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浩峰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在改革開放之后,旅游逐步成為一種具有較強個性化和休閑化特點的生活模式。同時由于交通工具的全面普及,人們就開始嘗試鄉村旅游,而且人氣一直在不斷上漲。而對于體育旅游,可以看作是近些年出現的新型休閑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和鄉村旅游存在聯系,二者在結合之后,就能做到有效互補,進而可以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對于鄉村旅游來說,本身屬于一類全新的旅游項目,起步時間相對偏晚。但在興起之后,整體發展的勢頭非常好。在進入21世紀之后,逐步成為了當前旅游行業的重要部分。為了加強農村的發展,我國對于鄉村旅游產業一直比較重視。在2010年這一年中,就創造了上百個旅游特色縣。這些縣城作為核心,向周邊區域不斷輻射,逐步形成了一條全新的產業鏈。而且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壯大。
對于當下人群而言,鄉村旅游的概念已經變得非常廣泛,不再只是簡單的游山玩水,而是一種集合了健身、娛樂以及文化的綜合類項目。正是這一因素,許多鄉村地區都嘗試將體育旅游融入進來,以此吸引更多人群。諸如,在我國的青海省,推出了自行車旅游的項目,人們騎著自行車環島旅行,一邊欣賞周圍的美景,一邊鍛煉身體[1]。
從目前來看,我國很多鄉村在開發旅游項目的時候,都在嘗試融入體育旅游的內容,但是整體表現較為趨同。來到不同的鄉村之中,發現景點十分雷同。究其原因便是這些鄉村實際開發的項目并未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只是單純照搬了其他鄉村的項目內容。而由于這些項目并未做到本體化,與當地鄉村的特點格格不入,自然很難吸引游客們的注意力,導致市場的實際表現無法令人滿意。
現如今,部分鄉村在開發體育旅游項目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對于我國頒布的非遺保護政策了解不到位,甚至完全沒有保護意識,導致開發的實際過程中,大量重要的非遺資源發生流失。很多流傳百年難得經典民俗技藝,被人們無情拋棄,逐步走上路瀕臨滅絕的道路。諸如,在我國安順市馬官鎮之中,舞花燈的項目十分流行,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許多老年人技藝高超,能夠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表演節目。然而伴隨這些老年人逐漸離去,他們精湛的舞花燈技藝并未得到有效傳承,使得許多優秀的非遺文化發生了流失。如此一來,自然會給當地的旅游發展造成嚴重打擊。
現如今,很多鄉村在開發旅游項目的時候,都嘗試融入體育旅游的內容,希望通過這一形式,逐步走上致富的道路。尤其是一些資源較為豐富的鄉村,當地農民選擇內部集資,共同設置旅游項目,抑或者一些較為前衛的企業家,在鄉村內部開設活動,鼓動當地人群一同參加。這些人群自身的審美較為單一化,單純按照自己的想法對鄉村資源進行改革,使得當地的文化活動變得極為庸俗。從本質來看,鄉村旅游本身屬于一類較為特殊的體驗式旅游模式,在融合體育旅游的時候,可以讓人們在體會當地特有的鄉土風情之外,還能起到鍛煉的效果。而如果只是單純照搬一些成熟的旅游形式,強行改變現有的生態資源,就會使得文化生態出現改變,失去了應有的價值,進而影響了當地的發展[2]。
鄉村旅游在融合體育旅游的時候,普遍存在對當地民風造成劇烈沖擊的情況。畢竟在開設相關項目的時候,自然會讓地區的社會風氣受到改變。同時,在經濟利益的影響之下,部分農民就嘗試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宰客”,要么提供虛假的旅游資源,要么強行提高旅游資源的價格。如此一來,原本淳樸的民風就完全失去,引起了大量人群的不滿。很多城市居民前往鄉村,本身是為了體驗生活,然而卻遇到了各種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和當地鄉村居民產生了大量矛盾。除此之外,少部分地區為了盡可能提升旅游業的附加價值,就選擇融入了一些較為低俗的內容。顯然,這種旅游模式完完全全偏離了體育旅游的本質目標。
對鄉村旅游而言,融合體育旅游的方法有很多種。諸如,部分鄉村的水塘和溝渠有很多,水資源極為豐富,就可以對當地的環境區域進行改造,以此開展漂流活動、游泳活動以及釣魚活動。而某些鄉村處于山溝地帶中,此時同樣可以貫徹因地制宜原則,設置登山、速降、攀巖以及對抗等體育旅游項目。這些活動不但具有較高的趣味性,而且還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極為健康。同時,人們處在鄉村之中,能夠有效感受鄉村風情,觀察美麗的戶外分解,從而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尤其是當前城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沒有太多時間靜下心來好好休息,觀察周圍的景色,因此在參加此類項目時,就可以算作是一舉多得,為自身的實際發展帶來了諸多幫助[3]。
當地政府理應出臺一些政策,對當地的鄉村旅游資源予以充分利用,發揮其優勢,從而吸引更多人群。諸如,結合現有情況,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年輕學生們利用業余時間前往鄉村旅游開發區之中,開展生產訓練,抑或者接受一些課外的訓練任務。部分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樂趣之后,自然會進一步傳播,傳遞給自己身邊的人,從而起到口碑效應,帶動更多旅游愛好者一同參與進來。如此不但能夠使得當地的旅游品牌進一步擴大,吸引更多人群,而且還能結合年輕人群的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開發更多潛客戶。除此之外,年輕人群在來到不同的鄉村地區之后,能夠切實感受現有的自然環境,真正實現人文教育的效果,為個人的能力增長帶來了許多益處。
對于體育旅游和鄉村旅游來說,為了促使二者能夠做到有效互補,自然需要將民俗體育項目作為重要基礎,讓當前市場作為基本導向,將自然生態作為旅游的條件,并融入人文理念。通過全面結合,可以形成點、線、網全面組合的新格局,對各類全新的民俗旅游產品展開有效開發,為其定位,以此打造具有當地特色新型旅游模式。同時,還要注重市場的發展方向,以此推動項目開發更具科學性。只有真正做到全面互動,讓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保證鄉村旅游更具吸引力,符合更多人群的真實想法。
從目前來說,盡管很多鄉村在開發旅游項目的時候,都嘗試融入體育旅游,但整體部署缺乏統一性,不夠協調。在現有狀態下,做到統一管理難度確實比較大,但政府內部的各個部門可以彼此協調,充分利用現有的鄉村旅游資源,將其潛在價值全部展現出來,應用各種不同的發展戰略。在這一階段之中,利用更多關注旅游人群的想法,與其積極溝通,以此開發更多具有不同特點的新型旅游活動。通過多方努力,相互配合,進而打造一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促使旅游活動更具生命力,滿足不同人群的實際需求[4]。
事實上,通常游客在參與鄉村旅游以及體育旅游的時候,實際提出的意見具有兩面性。其一是游客們需要得到更為真實的旅游體驗,與鄉村環境直接接觸,切身體會當下的實際生活,體驗鄉村的寧靜,擺脫城市的喧囂。其二是很多鄉村地區的經濟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因此使得衛生狀態不佳,很多城市居民第一次前往時,會感到極為不適應。從這一情況可以得知,游客們雖然前往鄉村是為了追求反向的生活方式,但這其中仍然有其限度存在,而且很多時候更多停留在表面,單純追求居住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反向,對于生活的本質內核仍然不希望改變。針對這一因素,相關部門在設置旅游項目的時候,就需要做到合理規劃,探究鄉村居民和游客的興趣結合點,以此為基礎設計更多有趣的項目,從而真正實現“雙贏”的效果。如此一來,城市居民自然會對鄉村特有的生活方式產生興趣,進而使得市場不斷擴大。
現如今,市場經濟正處在較為低迷的狀態,為了促使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更好地融合,并迸發出全新的生命力。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采取全新的措施,對當下的旅游產品進行全面宣傳。一般來說,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其一,針對現有的客源市場,對其不斷擴大,依靠新媒體技術,促使更多人群能夠了解鄉村旅游的特色,從而愿意參與相關體育項目。其二,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在融合鄉村旅游和體育旅游的過程中,一定將當地城市的特點呈現出來,讓人們體會當地特有的文化形式,進而發揮名片效應[5]。
綜上所述,現如今人們對于旅游服務的整體要求在不斷提升。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人群,鄉村旅游就需要將體育旅游融入進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充分展現內在的文化精神。如此一來,鄉村地區就能吸引更多城市居民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旅游行業得到全面擴大,獲取更多經濟效益。同時城市居民的生活模式也會得到改善,體會更多不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