,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審批等加快了進度,還制定了五年計劃,準備進一步開展飼料、養殖、屠宰、食品加工一條龍產業園區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布局謀篇。青岡縣政府提供扶貧資金,建設生豬飼養基礎設施,由綏化御咖公司經營管理,擴大生豬飼養規模,每年御咖公司拿出3150 萬元分發給貧困戶,助力脫貧攻堅。
2.1 實施技術更新,提升監管水平黑龍江省開發了“智慧龍牧”APP系統平臺,使監管保障工作走上智能化之路。動物疫病監管部門可以實時網上查詢養殖場存欄變化以及檢疫申報情況,通過企業視頻監控平臺掌握企業生產、流通及無害化處理等情況,做到及時發現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漏洞,督促整改。同時遵循全程監控、風險管理原則,對無疫小區及周邊區域、相關人員和生產活動進行官方監管,掌握周邊地區動物疫病狀態和風險情況。通過“智慧龍牧”平臺開展生豬產地檢疫,極大促進了生豬飼養標準的提高、免疫標識的佩戴,增強了養殖者從業守法意識,杜絕了非法買賣,確保了千家萬戶飼養環境安全。養殖戶通過智慧龍牧手機APP 軟件實施產地檢疫率達到100%。
2.2 強化疫病監測,提高診斷能力為了符合無疫小區的評審規范和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在疫控中心專家的親臨指導下,林甸縣級疫控中心添置了生物安全柜,對實驗室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和科學分區,為提高檢測工作的準確性奠定了基礎。同時整個區域的疫病監測和診斷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
2.3 推動機構改革,促進監管保障無疫小區的建設推動了所在縣畜牧主管部門的機構改革,青岡縣計劃將青岡縣畜牧獸醫局單設為獨立法人機構,促進政府對動物疫病監管效能的發揮。縣政府對青岡縣疫控中心實驗室和物資庫升級改造也列入規劃之中。
2.4 完善縣、鄉、村三級動物疫情監管網絡為做好監管工作,青岡縣在縣級設置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揮部,鄉級設置疫情監測情報點,村級設立動物疫情監管崗位。借助動物防疫特聘專員政策實施的有利契機,及時聘用了專業素質高、實踐經驗豐富的防疫專員20 名,充實到全縣動物防疫隊伍中,進一步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總人數達到279 人。青岡縣每個鄉鎮畜牧獸醫站配有一名動物防疫專員,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6 人。近年來縣畜牧獸醫局增加5 人,專業技術人員達到28 人,極大提高了青岡縣基層動物防疫技術力量,加強了動物疫病監測和控制工作力度,提升了官方監管能力。
2.5 促進生豬產業提質增效通過開展無疫小區建設,打造了綏化御咖公司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樣板,帶動全縣建設18 個年出欄5000 頭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實現與綏化御咖牧業統一的飼料供給、技術服務、飼養標準、生豬銷售、豬源供應,確保了生豬質量與飼養標準。
2.6 加快生豬產業技術更新步伐首先是提升了生物安全水平。通過推廣無疫小區生物安全實施細則,控制人流、物流、車流。按照審批流程進行審批,由場區外一級洗消中心開始,在生物安全管控專員監管下有序進行,每個環節“不回流”,強化消毒滅源,采取閉環管理,并建立流動臺賬,確保生物安全。第二是實現了糞污合理處理,通過有機肥還田,實現循環再利用,促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第三是建立了生豬產業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產業化發展模式。
3.1 加大無疫小區推進力度加強培訓宣傳,制定培訓計劃,印發宣傳手冊,舉辦培訓會,介紹無疫小區建設先進經驗。指導省內其他企業進行無疫小區建設和申請,跟進谷實、笨笨樂等企業的無疫小區建設進程。
3.2 實施政策傾斜將“先打后補”資金、省畜牧業發展基金優先用于無疫小區所在市縣。建議國家出臺相關無疫小區傾斜政策,以鼓勵更多企業申報。
3.3 加強對無疫小區的監管對已通過無疫小區評審的企業加強監管,制定詳細的監管方案計劃,從而維持無疫狀態。同時加強對無疫小區周邊3 公里內散養戶的監管,爭取建設非洲豬瘟無疫縣。
3.4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鼓勵省內規模企業建立洗消中心,落實主體責任,從整體上逐步提升全省生物安全水平。
今后我省將繼續總結前期的經驗做法,增點擴面,進一步推進無非洲豬瘟小區的建設工作,本年度爭取再扶持建設2~3 家,擴大無疫小區范圍,為非洲豬瘟的常態化防控創造新途徑,為生豬穩產保供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