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時間:2020年9月9日—12月15日
展覽地點:木心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策展人:董強、弗朗索瓦·米肖(Fran?ois Michaud)
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和木心美術館聯合舉辦的“米修與木心”展,于2020年9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并于10月14日至12月15日巡展烏鎮木心美術館。展品包括兩位作者近50件畫作,以及各自的詩集。
這是亨利·米修的畫作首次在中國展示,也是木心的畫作在上海首次展示。該展旨在呈現出米修與木心的內在關聯和迥異之處,構建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6日—2021年2月21日
展覽地點:松美術館
策展人:何桂彥
主辦:華誼兄弟藝術、松美術館
2020年9月26日,松美術館為公眾呈現“傳統的復活——中國當代藝術的另一條線索”,本次展覽匯集了不同年代的46位/組藝術家的精選作品。
2009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曾掀起一波“回歸傳統”的浪潮。“傳統”重新引起大家的普遍關注,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伴隨著中國的崛起,我們需要重新去審視一個民族、國家應具有的文化身份與文化主體性問題。同時,它也能與新的歷史時期國家的文化發展戰略契合。另一方面,當代藝術尋求向傳統的回歸與轉換,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秉承的藝術史敘事話語出現了內在的危機。面對這種危機,不但需要對過去40多年當代藝術的發展進程,及其各個時期的文化與藝術訴求進行反思與檢審,而且要逐漸從1990年代中后期由西方標準和“后殖民”趣味所支配的當代藝術的范式中走出來,重新建構當代藝術的評價尺度與價值標準。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5日—2021年6月27日
展覽地點:金鷹美術館
策展人:王亞敏
“全景:世界的因緣際會”是一個跨年度的項目,大體量的空間展示和城市景觀遙相呼應。“全景”的概念最初來自于美術館空間營造時的關鍵詞之一,強調展覽空間與都市場景的并置呈現,觀眾在展覽空間和空中城市視野之間穿梭游走,藝術作品既是展覽空間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建筑意義上的空間和藝術品構建的多時空、多地緣文化的空間交錯,也對應了展覽的副標題——世界的因緣際會。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6日—12月13日
展覽地點: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
策展人:施瀚濤
由于城市公園特殊的角色,以及這個空間中時刻發生著的故事和場景,它成為敏銳的藝術家們觀察和思考社會并展開創作實踐的重要對象。本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以各自不同的手法和語言,記錄和講述了關于公園的方方面面。另外,本次展覽作品所涉及到的公園都位于上海,因此作品中的公園也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生動的側面。它們不僅呈現出上海公園的一些特有的功用和氣質,也將觸發更多關于這座城市的社會和歷史話題的思考和討論。
作為一個影像展,本次展覽作品所使用的媒材不僅包括攝影和錄像,同時還有聲音、裝置、多媒體等其他類型。在此,影像不再被約束在視覺層面,而是指一種在體驗上更為多元的“形象”,或者說意象。如果說攝影是一種現代社會的象征性的媒介的話,那么隨著動態影像、聲音、網絡和傳播等各種新技術的發展,當代社會中的藝術家和普通人已經能隨時運用多媒體的手段去表達對于身邊和內心世界的感受和認知。當然,這種更為當代的多媒體語言形式并未超越攝影的敘述和表征機制,更多的是對于對象、媒介和講述者三者之間關系的強化和加深。基于以上的認識,本次展覽意在呈現藝術家所看到和講述的關于“園”的故事,進而延伸至“園”及其背后的城市的“公”的話題;結合與澎湃·城市漫步欄目及其他學者、藝術家的衍生活動,最終整個項目將成為一次有市民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參與的、關于我們自己的討論。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7日—2021年4月18日
展覽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sD)
主辦單位: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
法國知名設計工作室M/M (Paris)的中國首展“M/M上海制造”登陸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中心(Power Station of DESIGN, psD),占據了整個七樓展廳。展覽通過呈現百余件作品,回顧其30年設計生涯,探討設計如何在不同的語境里被轉譯與重釋。
M/M (Paris)平面工作室由米蓋爾·安扎拉(Micha?l Amzalag)和馬蒂亞斯·奧古斯蒂尼克(Mathias Augustyniak)于1992年共同創立。他們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以及與音樂、時尚、藝術界的緊密聯動,使其成為同時代平面設計師中辨識度最為鮮明的組合。作為符號的創造者,M/M (Paris)不斷地重構圖像和文字的秩序,發明自己的語言。他們不僅發展出一種微妙的對日常標識的政治分析法,更是通過自省開采平面設計的潛力。M/M (Paris)是“搬運的專家”——將平面設計從中介狀態變為藝術本身。

展覽時間:2020年10月1日—2021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昊美術館(溫州館)
策展人:杜曦云
在當下這個數據和算法主導的科技神話和時尚宗教語境中,基本情感、本能、信心、勇氣、靈性、叛逆、狂野、鄉愿……作為異質的變量,都被秩序屏蔽在外,或貶斥為不合時宜。但它們才是生命的質感所在,和人的原始本能、自由天性相聯結,和浩瀚的無限、未知相呼應,驅動著一個個意外和奇跡,維持人性的溫度。
這些變量,和藝術有天然的默契。美學的刷新在藝術中是重要的,但美學中攜帶著的變量,以及變量的活躍程度,才是藝術的深層魅力所在。身處秩序無孔不入的當下,尊重和觸摸變量,培養它們的活力,用信心來堅守自我、用鄉愿來應付浮華、用勇氣來揭開表皮、用狂野來釋放天性、用叛逆來反向消解、用基本情感來透視時尚、用靈性來超越邏輯……這是藝術“有料”的一面,和美學的“有趣”透疊在一起時,散發尊嚴和美感。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2日—20日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策展人:郭浩、曹悅
學術委員會:曹意強、王華祥、孔國橋、楊鋒、代大權、康寧、郝平、范敏、羅貴榮、曹瓊德、王建山、鄺明惠、甘庭儉、韋嘉、邵常毅、李翔、戴政生、馮石、賀昆、張鳴、李傳康、隴藝梅、湯海濤
“一帶一路·西部版畫新力量”版畫創作巡展是由云南藝術學院申報,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立項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該項目旨在推動和提升西部地區青年版畫的創作和研究。從根本上提高與促進西部地區青年版畫家的創作水平與熱情,也是對西部各省、市、自治區青年版畫創作人才的一次集中檢閱。同時在當代語境下為西部青年版畫家搭建一次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

展覽時間:2020年9月24日—10月22日
展覽地點: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學術顧問:焦興濤
項目策劃:何桂彥、鄭林
策展執行:郭巍薇、楊彪
主辦單位: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
支持單位: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
展覽呈現兩組由大型影像裝置和數碼拼貼組成的藝術項目——《神圣的寓言》(Allegoria Sacra,2011-2013)和《顛倒世界》(Inverso Mundus,2015-2017),兩組大型作品通過回顧性的自我反思,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分別剖析了當下的人類狀態,作品皆曾于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并獲得國際諸多獎項。本次展覽將AES+F的作品引入重慶,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系列多媒介、跨文化的藝術形態逐漸延展學院師生以及重慶觀眾的視覺視野,為藝術與文化的對話提供國際化的場域與更多的可能性。

展覽時間:2020年11月21日—2021年3月14日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策展人:布魯諾.拉圖(Bruno LATOUR)、馬汀·圭納(Martin GUINARD)
公眾計劃策展人:林怡華
此次展覽將被假設為一座“天文館”,展出計劃將描摹各個星球之間相互拉扯的“萬有引力”。 藝術家武玉玲(Aruwai Kaumakan)與其創作即是體現拉圖稱之為“實地星球”(terrestrial planet)特質的例子。武玉玲曾是一名珠寶設計師,在 2008年風災重創家園之后,她決定將其創作擴大至可由小區群眾共同創作的規模,編織出韌性且具社會性的織品。這個深入土地的創作模式與藝術家安東尼奧·維佳·馬克提拉(Antonio Vega Macotela)作品中體現“全球化星球”(global planet)所展現的無疆界特質空間形成強烈對比。瑪寇帖拉創設了特殊的協作式工坊(Marisol Centeno Studio,瑪利索·傘帖諾工作室),并與在地工匠和黑客一起創作;在大尺幅壁毯的風景畫面中,隱藏運用跨境金流規避稅制的逃稅者信息。策展團隊采取以星球為單位的策展結構和空間配置,持續發展本屆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