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英,趙清通信作者,郎二秀
(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臨床實習是護理教育的重要階段,是護理人員由學生的理性認識到實習生的感性認識的轉變階段[1-2],是培養護生實際工作能力、綜合能力,并向專業化角色轉換的重要環節,因此,根據護生實習時間、專業技能、心理、社會等不同的階段,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引導護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提升護生的學習興趣,實施有計劃、有目標的臨床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個體化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對象選擇的方法:選取我科2017 年7 月至2019 年12月在我科實習的58 名護理本科護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29 例/ 組)。女生42 名,男生16 名。對照組中:年齡20~23 歲,平均(22.12±1.05)歲;女生24 名,男生5 名。觀察組中:年齡20~24 歲,平均(22.23±1.02)歲;女生22 名,男生7 名。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實習護生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說明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教學方法
我們根據護生的特點大致分為五個階段,并進行各階段教學目標設計。針對兩周實習期,每周都制定具體計劃,使理論和操作、基礎與專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滲透,完成教學計劃。具體實施:第一階段:起步期:護生剛進入臨床實習的第一個月,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學習模式,接受從"學生"到"護生"的角色轉換。在這個階段,實習護生動手能力處于起步階段,但對臨床活動充滿濃厚的興趣,對知識充滿渴望。容易接受老師的講授,珍惜學習機會。在實習護生到科的第1 天,進行實習要求培訓,明確醫院的規章制度、熟悉環境及物品放置,并了解科室各區域功能。第一周的教學目標以臨床常見基礎護理操作培訓為主,如各種鋪床法、床單位要求、無菌技術、各種注射法、靜脈輸液、吸氧法等等。理論知識以臨床常見病的護理為主,結合臨床病例進行理論復習。老師以問題教學的形式為護生指導學習思路,討論,解答護生疑問。第二周開始涉及專科知識,專科操作,由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主要內容涉及講解各班流程、消毒隔離制度、專科特色等等。為學生創造一些簡單的操作機會,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嚴格要求,遵守操作流程,培養良好的工作學習習慣。第二階段:成長期:護生進駐醫院2~4 個月。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護生大多對醫院有了初步了解,他們接觸到與學校不同的知識,嘗到了"參與"的樂趣,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此階段第一周的理論教學目標以教學大綱和基礎知識為主,每周一次集中授課,安排不同層次的老師介紹自己的護理工作體會、總結,進行小講座。如護患溝通技巧、藥物基本知識、臨床護理觀察等。護理操作以基礎護理為主,專科護理為輔。如掌握常見操作藥物過敏試驗、冷熱療法、胃腸減壓技術等技術。第二周理論教學以教學查房的形式進行。教學查房安排以專科常見病為主,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根據實習護生的知識水平選擇病人。挑選典型病例,提出問題,安排實習護生先自學,尋求答案,再集中查房、討論。使實習護生系統地掌握專科常見病的知識。第三階段:成熟期:護生進駐醫院5~6 個月,護生對實習階段的學習規律已經掌握。此階段的實習護生基本上都輪轉了5~8 個科室,對基礎護理理論、操作比較熟悉,運用也相對熟練了,對專科知識也有了一定的積累,實習護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此階段開始,要充分發揮實習護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索精神。第一周強調理論結合實踐,提前告知學生查房內容,查房的病例不再是典型病例,而是臨床疑難病例,如MED術后腦脊液漏、MED-TLIF 術后椎間隙感染等,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提出問題。第二周主要通過教學查房來傳授知識。學生帶著問題,與學生共同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階段的護生基礎護理操作都能熟悉、掌握,但是老師要做到放眼不放手,規范操作,美觀得體。專科操作要掌握要領,規范、到位。第四個階段:叛逆期:護生進駐醫院6~7 個月,這個階段的學生對醫院的規章制度,各科室的制度流程都基本掌握,對各部門的職能基本了解。基礎護理理論及操作基本熟練掌握,護生就會出現自滿的情緒,可能對實習失去興趣。這時要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培養、發掘其學習興趣及求知欲。要多與護生交流,讓實習護生談談近期工作體會及遇到的問題,及想要學習的內容。第一周理論講座以新穎課題、專科案例、學術前沿為主,抓住其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護理操作以專科護理為主,如骨科常規體格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的功能、使用方法等。第二周帶教老師自行設計一個完整的、融合專科疾病、專科護理為一體的綜合病例,查房前將設計好的綜合病例提前發給各個實習組,由各組自行討論病例,自行提問,尋找答案;查房時老師按照病例發生、發展的各個環節發問,提問涉及到基礎護理操作、專科護理、護患溝通、專業新進展、護理應急預案等,護生可以查閱資料、書籍,在不斷變化的病情和臨床情景中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此類查房有利于護生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習興趣,緩解了護生叛逆的情緒,激發了學習熱情。第五階段:穩定期:學生進駐醫院7~8 個月,實習階段接近尾聲,護生較珍惜最后的實習時光。此階段的護生對臨床護理工作已經有了整體認識,常規護理工作得心應手,這就需要進一步地強化他們自身的綜合能力,鼓勵實習護生提出在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引導實習護生去研究探索,提高科研能力。第一周鼓勵實習護生獨自承擔責任護士整體護理的工作,做到大膽、細心。從病史采集、各項操作、術后指導到出院指導,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病歷書寫能力。讓護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第二周讓護生自行設計教學查房,帶教老師指導,協助,糾正,規范。這幾個階段在教學過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又逐漸深入,可根據每個護生的個體情況,實施正確的教學方案,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護理人才。
1.2.2 對照組教學方法
護生入科后由總帶教老師講解科室制度、流程、專科特點等,然后分派到各自帶教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跟隨帶教教師上各個班次。在帶教老師指導下,負責管床患者的日常治療、護理工作、健康教育、病情觀察。參加小講課或教學查房,講課內容包括微創脊柱外科疾病護理常規以及微創脊柱技術的發展史及新進展等,完成教學大綱要求。
所有護生出科時都要完成一份完整的護理病歷,由總帶教老師進行專科知識理論考評,操作考核。進行打分,點評。學生滿意度由護理部統一組織護生召開教評會,通過調查問卷、口頭交流的形式對帶教老師及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理論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為(95.23±2.04)分,對照組為(88.53±2.15)分,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操作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為(96.56±1.07)分,對照組為(87.66±2.25)分,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中:非常滿意23 例,比較滿意3 例,滿意2 例,不滿意1 例,滿意度為96.55%。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2 例,比較滿意10 例,滿意2 例,不滿意5 例,滿意度為82.76%。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目標教學法將目標作為導向并制定教學內容,階段性教學則將帶教工作分為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展開帶教工作[3],本研究結果顯示,目標教學結合階段性護理教學管理是適應護生發展特點、更人性化的教學方式,符合護生專業發展認知和職業發展需求。在理論和實踐成績都明顯優于對照組的同時護生對帶教的滿意度也明顯提高,這兩項結果充分說明了這種帶教方法的優勢及實用性。
目標教學結合臨床實習護生階段性教學管理方法不僅提高護生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有利于護生的心理發展、提高綜合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并有助于帶教老師對專業知識、人文素養以及帶教方法等方面的不斷提高,對于穩定護理教學秩序、提高醫院整體教學水平起到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