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756599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對飲食結構不斷進行調整,除了豬肉、雞肉外,牛肉的消費量也逐年加大。牛肉具有膽固醇低,蛋白質含量高,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等特性,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并且對于肉牛養殖者來說,牛肉的養殖效益也較高,因此發展前景良好。隨著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改革,養牛業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融合化方向發展,掌握科學合理的肉牛飼養與育肥技術對于提高肉牛的生長性能,提高增重速度和牛肉的品質就顯得格外重要。
1.1 牛舍場址選擇與規劃牛舍的選址要選擇地勢平坦、高躁、背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地面坡度以3%~5%較為理想。山區建場時,坡度不超過25%。要保證圈舍內環境內的通風、溫度、濕度、光照適宜。一般牛舍內的溫度是控制在12~20℃。在北方的冬季,要在牛舍上覆蓋塑料暖棚保證牛舍舒適溫度,注意牛舍內要保持通風,對牛舍內氨氣及其他有害氣體及時進行排放。在夏季來臨時要注意牛舍內保持涼爽適宜的溫度,保證圈舍內冬暖夏涼。
生產區和生活區要嚴格分開,生產區門口設消毒室和消毒池,池內使用2%~4%氫氧化鈉,藥物定期更換保持有效濃度。場區內要設定良好的排水系統,雨污分離,設置廢棄物的固定儲存設施和場所,并處在下方向,儲糞場所要有防止糞液滲漏、溢流、雨淋措施。牛舍外的向陽面可設運動場與牛舌相同,每頭成年牛占用面積25m2,育成牛15m2。
1.2 優質的水源肉牛場每日需要大量的水,主要包括牛的飲水、人員生活用水、飼料管理用水以及消防和灌溉用水。水源主要包括降水、地面水和地下水,常用的水源為地下水。選擇水源時,應方便使用和進行水源保護,并容易進行水的凈化和消毒。
1.3 日糧配合營養指標包括干物質、綜合凈能、肉牛能量單位、粗蛋白、鈣磷。在實際應用中根據肉牛的品種和環境條件以及當地的飼料特點,靈活使用標準。肉牛全價配合飼料是根據肉牛不同生理階段和不同生產水平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量,把多種飼料原料和添加成分按照規定的加工工藝配制成均勻一致、營養價值完全的飼料產品。肉牛的全價配合飼料包括很大一部分的粗飼料,由粗飼料(秸稈、干草、青貯等)、精飼料(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以及各種飼料添加劑組成。精料補充料是反芻動物特有的飼料,肉牛全價配合飼料去除粗飼料部分,剩余的部分主要由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添加劑預混料組成,在肉牛養殖中較為普遍使用。飼料種類應多樣化,本著經濟性的原則選擇飼料原料,并注重飼料的適口性,日糧中粗飼料比例一般在40%~60%,日糧應有一定體積的干物質含量。
2.1 牛犢的飼養管理牛犢是指出生到6 月齡的牛,正處于器官系統發育期,可塑性大,良好的培養條件可為其將來的高產性能打下基礎,如果飼養不當,可造成生長發育受阻,影響終生的生產性能。初生犢牛要做好以下幾點的:(1)清除口腔和鼻孔內的黏液;(2)斷臍;(3)擦干被毛;(4)喂初乳;(5)特殊情況的處理。
牛犢飼養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哺育法和斷奶。初乳期為4~7d,飼喂初乳,日喂量為體重的8%~10%,每天喂3次。初乳過后,轉為常奶飼喂,日喂量為牛犢體重的10%左右,每天飼喂2次。牛犢出生不久后應及時放入保育欄內,每牛一欄隔離管理,15 日齡出產房后轉入牛犢舍、牛犢欄中集中管理。牛犢欄應該定期洗刷消毒,勤換墊料,保持干燥,并注重保溫。
2.2 泌乳母牛的飼養管理
2.2.1 科學搭配各種飼料與飼喂泌乳母牛可以利用的飼料種類很多,包括粗飼料、精飼料、青綠多汁飼料和輔料。泌乳母牛的日糧除了需要考慮營養的全價和平衡外,還必須注意組成的多樣性、良好的適口性和充足的粗纖維。合理的飼喂技術有助于提高采食量,各種飼料的飼喂次序是先粗后精,更換飼料要逐漸進行。
2.2.2 日常飼養管理技術將泌乳母牛分組飼養,可根據不同組別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飼養管理措施,發揮奶牛的生產潛力。注意母牛夏季的防暑降溫,避免產生熱應激反應,保證母牛隨時都可以喝到清涼的飲水,。運動量不足導致母牛隱性發情、卵巢囊腫、持久黃體等疾病的發病率升高,縮短利用年限。每天要保證2~3h 的自由運動或驅趕運動。
3.1 育肥方式
3.1.1 半舍飼半放牧育肥方式在青草期,牛群可采取放牧育肥方式。在寒冷干旱的枯草期將牛群在舍內圈養。采用這種育肥方式,不但可利用草地放牧,節省投入,且牛犢斷乳后可以低營養過冬,一年青草期放牧能獲得較為理想的補償增長。
3.1.2 舍飼育肥方式從肉牛育肥開始到出欄為止全部實行圈養的方式進行育肥。優點是使用土地少,飼養周期短;缺點是投資大,育肥過程中需要較多的精料,成本過高。
3.1.3 持續育肥指的是牛犢斷奶后就轉入育肥階段,給予高水平營養進行育肥,一直到適當體重時出欄。持續育肥較好地利用了牛生長發育快的幼牛階段,日增重高,飼料利用率也高,出欄快、肉質好。
3.1.4 架子牛育肥牛犢斷奶后,按一般飼養條件進行飼養,達到一定年齡和體況后,充分利用牛的補償生長能力,采用在屠宰前集中3~4 個月進行強度育肥,在這個期間要充分給予牛群營養,但最后體重也很難與持續育肥的牛相比,而且胴體中骨骼、脂肪含量高,瘦肉比例較小,肉質欠佳。
3.2 肉牛育肥技術
3.2.1 育成牛的持續育肥技術在牛犢5~6 月齡斷奶后直接進入育肥階段,提供高水平營養,進行強度育肥,在13~24 月齡出欄時體重達到360~550kg。這類牛肉鮮嫩多汁,脂肪少,適口性好,屬于高檔牛肉的一種,是國內外肉牛育肥的主要方式。
3.2.2 放牧補飼強度育肥技術這是在有放牧條件的地區,牛犢斷奶后,以放牧為主,根據草場情適當補充精料或干草的強度育肥方式。要實現在18 月齡體重達40 這一目標,要求牛犢哺乳階段,平均日增重達到0.9~1kg,冬季日增重保持在0.4~0.6kg,第2 個夏季增重在0.9kg,在枯草季節每天每頭飼喂精料1~2kg。該方法的優點是精料用量少,飼養成本低;缺點是日增重較低,在我國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地豐富的地方,是肉牛育肥的一種重要方式。
3.2.3 架子牛育肥技術架子牛的快速育肥方式是指犢牛斷奶后,在較為粗放的飼養條件下飼養到一定的年齡階段,然后采用強度育肥方式,集中育肥3~6 個月,充分利用牛的補償生長能力,達到理想體重和膘情時屠宰。這種育肥方式成本低,精飼料用量少,經濟效益高,在黃牛育肥上廣泛使用。
綜上所述,只要按要求做好牛群飼養的基本設施建設以及改善好牛群的飼養環境,才能為牛群健康養殖奠定一定的基礎。在生產實際中,只有科學掌握育肥方法才能因地制宜、多快好省地掌握育肥要領,減少成本,增加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