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杰,王 旭
(1.河南省中牟縣中醫院,河南 中牟 451450;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燒傷是臨床中常見的皮膚損傷。《中醫外科學》將燒傷定義為:由于熱力(火焰、灼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電能、化學物質、放射線等作用于人體而引起的一種局部或全身急性損傷性疾病[1]。筆者自擬虎黃燒傷油治療II度燒傷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65例,均為門診和住院患者,年齡2歲2個月~69歲,新鮮創面(燒傷24h內就診)55例、感染創面10例,淺Ⅱ度40例、深Ⅱ度25例,燒傷面積小于10%45例、11%~30%20例。
藥用虎杖、黃連、大黃各150g,地榆、赤芍、丹皮、延胡索、乳香、沒藥、冰片等各80g,芝麻油2000g。虎杖、黃連、大黃、地榆、赤芍、丹皮、延胡索等放入香油鍋中浸泡24h,用文火煎炸至藥物呈枯黃色,趁熱用紗布過濾,加入乳香粉、沒藥粉,待濾取液冷卻至60℃左右,緩慢加入冰片粉攪勻,冷卻,裝瓶密封備用。燒傷在30min內者,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創面,生理鹽水淋浴15~20min,有較大水泡者用5mL注射器挑破,放盡泡液,保留泡壁。對已游離于創面失去活性的表皮及污染物應去除,再用生理鹽水清洗并擦干。燒傷感染創面,生理鹽水清洗創面,去除膿液及膿痂。不管是新鮮創面還是感染創面,處理創面均不消毒。對于頭面頸胸會陰部燒傷創面采用暴露療法,創面清洗后,用虎黃燒傷油均勻涂抹患處即可。為了避免有些部位被污染或受壓,可采用床罩或消毒巾覆蓋保護,一般每日涂抹3~4次。四肢創面采用包扎療法,外用6~8層紗布包扎,根據創面滲出情況,1~2天換藥1次。如果分泌物較多,可用生理鹽水沖洗傷面后再涂虎黃燒傷油。外涂虎黃油,包扎或暴露均可。一般在5min左右疼痛緩解或消失。一般創面在5~8天創面干燥成痂,并逐漸自行脫落。感染創面7天左右可見創面壞死組織液化,此時即可清除創面壞死殘皮和液化組織,繼續用藥直至痊愈。不管是暴露療法還是包扎療法,治療期間均不消毒,能口服中藥者配合中藥口服。門診患者僅藥物外用,住院患者對于燒傷感染嚴重和體質較差者可根據具體情況予以適當的抗生素及營養支持。
創面脫痂,完全愈合,無疤痕,無色素沉著;創面脫痂,無疤痕,有少量色素沉著。
65例均痊愈,治愈時間最短7天,最長28天,平均16天。淺Ⅱ度燒傷10天左右結痂痊愈,深Ⅱ度燒傷17天左右痊愈。55例愈合后無瘢痕及色素異常,10例深II度及感染痊愈后無疤痕但有色素異常。
鄭某,女,2歲7個月。于2020年3月17日不慎被開水燙傷右側額面部,創面紅腫疼痛,部分皮膚脫落,滲出明顯,尼氏征陽性。用上方于門診治療,僅藥物外用,8天全部脫痂,脫痂后新生皮膚淡紅,囑避免熱刺激,10天后隨訪皮膚正常。
燒傷乃火毒為患,屬中醫“瘡瘍”范疇。古人稱之為火瘡或湯燙瘡。《千金翼方》稱之為湯火傷、湯潑火傷、湯火瘡、水火燙傷等。本病的主要病機在于熱毒入侵,灼傷皮膚筋脈,熱盛肉腐,阻滯經脈,氣血津液流通輸布受阻,故有紅腫疼痛滲液。故在治療上應以活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為大法。因此燒傷后止痛、保護創面、減少滲出、預防感染、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減輕患者痛苦等成為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虎黃燒傷油方中虎杖、黃連、大黃、地榆清熱解毒斂瘡,赤芍、丹皮、延胡索、乳香、沒藥、冰片活血消腫止痛生肌,芝麻油使創面保持濕潤并形成保護層,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去腐生肌之效。用藥后可減輕疼痛感,縮短療程,減少或避免感染及創面愈后疤痕,用藥期間無需消毒,避免了消毒劑對創面的刺激。