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周斌/甘肅省莊浪縣良邑鎮畜牧獸醫站 744699
生態放養雞是一種綠色的養殖模式,不僅經濟效益明顯,同時能夠獲得一定的生態效益,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同時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能夠為人們提供營養價值高的雞肉制品。生態放養雞對飼養管理條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養殖管理者掌握先進的飼養管理模式,同時重視疫病的防控工作。
1.1 流行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細菌性疾病主要包括大腸桿菌病和沙門氏桿菌病,對雞養殖業的危害比較大,主要是因為飼養管理不當造成,衛生環境差和管理不佳都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此外,沙門氏桿菌病對雛雞的危害比較大,影響雛雞的成活率。有些養殖場不重視雞只的免疫,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其次,病毒性疾病,造成病毒性疾病出現的原因包括飼養管理不善,或者營養供給不足,導致雞只的免疫力下降,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生態放養雞養殖的過程中,雞群自由的覓食,林下的環境比較潮濕,很容易受到寄生蟲病的影響,威脅雞只的身體健康。為此,應該保證養殖環境的干凈衛生,做好日常的防蚊工作,如果發現疑似病雞,必須及時隔離。此外,采取疫苗注射的方式也能夠提高雞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最后,寄生蟲病,如果雞只感染寄生蟲,影響雞只的健康生長,為此,養殖的過程中必須及時的清理糞便,防止蟲卵的傳播和寄生,如果寄生蟲病傳染的話,給養殖場造成的損失比較大。
1.2 具體的疫病防治措施生態放養雞的疫病的防治工作難度比較大,必須做好日常的疫病的防控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保證雞只的健康生長,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收入。
1.2.1 做好雞群的免疫工作采取科學的雞群免疫工作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為此,必須按照相關的規定采取生態放養雞的免疫,結合生長需求采取科學的免疫注射措施,提高免疫的效果。其次,在具體免疫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在選擇疫苗之前,應該調查當地流行病學的實際情況,還需要做疫苗試驗,保證疫苗使用的安全性。再次,在疫苗注射的過程中要嚴格的控制劑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在注射過程中要做好觀察工作,如果出現特殊情況要及時的應對。最后,重視對疫苗的儲藏和管理,避免出現疫苗質量問題,提高免疫的效果。
1.2.2 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好做日常的消毒管理工作能夠有效的避免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促進雞群的健康生長。在具體消毒的過程中,合理的控制消毒的劑量,嚴格按照相應的要求進行消毒。其次,在消毒劑選擇方面,不能夠使用一種消毒劑,應該輪換使用,避免病原菌出現耐藥性,提高消毒的效果,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2.1 養殖場的選擇在選擇生態放養雞的過程中,要重視養殖場地的選擇。首先,應該選擇遠離污染的地區,保證水源的充足和通風條件。其次,在養殖場周圍設置防疫隔離區,切斷和外界動物的接觸。再次,保證養殖場規劃設計的科學性,能夠給雞只充足的活動空間。
2.2 強化養殖環境生態放養雞每天能夠產生大量的糞便,需要及時的清理糞便,將其放到固定的地點堆放,并且采取發酵處理,消滅糞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提高糞便的利用效率。其次,保證生態放養雞有充足的飲水,定期對水資源進行消毒,保證水源的干凈衛生。再次,養殖人員對進出養殖場的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如果有條件的話,需要設置專門的消毒設施。
2.3 選擇健康的飼料健康的飼料是促進生態放養雞生長的關鍵,應該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性。其次,如果是比較小的雛雞,不能夠野外放養,可以集中養殖,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在野外放養,采取循序漸進的放養模式,提高雛雞的覓食能力。最后,如果需要更換飼料,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雞只出現應激反應。
2.4 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和傳統的養殖模式具有一定差異性,可以給生態放養雞喂食一定量的麩皮和綠葉菜,能夠補充充足的維生素,促進雞只的健康生長。其次,保證雞群能夠獲得全面的營養,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天然酵母和蛋氨酸等飼料添加劑,提高飼料的營養含量。
2.4.1 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在育雛期階段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的飼養管理措施。第一,做好溫度和濕度的控制。育雛期的雞群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應該加強對所內的溫度和濕度的控制,提高育雛雞的抗病能力,減少呼吸道方面疾病。如果溫度和濕度控制不到,育雛雞很容易患病,造成大量的雞群死亡,經濟損失比較大。第二,重視對飼養密度的管理,飼養密度過大很容易造成育雛雞的死亡。第三,加強對飼料和水源的管理,育雛期的雞群的抗病能力很差,一旦水源和飼料出現問題,可能增加患病的概率。
2.4.2 放養期的飼養管理在雞群放養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第一,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具體的飼養密度,來觀察雞場外的地形和草地資源等情況選擇具體的飼養密度,如果密度太大,很容易使雞群營養收入不良,需要補充其他的飼料,影響飼料的轉化率。如果飼養密度過小,造成資源的浪費,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收入。第二,觀察雞群的生長狀態,結合期權的生長情況確定是否有可以補飼,一旦發現雞群出現營養不良癥狀,要及時的補充飼料,促進雞只的生長,在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滿足雞群生長中所需要的營養。第三,在放養的過程中要觀察外界的天氣變化情況,選擇在晴朗暖和的天氣放養,能夠提高雞群的抗病能力,減少應激反應的出現,減少雞群的患病概率,促進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2.5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得當也能夠保證雞只的健康生長,掌握雞只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氣溫和濕度條件,合理的控制養殖的密度,結合不同的肌群年齡選擇適合的養殖密度。其次,注意觀察雞只的生長狀態和覓食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或者存在潛在的疫病,必須采取單獨隔離喂養和治療的措施,如果確診,需要進行藥物預防,避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和蔓延。此外,一旦發現傳染性疾病,必須向上級的授意部門匯報,上級部門派遣專業的人士進行疫病的防控,減少疫病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后,還需要科學的控制生態放養雞的采食量,避免采食過多,對雞只胃部造成負擔會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在生態放養雞模式發展的過程中,因為受到養殖環境和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響,生態放養雞很容易出現一些疾病,影響其健康發展。為此,養殖人員應該掌握先進的生態放養雞飼養管理技術,不斷創新思想管理理念,為生態放養雞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保證飼料和飲水的干凈衛生,減少生態放養雞患病的可能性,促進生態放養雞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