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隨著我國社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政府治理體系也朝著更加完善的方向不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滿足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因此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的購買公共服務制度就顯得至關重要。從相關統計數據上來看,在西方的很多發達國家之中,政府每年用于采購公共服務的資金,一般在該年度GDP 的15%左右,那么就認為政府所進行的購買行為就是科學合理的。我國政府購買行為正式開始于1996年,當時主要還是處于萌芽階段,而我國在2013年所正式頒布實施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正是標志著我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已經進入到全新階段,而發展至今我國已經形成了相對而言較為完善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這對于最大限度上的滿足公民的實際需求同時擴大購買服務設計范圍有著良好的積極效用。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就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現實困境與發展對策進行了分析。
在進行調查的過程中,也與很多地區政府以及體育事業所屬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了交流,從交流當中發現,很多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已經意識到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所具有的關鍵作用,而這種情況也使得政府職能得以初步轉變。另外從前地區政府發展的實際角度來看,在購買公共技術服務數量、規模、資金投入比例方都呈現出了十分迅猛的發展勢頭,也正是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政府從之前公共服務供給者、倡導者轉變成為規劃者與監管者,使得政府從過去的微觀掌控過渡到了如今的宏觀掌控層面,也使得公共體育服務所能夠創造出的收益得到了顯著提高。
從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層面而言,是體育融入市場與社會的現實要求,這對于最大限度上的滿足百姓日常的體育鍛煉需求,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探索出了很多滿足實際發展需要的政策與法規,為今后有效落實,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在整個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進程當中,必須要將相關的法律法規設為自身的重要基礎,而且政策與法規也是隨著政府購買行為的不斷深入得以完善。
傳統政府在為百姓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當中,主要扮演服務供給者以及設施提供者的角色,但是隨著群眾體育需求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政府所提供的單一體育服務顯然無法滿足實際要求,而這種情況也導致政府與民眾兩者之間出現了腳步不一致的情況。但是當政府開始從市場當中為百姓購買公共服務以后,對于最大限度上的豐富相關公共設施的來源,對有關資源進行有效調配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同時還能夠將社會力量與市場資源充分地結合在一起,進而使得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供給質量提高,能夠滿足百姓如今日益豐富的體育服務需要。
在政府沒有進行公共體育服務購買以前,社會當中的體育組織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全部都是由政府大包大攬,但是因為自身組織能力的限制,導致所開展的很多體育活動都缺乏活力,但是在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以后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展現出了自己所具有的潛在價值,社會組織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向其中投入資金,提供發展機會,使得資源得以有效利用。另外,在進行購買的過程中因為政府給予了成分支持,因此這對于社會組織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價值。
在以往政府所實行的大包大攬業務模式當中,存在著資源浪費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導致了政府部分資源出現了浪費。然而當政府開始決定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以后,使得政府提供公共方服務的效率得到了十分顯著的提升,使得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充分發揮了資金的效用,防止資源出現浪費情況。
從最近幾年實際角度上看,雖然政府也結合實際情況,力求能夠對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有效豐富,但是與其他領域法律法規的數量對比來看,還是比較少的,而專門將購買公共體育服務作為重點的法律法規所占比重就更小,如果想要保證整個購買行為的有效開展,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關政策,就顯得尤為關鍵。雖然我國出臺了《采購法》,但是對于這項法律而言,并沒有針對性的對整個購買主體以及資金來源和后期的支付模式進行合理的規范,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在進行法律法規規范的過程當中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加以有效完善。
從實際購買內容的層面上來看,政府相關的主管部門扮演著決策者的身份,但是在進行決策過程當中并沒有對實際需求加以有效調研,這也使得最終所購買的公共體育服務很難與公眾的實際需求相呼應。在政府對相關公共服務進行實際購買的過程當中,一般會結合不同的人群制定差異性的購買計劃,但是這些購買計劃一般都是政府進行單方面制定的,沒有充分聽取群眾意見,而這種做法的最終結果,就是政府最終所購買到的體育服務與民眾需求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最終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發生。
從目前相關承接主體分布上來看,依然存在著不平衡,在規范性方面還有所欠缺,甚至僅僅扮演的是完成上級委派指標的角色。目前從購買主體的角度上來說,并沒有實現多元化的發展,因此最終的購買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由于承接主體發展所存在的不均衡問題導致了不同區域之間存在著大的差距,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所開展的政府購買活動次數比較多,所以承接主體發展的腳步也比較快,但是從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實際角度來看,整體情況卻恰恰相反。所以可以看出承接主體之間還存在著協同發展不到位的情況。
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過程當中,與購買其他服務之間存在著本質性的差異性,因此在購買程序方面,如果完全參考其他公共服務購買模式可能會存在著一定的不適應性,最終導致購買服務很難得以有效開展,也正是因為其自身所具有的這種特殊性,無論是從購買內容、種類、方式還是支付方式角度上看,都是比較復雜的,都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相關的購買程序建議有效完善,也只有真正科學的購買程序的有效行程,才能夠保證在整個購買行為的過程當中能夠有所依據,防止購買活動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不規范的情況。
如果想要獲得比較理想的效果,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監督,只有真正的進行評價,才能夠最終分辨出優良。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必須要形成較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這種情況也造成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很多案例當中,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與評估,即使進行了監督評估,更多情況下所依靠的還是政府人員、專家或者民眾的主觀感受,沒有構建出較為客觀的評估指標體系,最終整體實踐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使得承接主體所能夠供給的服務質量出現了降低趨勢。
從政府角度上看,必須要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對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合理的制定,同時還要結合實際需要對業務的相關法對進行有效的更新和完善,要結合之前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針對性的出臺相關的對策,這樣才能夠保證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真正的發揮效用,出臺更加具體且科學的條例,保證其能夠更加適應政府行為的實際要求。
在實施政府購買體育服務的過程中應當實行民主決策程序來進行確定,保證所作出的購買行為能夠更加滿足民眾的實際要求。政府在作出決策之前應當充分聽取民眾的實際意愿,對民眾意見與建議進行有效收取,在必要情況下應當開展聽證會,邀請相關群體發布意見,之后再邀請專家進行認證,最終通過自上而下的模式對購買內容進行確定。
從政府的角度上來看,在確定購買程序的過程當中,要盡可能的保證相關的程序,朝著多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要保證三個主題與購買活動環節之間能夠得以有效融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另外政府在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當中,還需要對整個程序進行科學有效的規范,保證其形成規模化態勢。
從政府的角度上來說,必須要確定較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整個購買公共體育服務行為得以有效實現,保證質量與效率的雙重提升。對于不同的購買內容,政府必須要制定最為科學且合理的監督評估制度,同時在開展監督評估的過程中盡可能的邀請相關專家參與到其中,對于服務質量、質量、態度不理想的主體,要進行適當處罰。
從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上看,主要包括決策人員觀念得以轉變、相關政策法規基本完善、最大程度上滿足群眾多元化體育需求、帶動了更多的社會體育組織、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從目前我國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現實困境角度上看,主要包括并沒有確定出較為完善法律體系、決策制定缺乏必要調研、承接主體區域發展還十分不均衡、購買程序還沒有建立完善體系以及監督評估機制尚未建立。最后本文也提出了幾點建議對策,力求能不斷加大促進公共體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