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興蘭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成長和學習情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但是從現有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學生的心理障礙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展。要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首先必須解決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主要表現
第一,不同年級均存在著厭學、依賴、困惑等學習心理障礙。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業多,做作業依賴家長,考試時顧慮重重,致使大腦呈抑制狀態。第二,對人多疑恐懼。表現為心里老是為某些事情焦慮,極度膽小害怕,整天憂心忡忡,情緒不安,似乎總面臨什么危險和侵害。第三,對他人冷漠敵視。表現為常把內心的煩惱、憤恨向他人發泄。毆打、謾罵同學,損壞公物,甚至輕生。第四,逆反心理嚴重。表現為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導,故意對著干;當得不到教師和集體的重視時,用惡作劇來顯示自己,少言寡語,不愿與同學交往。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首先,社會文化氛圍層面,心理學健康教育知識未全面普及,社會、學校、家庭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夠,許多家長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底下出成績”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大部分家長采用的是打罵的方式。
其次,學校層面,部分教師不善于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忽視情感的交流與引導,教育方式單調。
最后,家庭層面,家長缺乏正確合理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已經送到學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事情了,對學生放任自流。
三、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解決策略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每一位小學生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所有的老師引起重視,在平常的教學中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加強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力量。教師對學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要想教育好學生,必須以身作則,才能服眾。教師水平的高低不僅僅只是從他們個人的文憑上面進行評判,還需要從他們的平常表現、實際教學經驗、教學效果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樣化
根據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癥下藥,這樣產生的效果會比較明顯。盡可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和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學內容的重中之重,必須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解決對策,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秦? 雷)
參考文獻:
[1]田興江.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家長,2021(30):6-7.
[2]張玉君,李春輝.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點滴嘗試[J]. 吉林教育,200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