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圣逸 浙江外國語學院
排球運動具有較高的藝術特性與激烈的對抗色彩,是深受學生喜愛的體育項目,其中包含了跳躍、叩擊和攔網等多種動作,需要參與者在快速應變與團結協作的狀態下來共同完成。此外,排球運動作為一項來球變化多樣的運動項目,對培養學生的判斷、應變能力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全面創新高校排球教學體系時,要以團隊協作精神為創新點,為學生掌握排球技能和感受排球文化營造良好空間。
高校排球教學包含了基礎技能教學、技戰術意識及排球精神等不同層次內容,其中基礎技能是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的前提,技戰術意識是學生更好參與排球運動的依托,而團隊協作是排球精神的最終體現。因此,以團隊協作精神為切入點,深化學生對排球運動的理解認識,使學生對排球教學形成應有的價值認同。
團隊協作精神是學生有效配合、出色完成排球訓練及比賽的基礎,也是在賽場關鍵時刻,鼓舞排球隊員戰勝對手的動力來源。傳統排球教學偏向學生對排球技能、技戰術意識的培養,教學形式相對單一,難以達到學生協同參與的理想成效[1]。因此,面對新的育人環境,在全面創新排球教學進程中,以團隊協作精神為支點,凝聚學生的集體智慧,引導學生認真解讀排球運動蘊含的團隊協作精神,積極探尋該精神融入排球教學的具體策略,使學生協助、互助的教學氛圍中,共同參與排球學習,實現學生排球素養的共同提升。
排球運動是一項多人參與、變化多樣的過程,無論是排球技能學習,還是比賽參與,都需要參與者具備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因此,從如何更好掌握排球基本功到排球運動角色等角度看,引導學生感悟團隊協作精神,將實現排球運動學習與排球精神啟迪的一體融合。因此,在創新高校排球教學時,要將團隊協作精神作為提升排球教學質量的根基,通過引導學生全面、深刻理解團隊協作精神彰顯的積極影響,洞察排球教學的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配合協作理念,通過構建排球教學新格局,全面提升排球教學活力。
依托排球運動的載體優勢,通過合理滲透、融入團隊協作精神,將使學生在參與、感受排球運動魅力的同時,感受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實現啟智、德育等多元育人目標[2]。因此,面對全面育人的時代進程,為提升高校排球教學質量,需要聚焦學生主體的育人本質,通過合理引入團隊協作精神,全面挖掘排球教學蘊含的多元價值,優化排球教學重點,增添排球教學的課堂活力,促進排球技巧教學與協作精神的有機融合,促進排球教學從單一技能向綜合育人升級,實現學生個體價值的本質回歸與體育教學的全面增值。
團隊協作精神是排球運動的天然基因,也是排球運動的精髓與靈魂。良好的排球訓練及競賽活動,不僅需要參與者具備過硬的排球技能,也需要參與成員相互協作、高度配合。團隊協作精神既成就了高校排球教學的“力量之源”,也夯實了排球教學的“教學之基”。因此,在創新高校排球教學時,要積極探尋團隊精神與排球教學的銜接、融合路徑。
在開展高校排球教學時,通過將團結協作的精神理念進行分解,使其內化為學生個人的體育習慣,使學生能夠在具體參與排球賽事中,取得理想的比賽成績。一是要挖掘排球教學蘊含的思政資源,構建立體化的排球教學機制。通過利用團隊協作精神與排球專業課程相契合的特點,構建凸顯精神優勢、人文情感的排球課程。將團隊協作精神以合理的方式滲透、融入排球技戰術、體能及心理訓練等各個環節,使高校排球教學始終保持應有活力。二是要遵循排球教學的內在規律,充分利用不同教學場景。在堅持全面育人理念指引下,緊密圍繞高校排球教學“德體一體”的育人核心,通過為學生創造感受團隊協作的排球學習場景,使學生深度、直接感受協作、配合對排球教學的積極意義,并通過培養、引導學生形成相互配合的良好心態,全面提升排球教學質量。三是以“團隊協作”為支點,積極探尋高校排球教學的新思路。通過構建師生教研共同體,深化師生互動,廣泛吸納學生關于排球教學的相關建議,促進排球教學體系不斷完善[3]。
圍繞排球運動特征與學生培養目標,通過以團隊協作精神為突破點,將排球技能、排球文化及技戰術等多種內容按照不同學習等級進行合理組合,重新構建排球課程體系。第一,“入門級”排球課程教學,以排球基本技術、一般體能與運動能力培養為主,重點引導和培養學生感受排球運動的團隊特色。第二,“中級”排球課程教學,主要做好學生對排球技戰術的應用、專項身體素質等培養工作,重點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排球思維,在教學及訓練中,引導學生感受排球賽場相互協作的特色優勢。比如在“雙人攔網”教學方面,既要教育學生掌握步伐協調一致的技巧要求,也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有效配合和高效協作。第三,“高層級”排球課程教學,主要做好排球文化、排球精神的教育與引導,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和感悟女排精神,不斷提升個人的排球精神境界,實現排球教育的理想成效。
團隊協作精神是一種超越個人體育技能的深層形態,是集體競技類體育項目的精髓。與此同時,要以完善、系統的協作教學體系為基礎,為學生創造協同參與場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協作意識。一方面,在排球教學考核、評價方面,要從傳統的排球技能考核為主逐漸向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技戰術意識等多個領域轉型,通過構建包含排球技戰術、排球精神等多元維度的教學體系,有效引導學生感受和理解排球運動的團隊協作優勢,賦予學生排球學習的全新動能,有效激發排球教學活力[4]。另一方面,要豐富排球教學評價方式。需要轉變排球教學的考核評價方式,通過增加學生排球擊球、傳球等學習體驗,開展具有娛樂色彩的排球游戲以及組織小規模的排球教學比賽等多元活動,為學生創造感受排球運動精神的良好空間。
在全面創新高校排球教學體系進程中,為實現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的最佳成效,需要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排球課堂氛圍,助力學生生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其一,要引導學生深度思考、理解和感受排球運動,切實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5]。比如通過引導學生理解主攻、副攻和自由人等排球運動中不同角色的職責分工,使學生有效感知排球運動蘊含的團隊協作精神,全面深化學生的協作思維與團隊意識。其二,在日常排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通過構建協作訓練模式,為學生感受和體驗團隊協作精神創造良好條件,使學生形成“協作共贏”的排球運動意識。其三,對排球教學理論、技術內容及動作要求進行合理分解,從中梳理出適合學生協作完成的教學內容,再由學生相互配合、協作完成。比如在講述排球競賽規則教學時,為使學生清晰、直觀的掌握各種犯規動作,通過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共同收集、匯總排球比賽中常見的犯規動作,并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學生通過以小組協作的方式共同研究排球教學中常見的犯規動作,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后排進攻、攔網等專業排球知識的了解,也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創造條件。
為使學生充分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需要借助排球訓練、比賽活動,構建“學訓賽”一體的教學機制,深化學生對團隊協作意識的理解與全面認知[6]。在開展排球教學過程中,通過“圍圈傳”“接力墊”等團隊練習方式,使學生熟練掌握傳球、墊球等動作,借助“心跟進”防守、“中一二”進攻戰術等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此外,通過以排球運動文化為切入點,以女排精神、團隊協作精神為支撐,以排球教學、訓練及比賽活動為實踐路徑,通過遵循自然融合、自我啟發的教育原則,使學生自然感受團隊協作對排球運動的影響,并且在排球比賽與訓練過程中,自發踐行協作精神,共同戰勝對手,增強學生的心理認知,以取得卓越的排球訓練成績。
在智慧育人、人文體育理念指引下,高校排球教學課程實現了全新轉變,尤其在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教學環境下,需要深度挖掘排球運動的精髓本質,通過引入微課、多媒體等智慧教學平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排球運動中的協作精神,增強學生排球學習的獲得感,構建新的“協同合作式”教學體系,全面激發排球教學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