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龍,董媛媛
(山東省石島氣象臺,山東 威海 264309)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公眾對影響日常工作、生產生活、旅游健康的各種天氣事件越來越關注,對氣象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對氣象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普及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向智能終端提供即時消息服務的免費應用平臺[1]。由于微信自身的特點和現代氣象服務的匹配度非常高,因此微信的氣象服務開發成為現代氣象服務的主要發展方向,針對微信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和發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目前,微信是中國用戶數量最多的通信軟件[2]。據2016年第二季度末數據統計,在我國已有94%以上的智能終端安裝下載了微信軟件,有8.06億用戶處于活躍狀態,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20多種語言。此外,各品牌微信公眾服務平臺總數已超過800萬用戶,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萬用戶。
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信息,在發布時間和發布地點上可以更加自由,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及時閱讀管理者編輯的信息,信息可以無限次地被分享、被轉發,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在氣象服務中使用微信,不僅會使固定用戶的規模比傳統氣象服務的模式大得多,而且會增加大量潛在用戶。
以往人們接收氣象預報的主要途徑有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等,電視天氣預報播出時間固定,內容固定,用戶無法選擇收看時間與內容,只能被動接收;手機短信天氣預報是以短消息的形式編輯發布天氣預報,其內容不可能過多過長,且只有文字顯示;報紙上的天氣預報時效性更低,連預警信號的發布時效都無法滿足[4]。相比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等產品需要提前制作、固定發布時間、發布頻次的工作流程, 微信在發布時間靈活,時效性強;發布內容豐富,可以采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發布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可以編輯科學知識、科普宣傳、預警信息等,有更好的可視性,更容易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尤其在氣象災害突發時,可以第一時間傳遞到用戶手中,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和經濟損失。
微信平臺的一個主要特征是能夠進行個人和個人以及個人和群體的交流,當用戶有好的意見建議,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反饋,管理者可以及時改進和回復,以需求為導向,讓氣象服務更貼近百姓生活,讓氣象預報更好地為社會服務[5]。
此外,當某地局部出現突發性氣象災害時,氣象信息員和氣象愛好者可以迅速收集災情信息,通過微信平臺,在災害出現的早期階段迅速、及時地上報,避免了中間繁瑣的步驟,真真正正做到災情直報,為防災減災提供第一手氣象資料。
由于氣象預報受眾面廣,若密碼保管不當,信息發布渠道被盜,發布內容未經審查,將給社會各界造成惡劣影響。而微信平臺采用管理員和運營者的雙重保護模式的安全設置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當用戶登陸微信平臺時,它每次需要發布氣象信息時,平臺開啟訪問保護,首先需要進行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驗證,再通過綁定微信平臺的安全助手掃描個人微信二維碼再次驗證,確認身份,才可以進行氣象信息的群發,信息發布的安全性得到極大提高[6]。
“石島氣象”微信服務號建設包括服務端數據支撐系統建設和客戶端功能建設兩個部分,在數據庫的建立和頁面設計等方面進行主要研究。
數據庫為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信息支撐,用于存儲和管理微信公眾平臺所需的各類監測數據,為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信息支持服務。數據庫系統的設計,結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實際需要而成的。數據庫的內容組成包括:實況數據、雷達數據、衛星數據、預報預警數據、空間天氣觀測數據、海洋氣象信息數據、決策服務信息等。
3.2.1 頁面設計原則
突出網頁的美觀度,布局合理,頁面清晰美觀。形式新穎,結構清晰,內容豐富,技術運用合理,瀏覽方便快捷。符合操作習慣,方便調用。
3.2.2 自定義菜單內容
自定義菜單內容的見表1。

表1 自定義菜單內容
3.3.1 系統開發環境
該平臺的開發環境選用了Microsoft.NET。Microsoft.NET是Microsoft的XMLWeb服務平臺。Microsoft.NET依靠XML消除了數據共享和軟件集成的障礙。.NET包含了建立和運行基于XML的軟件所需要的全部部件,具有互操作性、集成性、和應用程序的可擴展性。
3.3.2 軟件運行環境
開發語言:C#、ASP.NET;操作系統:WindowsServer2003或以上;瀏覽器:IE8.0或者更高版本,360、Chrome、Firefox等主流瀏覽器;數據庫管理系統:SQLServer2005或以上;運行框架環境:.NETFramework4.0。
3.3.3 系統體系結構
結構模式采用C/S+B/S相結合的方式。C/S程序將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數據、文件等匯總到統一的數據庫并對數據處理,微信用戶通過Internet訪問Web服務器,實現氣象產品的公眾發布。B/S和C/S這兩種軟件體系結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揚長避短,有效地發揮了各自的優勢。
3.3.4 氣象數據采集
氣象數據包括實況數據、雷達數據、衛星數據和預報預警數據等。實況數據:主要采集石島地區天氣實況數據。雷達數據:主要采集自市局發布的雷達回波圖。衛星數據:主要采集自市局發布的衛星云圖。預報預警數據:主要是石島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各類氣象預報數據。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快速發展, 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各類天氣事件在日常生活、工作生產、身體健康和旅游交通等各方面的影響,這對氣象服務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氣象事業只有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微信平臺以傳播快速、時效性高、費用低、安全性強等優勢,借助其強大的信息推送能力,為氣象信息的傳輸提供了更高的平臺,解決了氣象信息傳輸“最后一公里”的技術難題,成為傳統電視、報紙、手機短信、廣播等服務手段的有力補充[7]。推進氣象微信智慧生活,成為新媒體時代中氣象部門發布氣象預警預報信息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