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韓品珠
有序思考是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不紊地思考,使其在解決數學乃至生活中的問題時能夠做到不重復、不遺漏的一種思維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其中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則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標志。學生在數學課堂上能否有序思考是發展數學思維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抓手,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并提高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引導的。
教師的有序示范是學生有序思考的保證。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如果教師思維混亂、語無倫次,那么學生就不能夠從教師的課堂語言與行為中感受到有序思考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備課,對于一些數學方面的專業術語絕不能含糊。
例如,在教學“圓的直徑與半徑”時,一些教師就會直接說:“直徑是半徑的2倍。”其實,教師就是對教材內容理解得不夠透徹,教師忽略了“在同一個圓內,直徑才是半徑的2倍”。因此,教師的有序示范非常重要。再如,教師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簡單統計表”這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從例2的情境圖中找到數學信息,使學生知道他們出去郊游,正在分組做游戲,可以按大人、小孩來分,也可以按男、女來分。當出示簡單統計表時,教師就開始示范畫統計表(課件展示,學生計數):教師邊畫邊介紹簡單統計表的表頭以及各項所表示的意思。使學生對于簡單統計表這樣的表格有了初步感知且印象深刻。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規范,要符合邏輯性,符合數學專業性語言,要做到用詞精準、思路清晰、語言表述有條不紊,能給學生的有序思考提供空間,給學生的有序思考做出榜樣來,力爭通過教師的有序示范來促進學生有序思考習慣的形成,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
學生的操作過程,其實就是其思維過程的體現。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是親自體驗數學知識,自主經歷和建構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親自體驗數學知識,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潛能的一座橋梁,更是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載體。教師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精心備課、創造地使用教材資源,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過程是井然有序的。無論是每一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還是每一個活動之間的銜接,都要體現一個思想,那就是“有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有序思考的習慣。
例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分類與整理”,教師出示情境圖后,再引導學生按顏色和形狀來給這些氣球分類。教師出示了以下操作活動要求:【同桌合作】1.用你們喜歡的方法進行分類,再數一數每種氣球各有多少個。2.把分類的結果用你們喜歡的方式清楚地記錄下來。3.讓人一眼看出哪種最多,哪種最少(友情提醒:可以用畫一畫、寫一寫,也可以擺一擺)。然后,教師對學生作品逐一展示、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學生的意識經歷了從純圖形上升為象形統計圖,再抽象為簡單統計表的過程,這種過程就是在教師設計有序操作活動的引導下,生成了可貴、豐富的課堂資源。因此,這種探究過程是非常有條理性的,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通過同桌合作,一人動手分一分,一人動筆記錄分類結果,學生經過觀察、對比、整理等思考活動,邊操作邊思考,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有序思考能力。
學生能不能有序地思考,教師的引導也是非常關鍵的。教師的引導是否有序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有序思考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分類與整理”的新知探究時,學生上前展示了象形統計圖,但糖葫蘆形氣球沒有與其他形狀氣球一一對應。這時,教師問:“看了他的作品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們躍躍欲試,教師指名學生到黑板前修改之前學生的作品,只見這名學生只是把每個糖葫蘆形的氣球都稍微傾斜著放。教師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擺呢?”這名學生回答:“糖葫蘆形氣球比較長,這樣擺剛好對齊,看得清楚。”此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教師又引導學生回憶:“這像一年級學到的什么知識呢?”讓學生從教師有序地引導中深刻體會到“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了讓學生能夠創造性地使用統計表,教師問:“如果按顏色來分,我手上的這個小白兔氣球(黃色),該放哪兒呢?”其中一名學生回答:“放黃色那里,黃色那里要增加1個。”教師又追問:“如果按形狀來分,這只小白兔應該放哪兒呢?”此時,學生們有的皺眉,有的冥思苦想……不久,他們都高高舉起了小手。這時,教師請一名學生上去操作,只見他不慌不忙地把那只小白兔另外單獨放一列,同時,統計表那里再添一項小白兔形狀的。并在下面框格里面寫上數字“1”。如此,就是因為有了這樣有序的引導,才使學生的思考變得有序、有效,同時也能激發學生提出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問題。而這樣的引導對于提高學生的有序思考品質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
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是學生思維過程的真實反映。思維是語言的內核,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是緊密相關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條理性、科學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而有的學生會解答,卻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這種現象并不代表學生不會表達,而是他們在表達的時候不知道如何把思維過程表達清楚,需要數學教師慢慢引導、慢慢訓練,激發學生想說、會說、能說、說完整話的愿望與能力。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爭取安排一定的時間引導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學習方法,給學生提供表達的機會。在學生完成一個學習任務時,教師應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以先在小組內說,或者與同桌說,也可以先在腦子里默說,想好后再分享想法。教師應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說得準確,學會有序表達。可以先請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先示范說,然后讓其他孩子也學著說,最后再生生相互評價、相互補充。通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就能訓練學生有序思考,有條理地說。
總之,提升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加強數學的課前備課,課堂上教師的有序示范、設計學生的有序活動、教師的有序引導、訓練學生的有序表達這些都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所必須具備的。這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實踐,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教學手段,從而生成更多、更高效的課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