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輝/山東省威海市畜牧業發展中心 264200
雛雞出生后的一個月是其生長關鍵期,加強該階段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應該了解肉雛雞的生長特點,保證生產環境,制定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加強對雛雞的疫病的防控,減少病害的出現。
1.1 育雛前期的準備工作在育雛開始之前,要做好雞舍的管理,保證雞舍的密閉性,全面檢查雞舍的門窗是否封閉良好,為育雛雞提供適合的溫度和濕度環境,并且提供適合的通風和光照條件,同時保證積水的干凈衛生,選擇熏蒸和火堿水溶液的方式徹底的消毒雞舍,能夠消滅病毒和寄生蟲,為之后的育雛工作奠定基礎。
1.2 飼養密度的科學性控制好飼養管理的力度,能夠預防疾病的發生,如果飼養密度過大的話,會影響雛雞的健康生長,同時會增加患病的概率。為此,控制好飼養的密度能夠提高雞舍的利用效率,并且增強雛雞的體質。
1.3 強化飲水和開食管理
1.3.1 飲水管理雛雞進入圈舍之后,第一時間喂食飲水。尤其在夏季,飲水很關鍵,保證飲水的干凈衛生,在水中加入開食補鹽,持續為3d 之后,能夠緩解雛雞脫水的現象,降低患病概率。
1.3.2 開食管理在飲水之后的3h 需要科學的飼喂管理,針對3 周齡以內的雛雞,在喂食之前,超過3 周齡可以喂食中期料,控制喂食量,避免雞出現應激。
1.3.3 體重管理雛雞出生的前5 周需要強化管理,確保增長速度,否則會會影響雛雞的生產性能,導致雛雞的體重受到影響。
1.4 重視對溫度和濕度的管理
1.4.1 溫度管理做好溫度的控制工作,也能保證雛雞的健康生長,否則會影響雛雞的飲水和進食情況。為此,應該選擇保溫條件比較好的育雛舍,保證適合的溫度環境。雛雞出生的一周內,雞舍的溫度控制在33~35℃,隨著日齡的增加,育雛舍的溫度逐漸降低,一個星期降低兩度即可,雛雞出生的一個半月后溫度控制在20℃以上。結合雞群的變化和氣候變化情況適當的調控育雛室內的溫度,一旦雛雞出現喘出氣和飲水量增加的情況表明室內溫度過高,需要采取降溫對策。雞只出現聚集現象表明室內溫度較低,適當調整溫度,溫度恢復正常即可。
1.4.2 濕度管理濕度過低直接影響育雛雞的生產生長性能,針對10 日齡以內的雛雞,溫度過高會造成濕度變化,可以定期噴水來保證雞舍的濕度適合。10 日齡以上的雛雞,采食量明顯上升,排便量也增加,導致圈舍內的環境潮濕,做好通風管理很關鍵,并及時更換墊料,適當降低飼養密度,合理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1.5 通風做好通風管理工作,保證雞舍內的空氣清新,同時氧氣充足,能夠促進雛雞的新陳代謝,保證其健康生長。如果發現雞舍內有大量的有害氣體或者灰塵,要及時的排出,否則會增加雛雞的患病概率。飼養人員應該定期的檢查雞舍是否有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保證空氣質量,否則會造成雛雞吸入有害氣體,增加了患病概率,要做好及時的通風管理。針對15 日齡以內的雛雞,應該保證雞舍的通風條件,控制溫度和濕度,要將有害氣體排出雞舍之外,在每年的夏秋季節,氣溫變化比較大,應該做好雞舍內的通風和除濕工作。
1.6 及時斷喙及時斷喙能減少喙癖現象,一般情況下,雛雞出生6d 就可以斷喙。上喙切除50%,下喙切除30%,在斷喙前后的1~2d,在飲水中或者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防止因為短喙出現應激反應,也能加快傷口的愈合。
1.7 加強光照管理在育雛階段,要做好光照管理,選擇比較大的燈泡,能夠增加光照條件,為雛雞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可以適當的延長采食的時間,促進雛雞生長發育。此外,應該控制光照強度,防止雛雞出現應激反應。
育雛期間的肉雞的抵抗能力很差,容易患各種疾病,加強對疫病的防控工作。相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育雛期階段,很容易出現各種疾病,對雞只的危害和影響比較大。
2.1 雞白痢病的預防可以使用土霉素,拌服于每日的飼料中,針對超過3日齡以上的雛雞,可以采取上述方法,或者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青霉素,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2.2 球蟲病的預防出生半個月以上的雛雞,患病的概率高,需要做好預防工作,常見的預防藥物有氯苯胍,可以喂食直到育雛期結束。
2.3 加強育雛期的防疫接種工作不同雛雞選擇疫苗注射防疫也存在差異性。針對一日齡的雛雞,可以注射這種馬立克氏病疫苗。針對7 日齡之后的雛雞,可以接種新城疫疫苗和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選擇滴鼻接種的方式。針對20日齡之后的雛雞,可以接種禽流感疫苗。針對21日齡之后的雛雞,可以接種第2劑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25 日齡到30日齡時接種第2 次雞新城疫苗。結合雞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病害情況接種霍亂疫苗。此外,還應該制定科學有效的免疫措施和方案,針對該地區經常出現的疫病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當地的疫病防范工作人員還要定期的深入養殖場開展流行病學的調查情況,掌握疫病的發生動態和規律,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提高免疫接種的效果。在采取免疫接種之前,檢查雞只的抗體水平,才能制定科學的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一旦在免疫的工作中出現問題可以適當的調整免疫程序。在疫苗接種之前,檢查疫苗說明書上的具體信息,如生產企業、生產批號、生產日期和失效日期等,控制好疫苗的這種劑量,保證免疫的最佳效果。在疫苗接種完成之后,還要觀察雞群的反應,如果出現副作用的話,要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癥治療措施,減少不科學的疫苗注射所造成的影響,減少疫病的發生。
2.4 衛生消毒在肉雞育雛階段,應該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工作,可以選擇酸類的消毒劑或者全類的消毒劑,效果顯著。每個批次的肉雞出來之后,要對雞舍進行全面的清潔和消毒,可以使用福爾馬林溶液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混合之后熏蒸消毒,消毒效果顯著。為了減少疫病的傳播,加強對養殖場周圍的環境管理工作,應該定期的消毒,每個月消毒兩次到三次,可以使用氫氧化鈉溶液,噴霧消毒。在養殖場的內部設置專業的消毒設施,提高消毒效果。加強對雞舍內糞便的清理工作,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還能夠滅殺糞便中的病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藥物的過程中要控制好劑量,避免對雞群的呼吸系統造成影響。
2.5 科學的預防各類疫病在肉雞育雛階段,其對外界的抵抗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入侵,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就包括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和消化道方面的疾病,對育雛雞的危害較大。為此,要加強對育雛雞的管理,為其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營養物質,提高育雛雞抗病能力。養殖場在發現疫病之后,上報相關的防疫部門,派遣專業的獸醫進行科學的診斷,明確病因之后選擇藥物治療,對患病雞群隔離治療,通過對癥治療的方式來提高效果。之后對雞舍進行徹底的消毒,切斷傳染源。
在肉雞育雛階段,不僅需要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只有兼顧二者,才能保證育雛雞的順利生長。從飼養管理來看,做好飲水和開食管理,還應該加強對圈舍的消毒和清潔工作,控制飼養密度,加強光照管理和通風管理。另外,結合不同日齡的育雛雞選擇適合的預防和免疫接種工作,減少患病的概率,保證育雛雞的生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