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校園跑項目是響應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學聯在全國高校開展了大學生“三走活動”,所謂“三走活動”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是我國高等教育機構強化體育教學和課外鍛煉的一項重要舉措。各地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點面向大一、大二學生開設了校園跑APP 達標項目,要求大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里程數的跑步練習,并將其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成績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改進,目前市場上的校園跑APP 功能已經初步成型,對于促進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和增強身體素質有一定的作用。
我國高校學生的學業壓力負擔普遍偏重,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較少,常規的每周2 學時的體育教學已經保證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要求,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勢在必行。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外參加體育鍛煉,各高校一方面在場地和設備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完善學校的體育鍛煉環境,此外還要通過各項體育課外活動和校內賽事來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讓他們在體育鍛煉和對抗競技中培養拼搏精神和增強身體素質,可謂一舉多得。但受到傳統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的限制,但由于課程繁重、家庭等原因,目前我國高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工作仍不健全,與發達國家的高校體育文化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帶動了社會各界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高校內隨處可見參與跑步鍛煉的老師和學生,通過跑步運動可以有效調節人的身體機能和情緒,起到了緩解壓力和增強身體素質的雙重作用。跑步不像其他運動需要場地和專業器械,校園內的車輛也較少,比較適合開展跑步運動訓練。跑步可以防止后續運動帶來身體損傷的可能性,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耐力以及身體的協調性與柔韌性。跑步運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技術要領學習后就可以長期練習,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長短距離的選擇,也可以隨時根據課程安排進行鍛煉時間調整。由此可見,跑步運動是非常適合大學生參與的一項課外體育鍛煉項目。
校園跑APP 是依據教育部2014年7月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對于全國教育機構的學生身體素質測驗要求制定的。根據規定,體育測驗取消選測項目,大學生必須參加長跑并達標后才允許畢業。為了提高學生的長跑成績,利用課外時間參與體育鍛煉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引入校園跑項目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長跑能力,同時利用手機軟件來督促學生完成鍛煉項目,進而實現提高體質水平和增進身心健康的目標。
目前教育部規定高校本科生體育課程每周不得少于2 學時,大學四年不得少于144 學時。盡管課程時間有保證,但課程任務的完成仍需要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練習,而專業項目在課余時間練習需要場地和設備,還需要專業人士的引導和監督,執行起來難度較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采取早上進行體育鍛煉打卡的形式,沒有指定鍛煉的項目和時間,部分學生每天打卡之后就去吃飯準備上文化課了,這種形式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部分學校安排學生進行課外跑步練習,但由于缺乏監督機制,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按規定完成練習任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校園跑結合APP 的形式在全國推行起來。校園跑項目不對學生的課外練習做統一要求,只要在本學期內完成一定里程的跑步距離就可以,使用APP 的定位功能進行計步統計可以有效監督學生的跑步情況,APP 內的其他功能還能提供技術指導、在線交流和競賽獎勵等實用功能,可以有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數據記錄是校園跑APP 的核心功能,是記錄大學生運動軌跡和跑步里程并顯示直觀數據的工具。數據記錄功能可以分別記錄和顯示記步數、記米數、記圈數、記軌跡和記次數等數據。校園跑APP 的數據流功能使用了手機的定位和健康數據收集功能,滿足日常跑步數和達標數據的記錄統計功能。針對部分異常數據該功能還可以根據大學生的定位信息進行數據分析,檢測運動者是否按照規定路線和步頻完成鍛煉,避免走走停停和無效軌跡的出現。校園跑APP 的數據記錄功能可以實現每學期、每月、每周和每日的跑步目標量化,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和量化指標制定跑步計劃,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明確自己的進步情況。
作為移動時代的代表功能,社區互動功能滿足了跑步人群之間的互動交流需求,包括好友推薦、群組功能、成績分享、朋友圈點贊、歷程PK 等社交功能。通過運動成績的分享和對比,可以拉近跑步者之間的距離,讓本來單調枯燥的跑步項目具有競爭意義和趣味性,好友之間的PK 和點贊也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有效促進了運動者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堅持性。
跑步運動的優勢就在于不需要特定的場地和器材,獨自就可以完成鍛煉活動,但缺點也是因為獨自完成會相對枯燥,部分意志力不強的學生會堅持不下來這種機械的重復性運動。休閑娛樂功能可以通過播放音樂來轉移大學生的注意力,在跑步運動中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音樂播放功能支持在線音樂點播和導入音頻播放兩種方式,學生可以把課程錄音、英語聽力等學習音頻資料導入APP 進行學習,在不跑步的時候也可以當作一個音樂欣賞和聽力練習的工具。
為了激勵大學生主動參加校園跑鍛煉,在量化標準基礎上將多余的跑步里程兌換為各種趣味獎勵。競爭獎勵功能允許學生將超過標準的跑步里程作為獎勵積分進行收集,每學期末根據積分情況允許學生去兌換一些日用品、文具和虛擬劵。該功能需得到學校學生部門、后勤部門或贊助商的支持才能正常運作。
校園跑項目的重點就是激勵學生,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跑步鍛煉的熱情。校園跑APP 的使用保證了學生跑步數據的準確記錄,豐富的功能也讓學生的跑步不再單調和孤獨。大學生可以真正的走出宿舍、走下網絡和走向操場,離不開校園跑APP 的監督和激勵作用。參與校園跑的學生增多,必然會帶動校園文化的體育氛圍,學生從被迫參與轉變為自主參與,使用APP 來發朋友圈和為他人點贊也成為熱潮,部分學生還會利用校園跑APP 進行社區交流和音樂欣賞,可謂一舉多得。
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壓力較大,繁重的學業和對職業規劃不確定性的憂慮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部分學生參與校園跑項目之后通過堅持鍛煉增強了身體素質,并且在跑步過程中欣賞學校的美景和師生的風貌調節了情操。校園跑項目對當代大學生的制約效果是很強的,部分學生在學校兩點一線,作息時間不規律,吃飯外賣泡面,休息時間在寢室打游戲看劇,嚴重缺乏體育鍛煉。在使用校園跑APP 后,趣味功能和量化標準激發了他們走出宿舍鍛煉的熱情,鍛煉會讓大學生逐步擺脫渾渾噩噩的無聊生活,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是一個很好的放松途徑。
校園跑項目的初衷是為了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但統一的衡量標準會讓部分身體素質不佳的學生感到吃力。固定的路線和定位功能又讓部分學生過于關注跑步的起始位置而忽略了跑步本身的樂趣。由于校園跑APP 對距離、步數、次數都有嚴格限定,會導致部分學生以完成任務的心態來參加體育鍛煉,而對增強自身身體素質不感興趣。部分院校的網絡環境不好,APP 上傳數據失敗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影響了學生的正常達標。
校園跑項目的項目過于單一,并不能滿足不同身體條件和鍛煉意愿的學生需求。校園跑APP 對項目、路線等規定指標的限制使得學生的鍛煉時間進一步壓縮,部分學生本身課余時間就沒有機會參加其他體育鍛煉了。大學生年齡段屬于成人范圍,已經具備自我約束和自主選擇鍛煉項目的心智水平,學校應該給學生更加寬松的選擇機會,讓學生不僅為了分數而跑步,而是通過各種體育鍛煉來增強身體素質。不能讓學生為了分數而跑步,更不能讓其產生為了達到成績合格而厭倦跑步甚至考試作弊的行為。
綜上所述,校園跑APP 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規定的路線和任務也更有利于學生制定鍛煉計劃。APP 豐富的社區功能、音樂功能和獎勵功能也豐富了校園跑項目的內涵,讓學生更加熱愛這個項目。但從應用效果來看校園跑APP 的項目單一和路線固定也成為了限制學生自主鍛煉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