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喬
(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 長沙 410011)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1]。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培養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2],為了突出建黨100周年的重要主題,營造濃厚氛圍,公共圖書館一是充分利用館藏文獻的媒介功能,圍繞紅色文獻開展各種紅色主題文獻展覽和講座,二是為了更好地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公共圖書館開始嘗試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將具體的紅色文獻與紅色研學活動相結合,實現資源利用最優化,紅色研學也成為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的新方式。在此基礎上探討紅色文獻助力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內在邏輯和實踐路徑,有助于推進公共圖書館實現服務創新和融合發展。
圖書館界對于紅色文獻的定義一直沒有統一的論述,廣義的紅色文獻將中國共產黨成立至今所有與黨相關的文獻、圖片、音視頻都稱為紅色文獻[3],而狹義的紅色文獻僅涉及1921年7月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由中國共產黨機關、根據地、黨的領袖制作的報刊、書籍、畫報、音像資料等眾多內容[4],圖書館界經常將紅色文獻、紅色館藏、紅色特藏、紅色資源等概念進行混用。如公共圖書館以紅色文獻構建的主題聚類式紅色特藏[5],單獨設置的紅色主題圖書館[6]或紅色特藏閱覽室,主辦的紅色文獻主題展覽及紅色資源多媒體數據庫等。
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無論從廣義還是狹義的角度去定義紅色文獻,其對于公共圖書館積極傳承紅色基因、培養讀者的愛國情懷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研學活動歷史悠久,孔子就曾攜弟子周游列國。對于旅行和學習的關系,國內眾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探討,認為“旅行是一種潛在的轉化性學習的來源”[7],“學習經歷本就是許多社會旅游的原初屬性”[8],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真實性探求為導向的研學活動是公共圖書館創新服務手段的一次探索,也是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和服務聯動的一次連接[9]。研學活動是將知識學習與文化體驗融于一體的活動[10],紅色研學活動則是把“紅色”主題與“研學”活動進行結合。對于紅色研學的定義業界也無統一概念,從研學的屬性上看,“紅色研學是有著突出教育屬性的紅色旅游”[11];從研學的過程上看,“紅色研學是注入紅色元素的研學活動”[12];從研學的內容上看,“紅色研學的具體內容就是學習與研究紅色精神。”[13]
盡管對紅色研學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從已有研究成果中可以得知紅色研學是一項實踐活動,其具有三個核心要素,一研學的目的是教育,二形式是體驗式的,三主題是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正是因為紅色研學呈現出內容突出紅色主題教育、形式多樣性和過程體驗性等特點,使其成為公共圖書館實現社會教育職能并提升讀者文化素養的重要服務手段。
公共圖書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追究其主要根源,一方面是研學活動的普及和發展,倒逼公共圖書館不得不改變服務手段以滿足創新發展需要和讀者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文旅融合的政策驅動,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公共圖書館不得不轉變其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尋求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2013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其中所提及的寓教于游的研學活動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關注[14];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了“研學旅行”要納入中小學生日常教育范疇[15];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16];同年,國家旅游局發布《關于公布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和“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研學的理念、內容、形式、目的地越來越受到重視;緊接著國家旅游局繼續發布《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制定研學旅行行業標準,規范研學旅行服務流程,很多學校都將其列為必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2020年《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白皮書2019》公布并提出,研學旅行中的紅色元素明顯增強[17]。在系列政策的驅動下,研學活動的開展獲得了更多的發展動能和人才支撐。
2018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成立,文旅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近三年文化和旅游部獨立出臺或聯合出臺了《關于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計劃的指導意見》《文化和旅游規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部門規章,促進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結合研學活動的普及和發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突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組織紅色研學旅行活動”[18]。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會影響一個地區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方向,目前的政策語境也反映出公共圖書館以開發和利用紅色文獻來優化紅色研學活動的路徑選擇。
館藏資源作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資源如何有效對其進行開發利用,是圖書館長期關注的命題,“紅色文獻建設是圖書館界實現館藏創新與服務創新的重要契機”[19],公共圖書館也一直重視紅色文獻的保存、開發與利用:從紅色專藏的設立到紅色主題閱覽室的開辟,從革命口述史到一系列紅色多媒體數據庫的建立…… 隨著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工作的不斷開展,關注紅色文獻的閱讀推廣成為公共圖書館開展服務的新理念,利用紅色文獻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多途徑拓展紅色文獻的內容價值,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創新紅色文獻的閱讀推廣模式,不斷將新的方法、手段引入紅色文獻閱讀推廣領域,從而更好地解決紅色文獻的“藏”與“用”之間的矛盾。
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度發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得以不斷擴展和延伸,研學活動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從本質上來說屬于社會教育活動[20]。一系列研學活動的開展為公共圖書館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參考路徑。紅色研學活動作為公共圖書館開展的重要研學活動之一,也成為公共圖書館重塑服務理念的重要突破口。紅色研學活動與紅色文獻的開發利用進行融合是公共圖書館實現轉型發展和提升服務成效的必然要求,積極推動館藏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要充分發揮紅色館藏的內容價值和育人功能;積極創新服務形式,利用主題豐富的研學活動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兩者的相互融合對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開發、服務理念塑造、服務手段改善以及促進公共圖書館的良性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館藏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服務的支撐和根基。公共圖書館所策劃的活動要獲得競爭優勢和長期發展,必須建立在館藏資源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較為豐富,所覆蓋的知識面也較廣。紅色文獻作為特色館藏資源呈現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鮮明特征,與研學活動的課程開發具有較好的融合性。紅色文獻能否作用于紅色研學活動,是影響紅色研學活動成果是否科學有效的重要因素。
公共圖書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的核心是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以黨史教育為背景,以紅色教育基地為場所,指示性或者開放性的紅色文獻為研學提供課程內容,以豐富研學活動內涵,最后實現紅色文獻和研學活動的跨空間和跨領域融合。這就要求紅色研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充分挖掘圖書館紅色文獻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調研該活動所涉及紅色文獻的保存和開發現狀,并利用紅色文獻豐富紅色研學的活動內容,有效提升參與讀者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進而提升讀者綜合素質。
紅色文獻所記載的歷史事件、革命思想、方針政策以及蘊含的信仰、忠誠、奉獻等精神,需要對之進行解讀和研究以還原完整的歷史。講好紅色故事,實現紅色文獻的文化價值,要求不能將紅色文獻只“藏”不“用”,但紅色文獻所呈現出的“稀缺性和斷檔性”[21]讓公共圖書館保存和利用紅色文獻的過程充滿挑戰。為了在無害于紅色文獻的前提下最大化發揮其作用,公共圖書館開始策劃紅色文獻展覽、對紅色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等。公共圖書館舉辦的紅色研學活動可以讓更多的讀者認識與利用紅色文獻,這也成為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的一種手段。紅色文獻的開發讓研學活動不斷活化,并為其提供了新的利用方式。紅色文獻參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實現館藏資源開發與服務手段創新的最佳切入點和著力點。通過紅色文獻的參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和形式,并可進一步深化紅色文獻研究,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在文旅融合和建黨100周系列活動開展的雙重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聯合紅色基地和其他社會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的紅色研學活動。如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精選了800余種紅色經典圖書和視聽資源,將文獻以“傳人篇”“英模篇”“戰斗篇”“創業篇”等類目設立主題書架,并適時圍繞分類主題開展導讀活動,征集閱讀心得、提煉服務成果;河南省少兒圖書館針對留守兒童開展了“手拉手 閱讀齊步走”紅色研學活動,內容涉及讀書分享、數字體驗、知識闖關、展演互動等眾多環節[22];湖南圖書館的讀步課堂在2021年主辦了紅色研學之旅系列活動,設計了8條紅色研學路線[23];廣西貴港市圖書館開展了“探訪紅色革命根據地,再走紅色之旅”研學游活動[24];山東臨沂市圖書館在《臨沂市推進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工作實施方案》的推進下,整合了圖書館的紅色資源[25];鎮江潤州區圖書館以聯動研學紅色基地的形式,讓黨史知識“動”起來、“活”起來[26];杭州余杭區圖書館開啟紅色研學之旅,通過余杭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歷史資料讓參與讀者更好地了解歷史[27]。從紅色研學活動的開展現狀看,公共圖書館開展研學活動無論在主題策劃還是活動數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處。
由于參與讀者文化素養的提升,對紅色研學活動的期望值相對較高,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時必須重視凝練活動過程中的文化價值,同時要求公共圖書館要注重紅色研學活動中紅色文獻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紅色文獻的內容價值和文化價值,突出紅色研學活動的文化附加值??墒且验_展的紅色研學活動很多僅停留在表面,合作對象往往是紅色基地,參與讀者獲取的信息往往來源于紅色基地的講解和標識標牌,深層次的紅色文獻解讀有所欠缺,沒有根據不同的紅色文獻類型和真實事件來設計研學的課程內容和形式。公共圖書館是文獻資源的收集中心,尤其是紅色基地所涉及的人物、事件都有可能在其相關的紅色文獻中被考證。但紅色文獻與紅色研學活動的有機融合,往往需要紅色研學活動的策劃者花費較長時間進行信息搜集,耗時費力,以至作為提煉紅色文化重要依據的紅色文獻經常被忽略,其價值也被低估。
紅色研學活動的鮮明特色是吸引讀者參與的主要原因,區別于其他社會機構和組織舉辦的紅色研學活動,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獻為紅色研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文獻支撐,離開紅色文獻進行紅色研學活動的策劃和開展——比如紅色研學活動的盲目復制只會導致出現形式同類化,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核心文化也就不復存在。然而目前很多公共圖書館開展的紅色研學活動,沒有從“核心”的角度去挖掘紅色研學活動的內在價值,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活動內容開發不夠深入,直接后果就是紅色研學活動同質明顯,基本都是以參觀紅色基地的形式為主,長此以往會造成紅色研學活動形式雷同,對讀者的吸引力減弱,紅色研學活動的內涵持續缺失。
紅色研學活動涉及兩大群體,一是參與讀者,二是策劃活動的圖書館員。在紅色研學活動的過程中理應將參與讀者放在第一位,要充分考慮參與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忽視參與讀者的需求會讓其對紅色文化知識的系統性認識不足,從而影響紅色研學的活動效果,降低參與讀者的主動性;圖書館員在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中的地位也不能忽視,由于公共圖書館現有的紅色研學活動大部分是與社會組織和團體進行合作,導致圖書館員在紅色研學活動中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忽視了圖書館員在紅色研學活動的引導優勢。
在公共圖書館的轉型和發展進程中,公共圖書館目前已進入高質量服務體系建設階段[28]。為了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越來越豐富,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廣,由此產生了系列的跨界合作行為。但還有很多公共圖書館要面對空間不足以及財源有限的雙重困難。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集中、高效運行并合理配置現有資源,整體規劃就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最優化選擇。目前公共圖書館的實踐應用將紅色研學活動定位為閱讀推廣活動,但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整體規劃性不足,容易忽視紅色研學涉及的文獻、資源、產業、社會關系等系列合作對象,這就造成了公共圖書館的紅色研學的理論研究成果較少,可用于指導實踐的科研成果不足。
紅色文獻助力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實踐路徑一方面表現在圖書館應充分考慮館藏紅色文獻的保存和利用現狀、研學活動開展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構建紅色文獻參與紅色研學活動的模式類型;另一方面紅色研學活動中的圖書館員和參與讀者的雙重主體定位也影響著紅色文獻助力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廣度與深度。
6.1.1 凸顯紅色文獻內容價值,提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文化內涵
公共圖書館的紅色文獻和紅色研學活動存在著內在聯系,紅色文獻的保存情況和開發條件是紅色文獻助力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基礎條件,在紅色研學的活動過程中應凸顯紅色文獻的價值。結合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開發與利用的實際情況和讀者參與研學活動的現狀進行分析,將紅色文獻的內容價值和文化價值與研學活動所涉及的資源、產業和社會關系等具有關聯性的組成部分緊密聯系,形成“資源—產業—關系”的三螺旋發展模式。將館藏紅色文獻視為一個開放合作的整體,注重紅色文獻內容上的豐富性和關聯性,在內容上充實研學活動課程。
公共圖書館開展的紅色研學活動受到時間、人員、經費等現實因素的影響,活動時間一般在1天至1個星期以內,活動范圍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通過幾天的研學活動無法實現對黨史、國情的整體性認知。因此在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中,一是根據研學內容對參與讀者進行基礎的知識性補充,列出相關的紅色文獻清單,以“紅色文獻內容價值”為中心,圍繞主題簡要概述研學活動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和紀念地,讓參與讀者對紅色研學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知識背景的了解;二是提取有關紅色文獻的具體內容和描述,對紅色研學活動相似或者同層級的內容進行細節性補充和說明,讓參與讀者在掌握基本的知識背景下通過紅色文獻中的具體內容或者可對比分析的其他內容進行聯系擴充,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實現紅色研學活動理論發展與紅色文獻開發實踐的雙向促進。
6.1.2 注重紅色文獻載體差異,豐富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形式
紅色文獻助力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要根據不同的文獻載體策劃不同的研學形式,進行優勢互補,從而實現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主題和形式的多樣化,讓不同載體的紅色文獻通過不同的形式實現知識延伸。
從宏觀層面上看,“多樣性”指的是不同類型的紅色文獻與不同的紅色研學活動形式相結合,求同存異,才能真正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才能提升參與讀者對紅色文化的整體性認知,因此針對紅色文獻的載體差異,應設置多樣化的紅色研學活動主題。
從微觀層面上看,“多樣性”一方面指的是紅色文獻載體的多樣性要求其開發利用方式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指的是紅色研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實踐課程,融合了多樣的學習元素,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中要注意紅色研學的對象、目的、內容、具體方式等。因此在紅色研學活動中應設置多主題內容組合的活動,在同一次的研學旅行活動中可以有多種活動方式的相互組合,實現“紅色文獻—參與讀者—紅色研學活動”的相互影響和融合,如湖南圖書館舉辦的“讀步課堂”的紅色研學活動就將展覽參觀、唱紅歌、講紅色故事等形式進行融合[29],在研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設計了不同的內容層次,方便參與讀者更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知識。
6.2.1 注重“參與者”體驗,在紅色研學活動中激發參與讀者主動探索的精神
一方面,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和創新讓公共圖書館越來越注重服務成效的評價。服務成效評價強調用戶的變化,認為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應從參與讀者的發展和轉變出發,所以公共圖書館在開展紅色研學的過程中應將紅色研學活動視為一種動態的轉變過程,尊重參與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的紅色研學活動是一個長期且系統的過程,紅色文獻助力紅色研學活動必須考慮到參與讀者的接受程度。只有參與讀者的內心具有文化認同感才能在紅色研學的過程中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在紅色研學活動中,應該讓讀者主動構建認知獲得知識,在此基礎上激發公共圖書館與讀者共建具有內容意義的情景并創設問題。參與讀者是紅色研學中的主角,紅色文獻是參與讀者學習的輔助者和合作者,在“互動”“融合”“情景”的學習環境要素中實現紅色研學活動的目的。
紅色文獻與紅色研學的深度融合必須注重提升參與讀者的核心素養,強調研學內容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從紅色文獻中提取研學的內容,從讀者視角豐富研學活動的形式,促進讀者在動態活動情景中獲取黨史知識,在目標取向上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來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活動目的。
6.2.2 突出“引導者”定位,在紅色研學活動中促進紅色文獻的開發利用
在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和紅色研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模式下,圖書館員和參與讀者的關系是一種合作探究關系。圖書館員是紅色研學活動的策劃者和情景引導者,負責紅色研學活動的組織內容和實施形式。圖書館員在紅色研學的活動過程中又是參與讀者的合作者,利用紅色研學活動,對黨史知識加以強調和闡述,讓其對本身所具備的知識體系進行再一次梳理,從而實現紅色研學的目的。這意味著一方面紅色文獻要以多形式和高質量的內容呈現參與到紅色研學活動中,從而引導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員和參與讀者形成三個方向的互動;另一方面,紅色研學活動應注重圖書館員與參與讀者的比例分配,在活動過程中突出圖書館員的“引導者”定位,由圖書館員引導參與讀者自主發現紅色文獻,深挖紅色文獻內容,促進紅色文獻的二次和三次開發利用,提升參與讀者的信息素養和文化素養,保障紅色研學活動的質量。
綜上所述,紅色文獻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存在著緊密聯系,紅色文獻參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既能緩解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藏”與“用”的矛盾,也能提升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的文化內涵,豐富紅色研學活動的形式。公共圖書館紅色文獻助力紅色研學活動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一次創新嘗試,以紅色文獻為著力點,以紅色研學活動為突破點的實踐探索,既能促進公共圖書館更好地利用其館藏資源,也能充分吸取公共圖書館紅色研學活動經驗,更好地發揮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助力紅色基因傳承和紅色文化傳播。
(來稿時間: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