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縣第二實驗小學 李梅英
群文閱讀作為新型的閱讀方式,不僅能夠喚起學生對于閱讀的深度體驗,還能夠使學生在強化閱讀的過程中實現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閱讀,在于一種精神的融合,也在于一種自我參與的快樂。作為語文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心靈發展,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群文閱讀,意在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探究文本主題的內涵,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目標,無形中將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到閱讀中。群文閱讀理念在部編版教材中已經有了體現,而語文教師依然在摸索群文閱讀的模式,究竟如何才能更好地實施群文閱讀,它以怎樣的樣子呈現出來才是對學生最好的呢?本文基于小學語文單元群組群文閱讀教學經驗,教師可以從群文閱讀的興趣培養、問題探究以及自我梳理等方面做出嘗試。
群文閱讀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多篇文章的閱讀量很大,學生對閱讀有抵觸情緒,于是興趣就呈現出了它的優勢,在興趣的支持下,學生才能更加真情地投入閱讀中,才能將自己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融合在一起。作為教師,先要了解自己的學生,懂得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根據文本的內容為學生設計能夠引發他們閱讀興趣的內容。具體的群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文本的主題思想出發,深入淺出地通過更有效的方式讓學生接受閱讀的內容,在內心產生精神認同感,這樣,教學就是有意義的。具體的吸引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問題激趣、故事講述、主題探究等,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為學生的閱讀帶來助力。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金字塔》這一組文章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打開學生的閱讀心扉。從我們熟悉的場景出發,使學生對不太熟悉的文本充滿探究的興趣,在具體的群文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語言、教學技術等方面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些視頻,帶領大家去世界各地旅游,好不好?”教師這個時候需要播放一段剪輯好的旅游視頻,學生被這樣的教學語言和視頻吸引,產生了對世界各國文化的探究之情,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學生更容易對文本內容產生整體閱讀的欲望。同樣,在學生閱讀興趣之余,還可以展示諸多同類型的閱讀文章,如北美風光、非洲美景、海洋之國等不同寫作對象都可以,讓學生領略全球各地旅游勝地的美景。興趣是群文閱讀課程教學的第一步,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將興趣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將閱讀看成一件快樂的事情,能夠在具體的時間內讀完所有的篇目,這就為群文閱讀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自主閱讀是群文閱讀的主要路徑。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閱讀機會,使其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自主閱讀的過程便是學生精神世界豐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的閱讀感悟是不同的,教師可以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空間中盡情展現自我的個性體驗,在集思廣益中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暢談閱讀感受,讓每一節閱讀課中都充滿學生自我的思想,這樣,我們便能夠喚醒學生的閱讀自信,且在群文中盡情展現自我的智慧和才能,群文閱讀重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同一個主題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受到主題思想的感染,獲得品質的發展。
例如,在《人物描寫一組》《刷子李》這一組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這一組文章閱讀起來很容易,故事性很強,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通過人物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性格,學會鑒賞,提升審美能力;而小學生對于人物性格也有了一定的判斷力,教師可以將感悟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感悟書寫出來,不僅如此,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一起交流探究,對文本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比如,讓學生聯想自己生活中那些有特點的人,一起交流、感悟,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觀。當然,教師要根據閱讀需要,引入和課題有關的課外閱讀作品,讓學生學會在課內群文閱讀中學習將掌握的閱讀技巧或者方法真正遷移到課外閱讀作品中。自主閱讀,便是學生與文本思想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懂得為學生成長助力,要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在人生的關鍵時期能夠更自主、更積極地閱讀,并在多篇文章閱讀中審視文本的思想。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思考中,理解群文的思想,有時是有難度的,怎樣才能使學生的群文閱讀更有效,發揮出巨大的價值呢?這需要教師恰當的引導和支持,也需要我們在其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對文本的思想進行合理的滲透,將學生的思維打開,引領其逐漸走進文本的世界中,從而提升其語文學科素養。在具體的群文閱讀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問題引導、給予想象、情境支持等,這些方式都能夠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發揮出自己的價值,讓主題思想更加鮮明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進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例如,在《軍神》《清貧》《無名島》這一組文章的閱讀中,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將文本內容的深層意蘊充分挖掘出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價值,提升審美鑒賞能力。這一組文章都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而言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這樣的精神滲透其中,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你是否意識到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為了我們的祖國甘愿付出一切,你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這樣的人?”這樣,學生的品質便得到了更好的培養。小學很多文章都需要學生帶著思考去閱讀,借助一些疑惑使閱讀作品更具有針對性,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發揮閱讀價值。引導學生主體在群文閱讀中實現自我思想的發展,這是群文閱讀的價值所在。我們要在探尋思想主題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群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懂得每一個主題對自我成長的幫助,呼喚更貼近學生心靈的教育。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對群文閱讀的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立足小學生的心理實際確定群文閱讀模式,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自主性的激發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還需要教師進行恰當的引導,使學生一步步與文本心靈對話,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具體模式可以從“興趣——自主閱讀——教師引導”的路徑出發,探尋群文閱讀的有效性,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讓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