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明代中國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
作者:[英]柯律格
譯者:黃小峰
ISBN: 9787108064080
出版發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 2019年8月
頁數: 336
定價: 68.00元
《大明》是一部具有創新性和可讀性的歷史讀物,通過豐富的圖像和實物材料,呈現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文化高峰——明朝。它沒有按照時間順序講述帝王的更迭,沒有面面俱到介紹明朝的人物和事件,也沒有大輪廓地勾勒明朝的興衰,而是為現代讀者進入明代歷史提供了一組新穎的切入點:有關動與止的觀念,有關文字書寫的位置和特色,有關娛樂、暴力和年齡的觀念……甚至討論明代滅亡之后的“明代”,即明代的圖像和物品是如何被重新編排、重新想象的。作者通過強調同時期中國與亞洲其他地區的相動往來,挑戰了明代中國固步自封、孤立于世界其他文明而存在的觀點。
書中運用的插圖資料選自世界范圍內的公私收藏,既有大量書畫、瓷器,也有兵器、家具、服飾、貨幣、絲織品、書籍印刷品,用以闡明明代藝術與文化的多樣性。作者還廣泛考察了現代的影像和創作資源。明代作為中國文化資本的寶庫,一再被加以闡發和利用。《大明》為所有中國文化史的研究者、與早期現代世界領域相關的歷史學家和藝術史學者,以及對中國歷史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了多種多樣富于啟發的素材。
本書源于作者柯律格2004年在牛津大學所做的8次“斯萊德美術講座”。作者的目標是震撼西方的聽眾,讓人們拋掉心中可能有的對明代中國的成見,尤其是那種認為明代中國在本性上靜止不動而且塵封閉塞的看法。事實上,明代產生的圖像和物品極具多樣性和復雜性,包裹在各式話語之中,為后人探究明代的社會生活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可能。

誰在看中國畫
作者: [英]柯律格(Craig Clunas)
譯者: 梁霄
ISBN: 9787559823298
出版發行: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時間: 2020年4月
定價: 108.00元
在《誰在看中國畫》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中國及其他國家的觀看者如何無可爭議地塑造了“中國繪畫”這一偉大的藝術傳統。他認為,中國境內的觀看者對“中國繪畫”的演變至關重要。通過考察描繪觀看繪畫的場景的作品,他向讀者介紹了觀看者的理想類型:士紳、帝王、商賈、民族和人民。在討論中國藝術觀看者的變化時,柯律格強調,中國文化中意象的多樣性,使我們無法明確概括出“中國繪畫”的構成。探索藝術作品與觀看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將使我們對“中國繪畫”這一概念的形成和變革產生新的認識。

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
作者: [美] 巫鴻
ISBN: 9787551424653
出版發行: 浙江攝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1月
頁數: 376
定價: 398.00元
1976年,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促成了中國當代攝影的開端,民間攝影團體與展覽開始崛起。隨后,攝影新潮逐漸流行。接下來,實驗攝影與觀念攝影走上舞臺,延續至今。本書作為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展覽畫冊,是對中國當代攝影的一次整理與回顧,收錄近200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近600幅作品及藝術家個人簡介,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攝影歷史。

追隨卡拉瓦喬
作者: [美]邁克爾·弗雷德譯者: 勵放
ISBN: 9787568055840
出版發行: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有書至美
出版時間: 2020年6月
頁數: 232
定價: 168.00元
在卡拉瓦喬逝世后的二十年間,其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先例作品激發了后來者的競相學習。美國藝術史學家邁克爾·弗雷德率先洞悉這些畫家之間的淵源,將巴爾托洛梅奧·曼弗雷迪、瓦倫汀·德布倫、尼古拉斯·圖尼埃、尼古拉斯·雷尼埃、切科·德爾·卡拉瓦喬以及年輕的胡塞佩·德·里貝拉等人的作品進行匯總,并檢視這群晚輩與卡拉瓦喬的本質關聯。雖然他們杰出的藝術成就早已受到認可,但現有的學術研究僅僅觸及皮毛。
弗雷德揭示了他稱之為“卡拉瓦喬派”畫家作品中的深厚意蘊與畫面的純粹野心。弗雷德在涉及廣度與敘述深度之間靈活切換,文筆雋永,才華橫溢。在后面的論述中,他睿智地闡釋了這些畫作與勒內·笛卡爾思想之間的關聯。
這是一部針對一群偉大畫家的啟發性研究,并且出自20、21世紀非常重要的藝術史學家之手。

視覺的震撼:西方現代繪畫簡史
作者: 呂澎
ISBN: 9787547915332
出版發行: 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1月
裝幀: 平裝
定價: 96.00元
法國皇家繪畫與雕塑學院自1648年經路易十四國王特許創立,直到大革命爆發,一直賦予藝術家自主的地位和全新的聲譽。1666年,太陽王路易十四創建了羅馬法蘭西學院,那時的繪畫頭等獎叫做“羅馬大獎”。其中勒布倫的事業與成就是太陽王宮廷榮耀最完美的體現;作為歐洲第一位畫如其人的畫家亞森特-里戈開創了禮服肖像畫的繪畫題材;讓-安托萬-烏東是路易十五世紀最偉大的貴族肖像畫家之一;從1664年到1673年,大獎賽的主題都是以寓意故事和神話形式去贊頌國王的榮耀。大獎賽的第一屆冠軍皮埃爾-莫尼耶是杰出的肖像畫家。米涅爾是明麗的色彩派信徒,主張色彩最重要。1761年后古典藝術成為了主題的最佳靈感之源。而許多世界藝術大師大多得過“羅馬大獎”, 包括“學院的培養”“透過羅馬大獎看歷史題材繪畫及雕刻作品”以及“為獲得羅馬大獎做準備:美術競賽、情緒表達繪畫、肖像畫、風景畫、草圖和裝飾藝術”。本書集中呈現了法國學院派這一藝術史上重要流派璀璨奪目的杰作,如安格爾《阿喀琉斯接見阿伽門農使者》于1801獲“羅馬繪畫獎”。全書收錄了85幅從16世紀至19世紀藝術大師們的雕塑、繪畫作品。大革命和拿破侖時代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路易-大衛。集中呈現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藝術以及以巴黎為中心的法國社會風貌。

交織的目光:西方繪畫500年
主編: 杜鵬飛 包林 馬蕭
譯者: 梁霄
ISBN: 9787547923146
出版發行: 上海書畫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0年7月
定價: 99.00元
西方繪畫的歷史,最精彩的華章都在迄今上溯的500年里。傳承的線索和風格的演變,也以此段時期內最為清晰。中國對西方繪畫歷史的認知,歷經嬗變,逐步豐富擴張,其實也是對我們自己的映照與檢視。本書收錄了國內外14位著名的畫家與學者,包括在藝術界嶄露頭角的年輕一代——陳丹青、彭鋒、韋羲、尤勇、孫墨青、林里、魏靜穎、董麗慧、江上越(日本)、葛華靈、李颯對西方繪畫的新鮮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