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
為了落實《全民健身條例》,中國健美操協會在2010-2012年組織創編了《全國全民健身操等級推廣規定動作》[1](以下簡稱《規定》)。《規定》從推廣至今,一直是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內容,各類型健美操比賽的評定基礎。而健美操專項學生在學習《規定》時,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對《規定》的認識不足。筆者在中國知網檢索尋求解決措施時發現,對學生的學習困境及解決對策研究較少。故針對學生學習困境,查閱相關資料,根據前人的研究,提出自己破解《規定》學習困境的見解,以期促進健美操教學的優化,推進健美操項目推廣。
《規定》包含12 套操,其中6 套有氧操、6 套輕器械操,《規定》具有以下特點:
《規定》包含6 套有氧操6 套輕器械操,數量繁多,動作編排在健美操基本步法、手位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量舞蹈元素。根據其難度分為1~6 級,其中一級套路整體風格活潑可愛,較適合幼小學生;2~6 級,難度、強度遞增,適合不同年齡層、不同水平層次健美操愛好者的需求,適應性強。
《規定》的12 套動作以搖滾樂和迪斯科為主,節奏鮮明、富有動感、充滿活力,第二風格舞蹈以街舞和爵士為主,音樂風格以嘻哈為主,鼓點重拍明顯,與主旋律形成強烈反差,具有鮮明的對比,增加視聽沖擊。
《規定》沒有統一的對稱性,操化內容更加豐富,融入舞蹈元素,如肩部的運動,提肩、沉肩;胸的含展;髖關節的活動,頂跨、扭胯;膝關節的彈動;身體的波浪等。在成套動作中還融入了4 個8 拍第二風格舞蹈,主要是街舞、爵士,與主旋律形成鮮明對比,《規定》的編排與時創新,使之更具表演性和觀賞性。
1.缺乏舞蹈基本功學習的課時(見表1)
普通高校健美操專項班通常在大二組建,通常學習3~4個學期。選擇健美操作為專項的學生大多數是通過體育高考(田徑項目)進入大學,少有舞蹈運動經歷。部分學生在第一或第二學期安排健美操普修課,沒有健美操學習的經歷,由于課時的限制,幾乎都是成套動作的教學,沒有系統的舞蹈基本功練習。基本功訓練是舞蹈課程必修的基本課程[2],缺乏扎實的舞蹈基本功是有氧健美操學習的一大阻礙。
2.對健美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足
健美操專項學生以操化課程學習為主,對健美操相關理論缺乏認識。具體表現在:
(1)不了解有氧舞蹈競賽規則,競賽規則規定了動作完成的標準,學生對競賽規則不了解,不能全面、高標準的詮釋動作,阻礙學生對《規定》的學習。
(2)不關注規定套路音樂的內涵,更多的關注其中的節拍,對音樂理解不足,動作完成浮于表面,無法表達其深層的內涵。
(3)學生解剖、生理知識沒有很好的與實踐相結合,不能充分指導自主發展其力量、柔韌等素質,個人身體素質的不足,限制了學生的動作的幅度,使動作缺乏觀賞性[3]。
1.學生本體感覺影響成套動作完成的藝術性
運動中本體感受器能感知身體在空間的姿勢、位移等變化,對肢體運動的精確度有重要意義。當動作產生持續性的本體感覺刺激,相應的關節肌肉能夠進行一系列精確活動[4]。《規定》動作的手位、空間變化復雜,就側上舉而言,理論上來說側上舉位于上舉與側舉之間45 度[5],學生在初學《規定》時,神經肌肉少有相應的刺激,不能精確地感知肢體的位移,不能在正確的位置停止運動,因此手臂在相應的音樂節拍內一直在運動,無法精準制動,成套動作完成缺乏沖擊力阻礙學生完成成套動作的藝術性。
表1 普通高校健美操專項課開展現狀
2.學生的身體基本姿態阻礙成套動作的表達
身體基本軸的控制、身體彈動和身體姿態是完成健美操動作的必需條件[6]。良好的身體基本姿態有利于掌握各項技術動作[7]。高校健美操專項學生在學習《規定》成套動作身體姿態主要有以下問題:不關注頭部姿態,在《規定》中有轉頭亮相、眼隨手走等頭部動作,學生在初學《規定》時無暇顧及頭部姿態,動作完成局限于四肢動作,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軀干姿態控制不足,在套路中完成動作和身體控制無法兼顧,往往跟隨節奏完成動作,缺少對軀干的控制,力量松散,動作拖泥帶水,成套動作完成缺少藝術性。身體彈動不足,動作缺乏律動,缺少活力。
3.遺傳因素限制學生的學習效率
根據項群理論,健美操屬于表現難美性項目,該運動對運動員的體型、身高、協調性具有較高要求,體型身高適中,在完成動作時更加賞心悅目。良好的協調性在學習接受動作時效率更高,完成更流暢;健美操也屬于有氧運動,擁有較強的心肺功能的學生在該專項中極具優勢,隨著《規定》的等級增加,其難度也隨之增加,對學習者的心肺功能要求逐漸提高。身高、體型、心肺功能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因此遺傳因素限制學生的學習效率。
高校健美操專項學生的害羞心理,初學健美操時,羞于表現自己,在展示成套動作時緊張,動作僵硬、不流暢,影響整體美感。初學者缺乏成套展示面部表情管理意識,導致表現力欠缺。具有感染力的表現力能夠更好的表達音樂,塑造健美操積極向上的形象。而這些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有氧舞蹈時缺乏注重表現力的意識,只是簡單的記憶動作,動作呆板、單調,失去了健美操對“美”的追求。
(1)在健美操技術動作教學基礎上增加舞蹈基本功練習,《規定》在健美操基本步伐和手位的基礎上融入了其他舞蹈元素,這些舞蹈元素正是普通高校健美操專項學生難以表達的部分,教師在專項課教學中,除健美操技術動作的學習外,可增加相應舞蹈的基本功練習,在成套展示中合理使用舞蹈基本功,增加成套展示的藝術性。
(2)加強理論知識教育,在學習技術動作前學習理論文化課,了解健美操的起源和發展進程。普及健美操規則,領會規則精神,了解評分規則,避免失誤,合理利用規則和場地,提高動作完成的藝術性。將生理學原理同健美操技術相結合,學習健美操專業術語,幫助學生對健美操建立基本認知。
(3)增加適當的步伐、手位練習。通過面對鏡子鏡面方位校對性訓練、定位訓練,提高學生空間感的準確性,和動作完成角度和方向的準確性。
(4)強調身體控制和身體姿態,注重身體彈動訓練。學生的身體控制和保持基本姿態意識不夠,教師加強口頭提醒,同時增加力量練習,增強學生力量,提高肌肉控制力。注重學生的彈動技術訓練,使動作更具活力。
(5)教師督促學生改善體型,增加協調性練習,通過練習讓具有先天優勢的學生發揮天賦,改善先天不足的學生的協調性。
(6)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增強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對音樂和動作的理解,與音樂和動作契合,提高表現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表演中能夠發揮最好水平。加強學生舞臺意識,保持最好表演狀態。
(1)自發組織基本功練習,自主了解理論知識。動作技能習得主要是通過練習實現的,課后學生勤加練習,彌補課時不足,基本功不足的困擾;自主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健美操及《規定》的內涵,提高動作的藝術性,理論聯系實踐,增強身體素質。
(2)發展身體素質,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生理、解剖知識,針對性地制定力量練習、柔韌練習、協調性練習計劃,改善身體不穩定、控制不足、動作幅度偏小等困境,提高動作完成質量。
(3)提高完成質量,提高心理素質,增強信心。勤加練習,在優質完成動作的基礎上,增加面部表情,提升表現力,使動作更具感染力和觀賞性。
綜上所述,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后勤加練習,提高個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