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寧縣第一中學校 張寧波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現在教育更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必須利用好上課時間,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高效教學。新課改主要是在優化教學目的、優化教學課程、優化教學成果方面進行改革,將真正的教學活動落實到課堂。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物核心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理性思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讓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要將生物核心素養與生物課堂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目前,高中生物課堂在核心素養理念下也存在一些問題,往往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主體進行知識的傳授;忽視生命觀念的引導,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忽視科學探究的培養,上課方法單一;忽視了利用現階段多樣的資源,過度依賴教材;忽視對學生的鼓勵,評價方式單一。因此,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對師生關系進行重新定位,把握核心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關系,構建和諧、民主、尊重的課堂氛圍,并且教師要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參與互動,實踐探究領略科學中的奧秘,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途徑,要不斷對教學實踐進行探索、研究、歸納、反思,更好地實現高中生物的教學目標。
教師在課堂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有計劃地將核心素養滲透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要將生物知識與核心素養有效的整合,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也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這種新的思維方式,進而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將生活中有價值的東西引進課堂中,讓課堂充滿活力,改善教學質量。教師在生物教學中添加問題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科學組織小組探究活動,自主地獲得知識經驗,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思考。
例如,學習“物質跨膜運輸”這節課程時,采取分組實驗的方式,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卵殼膜”、蔗糖溶液等材料進行實驗,思考燒杯中的水為什么能進入卵殼中?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實驗和思考,在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水分子經過半透膜材料是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發生擴散的這一基本原理。發散學生的思維,層層遞進地思考問題,了解相關概念,從直觀上得出結論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鍛煉學生歸納、概括、演繹、推理的能力。教師借助生活材料進行生物實驗,拉近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探討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更好地研究生物中的生命現象,掌握生命的規律。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設立科學、有層次、合理的目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要素關鍵性的一步。高中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強的,遇到感興趣的問題會想盡辦法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所以將生物的核心素養與生物教學有機地進行聯合,結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這種環境下快樂地學習生物中的知識,結合現實中的生物問題,對真實的生物現象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能夠尊重客觀事實、科學研究,并且要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設置教學懸念,保持學習的動力,激發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例如,學習“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這節課程,要舍棄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教師進行講述,學生看達爾文的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的實驗圖,之后閱讀教材,最后教師給出實驗結論,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雖然知道了這個知識點,但是在做題的時候還是容易出錯。因此,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觀察植物單側光照引起植物向光生長的現象,引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從多個角度去探索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得出植物可能向光性的原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究問題的真相,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更加扎實,保證了課堂的高效性。
在具體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固然重要,但是教師也要注重課后反思總結,注重核心素養教學評價,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狀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評價的方式多樣化,公平公正地評價教師的教學環節和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真總結出現的問題,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親切感和認同感。根據調查結果,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調整,在總結中不斷進步和提高。
生物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與生命息息相關。要想促進高中生物新課程改革,就要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對生命的了解更加深刻。生物學科中的生命觀念是就是對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生命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或者特性進行解釋或者抽象,有助于學生理解與之相關的事物或現象。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去理解尊重生命,將生命的概念放進教學中,在學習的過程中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從而更好地熱愛生命、敬畏生命。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生物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載體與體現,教師只有深入了解生物的核心素養,才能準確地講核心素養滲入到課程中,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進行教學優化,調整教學思路,讓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開發各種教學途徑,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效地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