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
感恩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為小學感恩教育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也對小學德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將小學感恩教育與新媒體技術有機融合,是亟待我們解決的問題。
一、新媒體時代下感恩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媒體資源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媒體傳播的快速性和廣泛性,媒體平臺的交互性和滲透性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它的危險也顯而易見。例如,網絡上充斥著海量信息,有些不良媒體在利益的蠱惑下,不負責任地傳播很多謠言、八卦之類的負面信息和色情、低俗的消極文化,更為嚴重的是散播著一些不利于黨和國家的蠱惑人心的言論。良莠不齊的網絡環境充滿著不確定性。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塑造階段,面對復雜的信息明顯沒有足夠的辨別力和自制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這些都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產生了重大的不良影響,同時也加大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難度。小學感恩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二、新媒體時代下感恩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樹立感恩教育新觀念,強化感恩教育內容
進入新媒體時代,QQ、微信、釘釘等社交軟件無人不識,無人不用,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不可避免的常態化工具。既然無法回避,倒不如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為我所用。首先,新事物的誕生必然有其規律,學校要敢于接受,轉變思維,樹立敢想、敢用、善用新媒體的新觀念。利用學生喜歡的網絡平臺,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感恩教育,充分發揮微信、微博、微電影等工具的功效。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感恩認知,塑造學生的感恩品質,促進學生的感恩意識。
雖然大家接受了新媒體,但并不意味著新媒體平臺可以完全代替傳統的課堂教學。我們在開展感恩教育時更應該將傳統的感恩教育形式和新媒體創造性地結合。不同的學生對感恩的認知方式和表達方式是有差異的。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用圖畫,有的學生喜歡用文字,有的學生喜歡用禮物……因此,與學生面對面的談心、談話、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進行感恩教育時,務必要避免矯枉過正,在合理運用傳統感恩教育形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新媒體資源。
(二)創建感恩教育的平臺,提高感恩教育關注度
新媒體的使用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成為日常習慣,新媒體領域無疑是實施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這就意味著對感恩教育資源的重新整合和感恩教育平臺的建構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對現有的、優質的,并契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感恩教育網絡資源進行精心、細致的篩選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創建富有特色的感恩教育網頁、網絡平臺或數字資源庫。
在感恩教育資源的設置上,不僅要符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化差異,還要充分發揮平臺的效應,提高感恩教育的關注度。班級從自身的實際出發,添加本班級的特色感恩欄目,內容的選擇既要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把班級內關于感恩的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資源上傳到平臺中,或者傳播校園乃至班級內的關于感恩的先進事跡、先進模范、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等,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同時設置交流板塊,鏈接班級與班級之間的溝通渠道,使不同班級的學生可以自由而平等地表達。例如,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交流,發揮平臺的宣傳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感恩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依然需要從構建日常生活入手。有感恩特質的人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來自于一次次的情境感恩和感恩心境的長期積累。感恩教育內容要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才能提升其對感恩教育的認知能力,進而通過教育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與感恩思維,提高學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三)開展感恩教育的活動,豐富感恩教育方式
感恩教育不是浮在表面上的,是要進入到心理結構內部。感恩體驗與實踐重在一個“實”字,我們要提倡從小學生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在感恩中進行感恩教育,即在生活中通過體驗感恩來學習怎樣感恩,最終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這樣才有實效。利用新媒體的特性,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設計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感恩實踐活動,創造機會使其通過切身的感恩體驗來深化認知什么是感恩,在內心建立起感恩反應方式,以愛引愛,以心育心,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春風化雨般的效果,促進兒童的健康發展。
第一,加強學校的感恩文化建設,利用當前的多媒體設備來加強對感恩教育的宣傳。如利用校園電視臺和校園廣播等來傳播感恩教育內容,讓小學生在自己的身邊發現各種令人感動的、關于感恩的故事。在感恩教育平臺開展主題征文、知識問答、主題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校園中接受到感恩精神的熏陶,真正做到識恩、知恩、報恩。
第二,利用清明節、重陽節、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重要節假日,設置不同的感恩主題活動。如清明節開展“祭先烈? 緬忠魂”的線上實踐活動,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了來之不易,感念先輩們的犧牲和付出,繼承先烈的精神品格;重陽節開展“小行動? 大愛心”的愛老敬老活動,傳承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教師節企劃“老師,我想對你說”活動,征集學生和教師的暖心小故事、感恩與祝福的心聲。還可以鼓勵學生撰寫小文章、拍攝小視頻等創意方式表達內心的感恩之情。
第三,感恩教育的主體對象不止是學生,家長和老師也是其中的重要角色。家長和教師不是單純的教育者,他們所做的感恩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本身也具有很強的示范教育作用。因此,學校在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家庭感恩教育的指導,策劃設計感恩教育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家校聯手。比如,鼓勵教師及親子家庭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公益和社區志愿活動,并加強宣傳和推廣,達到以一人帶動多人的社會效應。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責任感、使命感的基礎。特別是在新媒體的環境影響下,感恩教育出現了新的變化。教育工作者要明確新媒體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利用其有利的條件,不斷地進行探究和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小學感恩教育的發展。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