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瑜,李 艷,劉國宇,王方圓
(陜西省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1)
為滿足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及園林城市發展需求,植物園面臨營建新園區的緊迫任務,園區將大量引進植物品種,并進行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相關工作。但由于新栽植物現有規格小、造型不一等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有序的景觀形式和完整的景觀效果,并給予園區游覽者一個植物園本該具有的優良景觀環境。面對新園區開園時間緊迫的難題,花境的應用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解決手段。
花境,是模擬自然界中林地邊緣地帶多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以宿根花卉為主[1], 配以花灌木、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等 ,經過藝術提煉,設計成寬窄不一、或曲或直的自然式植物造景形式[2], 兼具植物個體及植物群落美感[3]。適合應用在林緣、路緣、墻垣、庭院、濱水河岸、休閑廣場、草坪等地[4], 應用范圍廣,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塑造豐富的景觀植物群落,增添城市色彩。
植物園新區公共景觀區域共建設有53處花境景觀,包括路緣花境、林緣花境、墻垣花境、濱水花境、主題花境、島式花境、臺式花境等多種花境類型,見表1[5]。
路緣花境是應用最多的花境類型,一般沿道路分布,在道路單側或雙側皆可。適用于城市主干道、人行道、游園步道等多種道路形式,多姿多彩的花境道路景觀能柔化道路的硬質線條感,帶給人們輕松愉悅的身心感受(圖1)。
林緣花境位于樹林邊緣,承接草坪到喬木的過渡作用。多為自然曲線的混合花境,隨視線由近至遠延伸,花境植被層次由低到高變化,主要展示植物組合的群體美(圖2)。
墻垣花境通常依托墻垣為背景,只可單面進行觀賞的花境類型(圖3)。
島式花境設置在交通節點或草坪中央的花境類型,可以多角度觀賞,通常花境中心為最高點[6],多選種樹形高大優美的喬木,既是視覺焦點又可阻隔視線,四周栽植灌木、觀賞草、宿根花卉等層次逐漸變低,邊緣用地被植物鑲邊(圖4)。
臺式花境的植被種植于石塊、磚條、木頭等堆砌的高床之中,呈現一定高差的臺地景觀。
濱水花境是設置池塘、溪流邊,或是在濕地內營建的花境景觀[7](圖5)。
主題花境是針對預定意義而營建的花境景觀,應景而生,為了襯托一定主題或具有特定的功能。主題的風格決定了花境的景觀效果(圖6)。
旱溪花境是通過放置不同形狀的大小石塊,蜿蜒之姿仿佛枯水季節的河床,配合層次豐富的植被搖曳生輝,在意境上表達出潺潺溪流的景觀。
由于建設時間緊迫、預算相對有限等原因,植物選擇主要選用當地適生性較好的園林常用植物品種進行基礎的花境群落構建。植物園公共景觀區域初期花境植物品種共計93種,地被植物有麥冬、佛甲草、酢漿草、萱草等,前景植物以鼠尾草、紫嬌花、濱菊、八寶景天、百子蓮、玉簪、苔草、為主[8],中景植物主要選擇金邊黃楊、亞麻、繡線菊、錦帶、石楠、海桐、八角金盤、狼尾草等 ,背景植物一般是紫薇、玉蘭、紫穗槐等,具有簡單的層次和高低錯落變化,基本達到了植物園開園所需的景觀預期效果。

表1 西安植物園公共區域花境景觀列

圖2 51號林緣花境

圖3 52號墻垣花境

圖4 39號島式花境

圖5 10號濱水花境

圖6 35號主題花境
花境景觀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變化,色彩能帶給人最直接的視覺感受,比之植物形態更有吸引力[9]。但目前園區花境建設中開花植物和彩葉植物的選擇相對不多,色彩和季相變化不夠。花境景觀完善時可適當增加木本曼陀羅、金縷梅、醉魚草、蔥蘭、大花蔥、耬斗菜、射干、石蒜、小葉決明、金絲桃等各季節新優觀花植物來延續園區花境景觀的整體觀花效果;彩葉植物可選用彩葉杞柳、花葉蘆竹、金葉番薯、金邊麥冬、礬根等景觀表現較好的植物品種[10],豐富現有花境植物群落。
不同花色、葉色會呈現不同的花境效果,同一花境中需要斟酌選用觀花植物和彩葉植物的數量,避免色彩過多而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可以通過營建春季黃綠色花境、夏季藍紫色花境、秋季紅黃色花境等表現形式來突出季相更迭的景觀效果。相對來說應用類似色植物比多色植物呈現的花境景觀具有更加舒適的體驗感。園區在冬季和早春時節的花境景觀較為蕭條,觀賞度欠缺。需要增補常綠花境植物,尤其觀花植物最好[11]。大吳風草、月桂、金葉石菖蒲、亞菊、綿毛水蘇、石巖杜鵑、費菜、紅豆杉、亞麻等都是適應性和觀賞性極好的常綠植物品種。
新營建的花境景觀隨著時間推移,花境植物出現過密或稀疏甚至空禿等各種影響觀賞效果的問題,需要通過精細的養護管理對花境細節不斷提升和完善,來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果。如柳葉馬鞭草、山桃草等在觀賞后期出現倒伏現象較為嚴重,需要及時修剪。觀賞草類如芒草、狼尾草等,可保留形態優美的枯葉在冬季觀賞,新葉萌發前需要進行基部齊根修剪。待花境景觀中植物群落相對穩定,可采取較為粗放的養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