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學 陳磊磊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考試是一種必要的過程性評價手段,它可以檢測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教師根據評分標準批閱試卷后,需要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對試卷進行講評。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手動分析學生在考試中的答題情況,再加上統計較為粗略,往往會降低講評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理解物理學的本質。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借助大數據技術對考試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教師可以輕松掌握學情,引導學生分析考試得失,讓學生歸納考點和物理模型,梳理各類典型題的解題方法,反思錯題并及時查漏補缺。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各類網上閱卷軟件也在中學中推廣使用。借助這些大數據教學軟件(如光大教育的“星光易學網”),高中物理教師可以直接掃描考試試卷,通過在線評閱,系統會給出每個學生的成績,并迅速生成該考試的各項成績分析數據。教師根據各個題目的成績明細,挑出得分率較低的題目,總結出失分點并按照考點、物理模型和思想方法進行歸類,則可確定試卷講評課的教學重點。以2021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為例,經過大數據分析,筆者任教的高三15班在第3、8、12、15、18題中得分率較低,且主要問題出在表1中列出的4個考點之中。
鑒于上述分析,在講評課之前,筆者先讓表中“薄弱名單”內的學生進行自主反思,查找錯誤原因,并讓他們分組討論,梳理清楚考點和答題思路。在講評課上,讓學生就這5道題目分組上臺講解,學生講解的同時筆者也適時進行點撥,借助大數據教學軟件搜集的學生典型卷(含典型錯解和優秀答卷),展示學生易錯點或總結思路方法。每個考點講解完成后,筆者還配套有類似的、難度適中的高考題給學生當堂練習,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并鞏固這個薄弱點。對于一些得分率較高的題目,比如表2中的兩道題,只需要在課后單獨找到“薄弱名單”中的這些同學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能節省課堂時間。利用考試的成績分析數據,結合教師與學生的試卷分析交流,教師也能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如某些知識點教師自認為已經講過幾遍應該沒什么問題,然而學生出錯率依然很高。這就需要教師找到一直出現在“薄弱名單”中的學生,了解他們的缺漏之處并做出正確的引導,針對不同的個體還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策略。

表1

表2
大數據技術支持下,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更加準確地分析出學生的認知盲區、學習薄弱點,在大數據平臺上直接生成學生個人分析報告,并對學生試卷進行智能點評。如報告中會記錄失分點、分析失分原因,以便學生反思自己是否內化了物理概念;還會整理出規范的正確答案,更能促使學生和自己的答案進行對比查找不足;報告中還會提出努力目標,即拿下哪些題就能提高分數;如果某個學生在其他人出錯率很高的題目上答得很好,還會進行表揚,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鼓舞學生。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成績分析和智能點評,可以讓學生總結出考試經驗,正確認識自我,引導學生自覺調整物理學習方法,促使學生真正實現有效學習。
試卷講評課有一個特點,即以做題、習題講解活動為主。相比較“題海戰術”,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高中物理教師可以更加精確地判斷學生的高頻錯題,分類整理錯題成因,進而整理精練、經典的習題資源,在試卷講評課上組織精講精練活動,讓學生及時進行解題訓練。為此,教師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去尋找關聯題庫,整理同類型題目豐富習題資源,并調研同類型題目的多元解法和多維度的解題思路。在學生解題時,教師則可觀察學生是否掌握了某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證明學生暫時改正了錯題,教師便要繼續組織變式訓練,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更加靈活、開放,直到學生能夠通過變式練習掌握同類題型的解題規律;如果依然出現解題錯誤,那么就證明學生并未真正理解解題規律,教師還需進一步指導學生去探究解決該題型的方法。
在大數據時代,高中物理教師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教學輔助作用,利用大數據技術去分析考試得失,反思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還存在哪些不足。還要借助大數據技術適當豐富習題資源,總結有效的解題方法,實現精講精練,全面提升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效率。同時,要讓學生正視考試結果,查找自己的分數增長點,并針對性補強,實現精準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